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唐以来,自太宗至玄宗天宝初年,社会较稳定,经济上呈现了繁荣景象.但随着宦官的逐渐干政、专权,导致政治的更加混乱和黑暗,导致唐王朝的衰落和灭亡.本文论述宦官干政对安史之乱及唐后期衰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无论旧史以至今日史书,对宦官向来没有好评,认为这些“刑余之人”多不是善类,专权乱政,又将其专权主要原因归之于皇帝昏庸。其实这一结论并非中肯。从出现宦官专权的各朝代看,重用宦官的皇帝,许多并不是昏君。而且汉末至唐初四百年历史中,昏君淫主不少,宦官在政治舞台上却几乎消声匿迹。而且所谓宦官之祸,至少自秦代的赵高、汉代的弘恭、石显等,已昭著史册,足以垂为后戒,但为什么其后许多朝代的皇帝还要重用宦官?显然,宦官专权,乃至宦官制度数千年延而不废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深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明代宦官专权影响下,文人们或选择妥协依附,以获得保全;或劲直反抗,结果遭招致贬谪、致仕,甚至丢失性命。还有部分文人选择不问时政,居家归隐。士风之变,文风亦为之一变。谄诗谀文大行其道的同时,声色享乐之风亦风生水起。总之,明代文学风气的变更中有着宦官政治的明显烙印。  相似文献   

4.
刘新华 《理论界》2005,(1):203-203
有唐以来,自太宗至玄宗天宝初年,社会较稳定,经济上呈现了繁荣景象。但随着宦官的逐渐干政、专权,导致政治的更加混乱和黑暗,导致唐王朝的衰落和灭亡。本文论述宦官干政对安史之乱及唐后期衰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宦官政治严重威胁了传统的士大夫政治,导致宦官与文士之间冲突不断,至后期直接演化为党争之势。延伸至文学层面,文人的命运随着与专权宦官的亲疏远近而波折不定,他们不得不选择相应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以适应时局,因此,在明代文学的演进过程中,诸如文学流派的分化与重组、文人群体的结社与设院、文学思潮的复古与新变等环节,都打上了宦官政治的明显印记。  相似文献   

6.
赵沛 《东岳论丛》2005,26(4):116-119
宦官养子并形成为宦官世家,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宦官这一特殊阶层的特殊反映;这又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大凡宦官世家的形成,与宦官阶层攫取政权,即所谓宦官专权的形成有着紧密的关联。宦官养子是宦官专权的结果,由养子而形成宦官世家,又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史学界对宦官政治已作了较深入广泛的讨论,但往往孤立地就东汉、唐、明几个重要的朝代加以论述,而对宦官势力形成与发展的秦、西汉时代却较少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旧唐书·宦者传》:“宦官之兴,肇于秦汉、”对秦、西汉宦官势力形成,发展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汉宦官专权的内容与实质,也可以使我们在研究中国封建政治史时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佛教尤其中土禅宗对中唐艳诗复兴具有推动作用.诗僧在即色悟空名义下的艳诗创作,作为中唐艳诗复兴的组成部分,通过其理论倡导和与世俗文人的交往,从佛教内部为艳诗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唐文人艳诗以禅喻情的特点,更体现了禅宗通脱不拘的形式及其时于诗人创作的浸润和影响,是唐代诗禅? 交涉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仝建平 《兰州学刊》2009,(9):195-198
宣徽院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性的宫廷服务机构,长官称为宣徽使。宣徽使最早设置于唐代,是一种使职,大致为后代各朝沿用。唐代宣徽使的权力职能前后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中唐时宣徽使初设,仅仅是内诸司使之一种,与其他内诸使分担宫廷内外事务,只任用宦官;唐代后期随着宦官专权愈演愈烈,宣徽使逐渐权力壮大;晚唐时宣徽使进入权力中枢行列,与两中尉、两枢密使成为北衙诸司使之首,而宣徽使是诸司使庞大系统的总管家,权力达到顶峰。唐亡前夕不再任用宦官,地位重要,但权力不及晚唐,逐渐步入衰落的轨迹。现在可以考知姓名的唐代宣徽使、副使共有21人。  相似文献   

10.
中唐文人词的作品数量与初盛唐相比 ,已有所增长 ,表明文人词的作用正在摆脱那种偶尔染指、零章单篇的偶发状态 ,逐步走向自觉与熟练。“依调填词”已经成为中唐文人的一种较自觉的创作实践。表明这个时期文人在音乐文学形式及创作方式等理论观念上已趋向明确和成熟。在内容题材方面 ,中唐文人词的创作正逐步突破宫廷娱乐的狭小范围 ,有所扩展。在艺术风貌方面 ,中唐文人词既表现出受近体诗和民间词双重影响痕迹 ,又体现出文人词特有的艺术风采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