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元代文人身处逆境 ,散曲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 ,从中可管窥到元代文人的人格精神 :他们反叛现实反叛传统 ,力求寻找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坐标 ;他们崇尚自由、任情任性 ,以极端的放浪不羁实现主体人格的高扬 相似文献
3.
4.
金亡前后,有些文人流落南宋,境遇各异,多数文人后来重返北方,少数文人滞留南宋.其诗作多忧念时局,期盼和平,感慨身世,悲苦无奈.他们的入宋经历影响了各自的人生走向和文学创作,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金代文人的涉宋创作包括官方文书、文人杂著、诗词创作三类 ,各具特色 ,数量不多 ,却弥足珍贵 ,从中可以看出金代文人对南宋的不同态度 ,恰好与南宋文人对金的态度形成对照 ,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思考宋金之间的有关问题。涉宋创作的风格受宋金对立的影响 ,而独具特色 ,即随着作者对宋态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7.
元杂剧与元代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由蒙古贵族建立的王朝,民族歧视使汉族知识分子在元代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文人儒士的心态极其沉重.元代文人心态也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门,他们的心态在元杂剧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8.
9.
10.
有元一代自始至终的文化冲突形成了元代文人极其复杂的心态,当传统文化面临危机时,他们做出的不同的抉择,影响着元代文学的创作精神。元代文人对传统诗学继承的两种极端趋向,接受者不同的“期望阈”造成的诗、曲创作精神的悖反,创作主体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形成的诗、曲迥异的审美倾向,使得元代诗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雍容典雅、尊经循道、情在理中、合法合度;而元代散曲则冲破了传统诗学的藩篱表现出惊世骇俗的浪子才情 相似文献
11.
12.
装子野集团作为一个崇古的集团,其诗赋创作、铭诔碑诰、奏议书论和学术论著的编撰等方面都与其文学主张相一致.裴子野集团现存的诗作虽不多,却能追随汉魏风骨,以质朴典雅的风格别具一格;铭诔碑文写法上多质实,多采用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庄重典雅;奏议书论和学术论著的编撰更是裴氏集团中人影响最大的成就,但也都体现出尚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的作品中包含着他对审美和创作的见解 ,其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内容 ,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各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胡建次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2,19(4):51-57
雅俗论在宋代诗话批评中首次得到充分地展开 ,其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高标去俗崇雅 ,将其视为诗作审美的普遍美学原则 ;二、辨分雅俗之别 ,执着于从不同角度对两者本质内涵及其特征展开论评和界定 ;三、倡导以俗为雅 ,探析从内在接通雅俗的必要性及其所内蕴的艺术审美机制。这深刻地影响了有宋以来的诗歌实践及其理论批评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是生活于云南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她的东巴文化早已为世人关注,而盛于明清时期的文人创作虽有研究,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取明代木氏作家群的代表木公和清代旁姓作家群中成就显著的桑映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查他们在创作上与中原文学的联系,探讨这一时期纳西文人创作的价值所在。本文认为木、桑的创作价值在于体现了纳汉文化融合的模式之一——人格认同。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抉择》是一部系统研究元代文人心态史的专著 ,从作者选择“挑战与抉择”作为书名来看 ,作者借鉴吸收了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所提出的挑战与应战的文化理论而加以改造 ,并将其作为对元代文人心态史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 ,可以说是运用得当 ,深契元代历史文化的真实。因为随着元蒙帝国在 13世纪的崛起而导致了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之间的遭遇战 ,两种文明的冲突“具体化为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和饱读诗书但手无缚鸡之力的汉族儒士之间的冲突。”(见《挑战与抉择》第 14页 ,以下所凡引此书 ,只注页数 )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出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不断抬高通俗小说的地位,使其与新文学的"雅"小说相提并论,以改变过去那种无视通俗小说的文学史格局.然而,从雅,俗角度叙述现代中国小说仍值得商榷:从起源上讲,小说具有俗的特点,并非雅文学;在新文学发生之初,倡导者看重的本就是小说"通俗行远"的特点,并未赋予小说以"雅"性;后来在批判"鸳鸯蝴蝶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为人生"还是"消闲"作为评判小说雅俗的人为标准,而这一标准在逻辑上是反小说性的,且不符合现代小说创作史实.所以,今后应破除雅俗二元论,审慎考虑现代读者阅读接受情况,重新遵选作品,编纂新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雅俗之辨与雅俗合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雅俗文学以作者身份为区分标准,中国现代雅俗文学则应以文化标准加以辨别。从文化人性的角度看,20世纪的雅文学表现更多的是社会人性,俗文学更多的则是自然人性。因此,雅俗之别在于人性,即人在文学中的地位如何。虽然20世纪雅俗文学有明显的区别,但总的趋势是互为渗透和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学而优则仕"是他们的基本生存状态,所以他们的身份是为官的"士大夫"。正因为这个身份,他们的创作就难免受其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跟他们"士大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从此主旨出发,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来讨论,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以往被人忽略的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20.
元末农民战争时期,为元王朝"死节"、"殉难"的进士达42人之多,死于安庆之难的余阙尤被推为这一类"不负科名"之士的代表.作为一位死节之士,余阙的出现,是儒家入世思想深刻影响元末士人的有力见证;作为一位色目文人,余阙的出现,又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群体彪炳于文坛的一个缩影.余阙、泰不华、萨都剌、丁鹤年等少数民族文人的出现,与元代民族融合进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