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打工诗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轩 《云梦学刊》2010,31(2):115-119
新世纪打工诗歌研究在如下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打工诗歌研究的资料积累;打工诗歌的社会价值认同;打工诗歌评论的认可等。既有成果改变了人们对打工诗歌的看法,展示了打工诗歌的多元化面貌,凸显了打工诗歌在当下文学中被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打工诗歌产生的民间性,打工诗歌文本的复杂性,打工诗人知识结构的局限性.使得打工诗歌研究还存在着整体研究和深度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张谨 《学术研究》2007,3(8):32-37
从后现代的观点看,无论是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库恩、费耶阿本德、利奥塔,还是批评性的后现代主义者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或是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者罗蒂与格里芬,都是从与现代主义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和理解科学的,更多地注重科学的文化研究。他们的观点既有许多合理之处,也有偏激谬误之见。  相似文献   

3.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丹纳的这句精辟之言早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不争之论,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注定会造就一类书写者,他们最敏锐地感受着时代的起伏波动,并映证着时代的风潮云涌。“打工诗歌”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新颖、最真诚的书写样式,  相似文献   

4.
"打工诗歌"以直面打工生活的勇气和责任,通过各种原生态的意象书写记录当下打工生活情状与疼痛经验,体现了文学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这些诗歌意象提供了打工生活的直观和丰富,也呈现出简单化、理念化的倾向.同时,代言式的愤怒情绪的泼洒,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诗歌意象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学祖 《云梦学刊》2011,32(6):159-160
由何轩编著的《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标志着学界对“打工诗歌”的研究已经步人经典文本的细读与整理阶段。  相似文献   

6.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98-98
何轩编著《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以纯粹的民间立场和视野对纷繁复杂的打工诗歌文本进行辑录和评点,凸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与诗歌的本真风貌。该书具有诗歌文献史价值和文学批评学价值,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大中学生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促动下,由五四白话新诗延伸而来的中国现代诗歌又一次发生转型,诗人们从艺术的象牙塔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文化广场,把五四以来的现代新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晋察冀诗歌是民族解放战争语境下的一道特殊的文艺风景,从诗歌审美形态的独特性、诗歌样式的灵活性,以及诗学理论的自觉,都能见出抗战时期独特的文化生态和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杨建刚 《学术研究》2012,(8):127-134,160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不同于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理论范式。它深受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影响,提倡一种生态世界观,从而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进行理论回应。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为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参照,对拓展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促进中国生态审美智慧的发扬光大、反思和超越实践美学以及推动中国美学的国际对话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视域中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特海的有机整体宇宙创造进化论,构成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的哲学基础。科布和格里芬等一些后现代思想家强调应淡化人类的主体性,主张以全部生态自然为整体,形成包括人类和其他物种及生存环境在内的整体生态伦理。这种后现代生态学对解决日益突出的自然资源和地球环境问题,规整和协调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借鉴东方智慧,倡导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具有建设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建刚 《理论界》2010,(1):111-11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及生活和知识的态度,实质是对资本主义近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反叛和矫正。马克思思想具有后现代的意蕴,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对现代性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即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是马克思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后现代性激活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由此激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显然又超越了后现代性的视界。  相似文献   

