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86年,恩格斯在他的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说:"黑格尔的体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ZIo页)表示了黑格尔哲学在当时德国的作用和影响。一、黑格尔哲学何以被提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为什么黑格尔哲学会在当时的普鲁士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会受到当时普鲁士政府如此重视呢?能够成为当时普鲁士国家哲学?大家知道,法国在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1815)连年对外发动战争,对法国和欧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当第6次反法联盟取得反拿破仑帝…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在关于黑格尔及其哲学的阶级属性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黑格尔是资产阶级哲学家,不是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不是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但是,还有人继续把黑格尔的政治立场、阶级属性同普鲁士王国混为一谈.其主要论据是,到柏林以后的黑格尔已由原来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蜕变为封建贵族立场,其哲学也由原来的资产阶级哲学蜕变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在我国哲学史界,虽然有人公然否定黑格尔及其哲学的资产阶级属性,但在有的哲学史著作和论文中却一方面称黑格尔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代表,他的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说黑格尔是普鲁士王国政府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是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这样一来,同一个黑格尔竟然成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两个对立阶级共有的哲学家;同一黑格尔哲学竟然成为这两个对  相似文献   

3.
廉如鉴 《晋阳学刊》2006,(6):124-125
一、引言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引发了学界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激烈讨论。讨论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层面讨论的焦点是:“韦伯本人是如何看待两者之间关系的。”由于《新教》一书论证结构复杂,而且韦伯没有对其中的基本概念作系统界定,所以人们对韦伯原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一些人认为韦伯在两者间建立的是因果联系。另一些人认为韦伯在两者之间建立的是较弱的相关关系。还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韦伯在建立两者之间相关关系时存在逻辑断裂。第二层面讨论的是:“韦伯在两者之…  相似文献   

4.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生在普鲁士王国首都柯尼斯堡。说是首都,普鲁士王国的君主们却难得降尊纡贵驾临这座城市。1618年东普鲁士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领地,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时,国王在柯尼斯堡加冕,但普鲁士王国真正  相似文献   

5.
“韦伯命题”作为探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焦点被广泛关注着。但是以往人们在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个问题时,却总是片面地看待它。他们过分突出了宗教文化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考察了韦伯命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形成韦伯命题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江怡 《北方论丛》2016,(6):120-121
莱布尼茨是进入中国较早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中国学术界对莱布尼茨的研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研究愈加重视。莱布尼茨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代表,他和他的学生沃尔夫一起构建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使整个德国哲学形态变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使莱布尼茨的哲学变成德国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和样板,今天仍然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典范。
  莱布尼茨是进入中国较早的德国哲学家之一,中国学术界对莱布尼茨的研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研究愈加重视。莱布尼茨是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重要代表,他和他的学生沃尔夫一起构建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使整个德国哲学形态变成了西方哲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使莱布尼茨的哲学变成德国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和样板,今天仍然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帝国对外政策可分为伸斯麦的“大陆政策”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两个时期。1871年,普鲁士首相件斯麦纵横排阅,通过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三次王朝战争,以“铁和血”浇铸出德国的统一。1871年1月18日,普鲁全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豪华的尼尔赛键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停斯麦也由普鲁士王国首相一跃成为帝国宰相,任职达20年之久。其间,他对外实行所谓的“大陆政策”.将德国的外交重心置于欧洲大陆,力保刚刚取得的德意志统一的成果,巩固年轻的德意志帝国,同时谋求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使柏林成为欧…  相似文献   

