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感觉结构”是英国新左派理论家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该概念是对“个体-社会”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现代性问题的一种理论回应,但也同样体现出它自身作为一个现代性框架之下的解决方案的固有困难.换言之,威廉斯试图用感觉结构来回答启蒙叙事的一个核心问题:人何以自由以及基于其上的人之交流何以可能?然而,现代性的叙事使他无法真正摆脱“个体-社会”视野.从而,感觉结构力图建立的共同体只能是威廉斯的一种调解性的理想构型.  相似文献   

2.
如何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框架,是21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创新的基本问题。在这一基本问题的探讨上,我国出现了后二元对立和前二元对立两种超越模式,后一种超越模式主要源于海德格尔终极构成的境域论思路。按照这种划分,我国学者过去讨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天人合一基本思路仍然属于在二元对立基础上加以整合的后二元对立框架,尚未达到在二元对立发生之先敞开的前二元对立的境域论高度。其实,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探讨的恰恰可能是前二元对立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的前二元对立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基本思想具有会通之处,这种会通探索拉开了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思想当代转换的深层帷幕。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认为“相等”问题需要考虑涵义和意谓两个因素,这个问题包含相等的必然性、同一保真替换有效性和空词项三方面的问题.这些之所以成为问题,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效手段对“相等”的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误认为内涵和外延是截然对立的.引入谓词抽象,可以穿透内涵语境,把涵义和意谓衔接起来,对模态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刻画词项的不同指称方式,从而完成对“相等”问题的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4.
一般地说,关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存在着某种二元主义理解,即以传统"唯物史观"为代表的从经济结构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从精神结构中去寻找"起源".今天,我们确实感觉到这种二元理解已经转变为抽象观念.传统"唯物史观"需要重述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这意味着思想的重新转向,它包含着确认历史认识中的革命辩证法的创见:一种事物并不必然源自同质(类)事物,也可能源自其对立面.更重要的是,不能把任何关于社会一历史的认识都归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个对立图武中.  相似文献   

5.
解构主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ism)亦可称为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 lism),它是对结构主义哲学意义上和实践意义上的否定.结构主义从索绪尔的语育学那里,获得了二元对立逻辑,作为指导自己的根本方法.而解构主义,就要分解这种二元对立逻辑,它力图证明这种二元对立,潜藏在另一组二元对立之中.比如上/下这组二元对立,它可以随着所处位置的不同而转移,一座三十层高的大厦,你如果站在底层,那末所有二十九层当然都在上面,如果从飞机上鸟瞰,那末即使第三十层也在下面.如果说,结构主义主要寻找对象中二元结构的确定主义,那么,解构主义主要寻求符号结构的不确定意义,动摇以语词为中心的永恒原则.  相似文献   

6.
借鉴解构主义研究方法,通过对新武侠宗师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解构分析,颠覆了以往金庸小说研究中对其小说结构和主题的理解,认为:从结构上而言,以往批评所认为的小说中“江湖”和“庙堂”的二元对立结构并不成立;从主旨上而言,作者自己所阐释的小说主旨和批评界对这部小说主旨的传统认识也未处在小说意义的中心地位;而散布在小说意义边缘的细节,则颠覆了传统观点中几组重要的二元对立概念.  相似文献   

7.
国家一社会理论的二元对立观在解释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时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复线历史”叙事视角出发,以明代泰州学派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历史结构和社会行动者的双重刻写,重构历史叙事的现场感,尝试探究中国公共性生成的历史线索.明代中后期市场经济的兴起颠覆了士农工商的固有社会等级秩序,经济社会结构变迁造就了一批民间知识分子的产生,泰州学派的良知之学、“淮南格物说”和泰州门人的宗族建设实践,以公共性达成了国家与社会的权力互动,催生出兼具时空结构和底层意识的社会雏形,超越了国家一社会范畴的二元对立关系,为解释中国社会公共性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重写文学史”的呼声源于对历史形成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思维模式的不满。当前中国文学史观念的整合与转型意味着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封闭的“二元对立”的文学史观 ,确立文学史写作的现代理性精神 ,从而在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对“雅”、“俗”这一对范畴的界分及评判标准的历史流变——儒家以“和”、以“古”、以“正”为雅,道家以清、奇、高、逸为雅,两家见解不同,但都坚执雅俗对立的二元思维,都是一种文化贵族心理;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淡化雅俗绝对对立、否定贵雅贱俗的倾向,清代花雅之争也以花部代替雅部告一段落.文章得出的结论是,雅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范畴,其对立是相对的,应剥落其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尊重它们作为大众表达情感之手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东周金文中频繁出现“玄(铉)镠(翏)” (或“玄镣”)这一专有名词,该名词到底指称何种金属原料,学界观点不一.从东周青铜器合金配置角度看,结合文献及音韵学有关知识,“玄镠”可能是指称东周普遍出现的“铅锡合金”;“玄镠”之“镠”和后世文献中出现的“连”、“镬”音近且同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