11.
张凯成 《天府新论》2017,(6):112-118
打工诗人的写作在当前正面临着新变的可能,写作时空场的“智性”偏转构成了转变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打工诗人追求“智性”维度的诗歌,与写作的“现代性”诉求达成了内在的统一,演变的“时间场”以其鲜明的“智性”表达构筑了新的写作装置;另一方面,标签化命名为打工诗人的写作带来极大的掣肘力,“智性”的转变则成了他们突破空间限制的重要策略,由此建构出了“智性”的写作空间场。但这种转变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焦虑性,具体表现为因写作功利性的增加所造成的思维的“不自主性”,以及因迎合批评家们的审美趣味所带来的“失语化”危机。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文本视域及其意义预期的无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义者借助形上理性的护持曾一度建构了一整套语言规范以确保意义表达体系和接受系统的正当性,而后现代主义者则试图全面颠覆这种话语中心主义及其具有规训作用的文化霸权,并将话语和文本视作非中心的差异系统,从而以无限开放、绵延且无边放任的互文本性去抹平一切带有总体性记述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垮掉一代"的崛起.是以反艾略特的"非个人化"为开端的,主张"诗中的我就是诗人的我".金斯伯格的<嚎叫><卡迪什>和罗威尔的<生活研究>有着"自我"的"相似性",他们都继续了浪漫主义的主观升级,宁肯朝向弗洛伊德也不朝向上帝,把自已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垮掉一代“的崛起,是以反艾略特的“非个人化“为开端的,主张“诗中的我就是诗人的我“。金斯伯格的《嚎叫》《卡迪什》和罗威尔的《生活研究》有着“自我“的“相似性“,他们都继续了浪漫主义的主观升级,宁肯朝向弗洛伊德也不朝向上帝,把自己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15.
闫艳 《人文杂志》2006,(1):157-158
"没有意念,除非在物中"是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奠基者威廉·卡洛特·威廉斯(1884-1963)的一句名言,理解为诗人强调"意"寓于"形";"抽象"寓于"具体";"理性"寓于"感性".从本体论高层次去理解,诗人不承认意念的超验存在,摆脱了现代主义遵循的柏拉图理念超验论(即逻辑中心论).他这句话,后来成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宣言,激励和影响着它的追随者代代成长.但有时也被人滥用,往往过分强调上半句--没有意念,而忽略了下半句--除非在物中,也就是忽略了不可或缺的"意念",让读者模棱两可,容易给"问题学"家留下话柄,使后现代主义诗歌"特征"中又"增加"了一条"没意念性".  相似文献   

16.
曾俊霞 《兰州学刊》2012,(2):154-158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是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工作付出多、工资回报少、社会地位低。基于对北京市17所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总体的工作满意度评价低,流动意愿强。性别、年龄、学历、专业等教师个体因素和学校是否批准等学校因素都对教师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为保障和提高流动儿童所受教育质量,应在全面提高教师进入打工子弟学校"门槛"的同时给予同等的教师待遇,政府应将现有资源更加有效地利用到学生和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17.
吕进 《江汉论坛》2007,10(3):121-123
世界的艺术思潮有一个东西方的逆向展开的现象.就中国新诗而言,大陆和台湾诗歌也在逆向展开,其中心轴在守常和先锋,这是一个民族诗歌历史的分化.去掉诗的守常倾向,就会重复台湾诗歌走过的弯路;去掉诗的先锋倾向,就会重复大陆诗歌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马华诗坛发生了新的转向,马华诗人开始走向个人化写作,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色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关注、解构性的反神性写作以及"后乌托邦"的想象方式。马华当代诗人脱离西方文本与语境,引进后现代主义话语,把诗歌导入晦涩难懂的灾难性绝境,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马华诗歌的边缘化,使马华当代诗歌陷入了新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理论,是以削平思想深度、消解历史维度为旨归的.后现代主义对世界统一性认识以及知识可靠性的怀疑、对世界人生与人类真理的不确定性态度,都形成了对人类主体意识与自由精神的解构,同样也形成了对悲剧意识的解构.以商品化、娱乐化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文本实践,以反讽的理念把悲剧的内容作喜剧的处理,其目的是抹平现实与艺术中的悲剧性因素,从而与悲剧的本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路云 《云梦学刊》2011,32(6):93-96
一个拥有诗歌生命的诗人或诗歌作品,必为世代传诵。杨闻韶的诗歌创作和短暂一生构筑出他奇异的诗歌生命。杨闻韶诗歌生命是通过他诗歌中环环相设的隐喻系统不断涌现出来的。略低于体温的语感、渴求信靠的叛逆的心灵、以对死亡的思考为基点和以均衡性损坏和节奏的改变为特征的即时性吟唱的诗歌模式,构成杨闻韶诗歌生命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