8.
孙维 《北方论丛》2016,(6):126-128
1985年丹·加伯( Dan Garber )的“莱布尼茨与物理学的基础”一文公开发表,“另一个莱布尼茨”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学者们对莱布尼茨的生物、有机形体和机器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莱布尼茨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身份--生命科学研究者。在《新系统》( New System of Nature,1695)一书中,莱布尼茨首次提到自然机器的概念,以及自然机器和人造机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是著名的经典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人们却很少去关注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即使论及这个问题,也只注意到其中的某些内容而忽视了其他内容。其实,他的社会发展理论是由三个互为关联的部分组成的:①理性与现代社会发展;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促进作用;③官僚科层制与社会发展。在这三个因素当中,理性是贯穿始终、联接其他两个因素的一根红线,新教伦理是现代社会理性化的一种文化支撑,科层制是理性化在现代社会的集中表现,正是这三个因素催生了现代社会。当然,韦伯在探讨社会发展时不愧为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在看到理性、新教伦理以及科层制在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它们可能给现代社会与现代人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德文中Max与Marx(马克思)发音相近,故有所谓“两个马克思”之说。意思是:两人都生于德国,一个研究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历史,另一个研究历史文化发展及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人并行不悖,具有同样重要的历史地位,甚至是马克斯·韦伯超过了卡尔·马克思。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在当代西方的确有很大影响,也有人说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近年来我国陆续有介绍韦伯思想的文章,也翻译出版了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以基督新教为参照,从价值体系、人格取向、财富观与营利观三个方面对于儒教与新教所作的比较,不仅为其中心命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而且充分展示了其体现在"中国理性资本主义之产生"问题上的儒学观。韦伯的儒学观深刻影响着20世纪以来的东西方学界。它可以被争议和质疑,却无法被驳倒和推翻。这或许应该归因于韦伯自身的多面相以及其创设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2.
<正>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年)是十七世纪初德国卓越的学者,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他在逻辑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可能世界”的理论,改进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提出了“通用语言”和“通用数学”两个伟大构想,从而为现代逻辑奠定了基础.因此,他在逻辑史上居于十分独特的地位.本文试就他提出的“可能世界”理论,作些分析探讨.在探讨莱布尼茨关于“可能世界”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他所提出的两大思维原则——矛盾原则与充足理由原则进行分析、研究,因为这是与他的“可能世界”理论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伦理与经济发展的人文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力:伦理的文化本性的新诠释研究经济与伦理关系,思考伦理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逻辑地必须解决的理论课题是:伦理是否具有经济功能与经济意义?如果有,通过什么机制履行和体现?哲学的思辨可能一时还难以令人信服地回答这一问题,韦伯对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著名考察或许能提供某种启示。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最富有启发性和影响力的方面,与其说是它得出的结论,不如说它所提供的关于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全新的透视角度和分析方法。在这本书中,韦伯用一个“与”字,建立起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对20世纪社会科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少数学者之一。他的最有名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是要说明,在任何一种特定的社会中,宗教信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密切得多。他详尽地研究了新教特别是加尔文教与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关系,对欧洲近代资本主义这一独特  相似文献   

15.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生在普鲁士王国首都柯尼斯堡.说是首都,普鲁士王国的君主们却难得降尊纡贵驾临这座城市.1618年东普鲁士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领地,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时,国王在柯尼斯堡加冕,但普鲁士王国真正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勃兰登堡的首府柏林.尽管如此,康德对于自己出生的城市仍然极为满意.他除了一次到但泽的旅行外,康德终生未出柯尼斯堡一步.那时,柯尼斯堡汇聚了立陶宛人、俄国人、波兰人、相当数量的犹太人、荷兰和英国的商人以及其他巴尔干居民,还有16世纪从荷兰、法国流亡来的胡格诺教徒--他们仍然讲法语,保留着自己的风俗.在这样"世界性"的城市中长大的康德,文化的多样性与宽容原则对他几乎不言自明;而他拥有的在文化交流、民情风物、国情地理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常常令他的听众或读者震惊不已,甚而相信他长期旅居国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重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问题的提出本世纪初,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曾把近代以来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理解为社会与文化趋向理性化的过程。按照他的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与西方的新教伦理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而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儒教伦理则是排斥和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兴起的。然而,距韦伯提出的这种文化命题仅半个世纪,以日本和“四小龙”(台湾、南朝鲜、香港、新加  相似文献   

17.
西方有学者断言:“莱布尼茨可能是近代世界最全面的天才,……触及了现代知识的几乎每一个分支。他是最后一位希望掌握现代知识的所有领域,并且是百科全书式人物的人。”(S·汉姆普西耳编著《理性的时代──十七世纪哲学家》,第142-143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广博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哲学象一条充满光辉灿烂的思想的银河”(费尔巴哈语),而他本人又几乎从没对他构造哲学的基本原则作过系统而明确的说明。这使得那“灿烂的银河”更充满了神秘色彩,以致于谈及莱布尼茨哲学,学术界依旧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国外哲学界有的推举…  相似文献   

18.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生在普鲁士王国首都柯尼斯堡。说是首都,普鲁士王国的君主们却难得降尊纡贵驾临这座城市。1618年东普鲁士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领地,1701年普鲁士王国建立时,国王在柯尼斯堡加冕,但普鲁士王国真正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勃兰登堡的首府柏林。尽管如此,康德对于自己出生的城市仍然极为满意。他除了一次到但泽的旅行外,康德终生未出柯尼斯堡一步。那时,柯尼斯堡汇聚了立陶宛人、俄国人、波兰人、相当数量的犹太人、荷兰和英国的商人以及其他巴尔干居民,还有16世纪从荷兰、法国流亡来的胡格…  相似文献   

19.
德国学者、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最初为世人瞩目,是他在本世纪初发表的那本在西方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书中,韦伯从方法论的角度,即从民族精神文化气质(Ethos)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角度,触及到一个发人深省的命题: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又有与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每一项大的社会改造工程,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支撑,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一、韦伯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马克斯·韦伯(1864—1920)诞生那年,普鲁士在俾斯麦指挥下发动了为统一德国而进行的第一次对外战争(丹麦战争),其后经德意志帝国建立,俾斯麦专权,威廉二世扩军备战,终于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导致帝国崩溃。到韦伯去世的19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