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克尔凯郭尔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处理集中表现了他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克尔凯郭尔一方面批判理性对信仰的僭越和冒犯,认为信仰的悖论是一种为个体内在激情所保证的真理;另一方面则从哲学激情与信仰激情的差别和联系中找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与汇通之路。克尔凯郭尔以信仰统合理性批判了黑格尔将信仰理性化的思路,指出了黑格尔哲学在理性思辨至上、忽略个体生存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批判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克尔凯郭尔从内在激情视角对理性和信仰的统合对于克服价值虚无主义、反抗忽略现实生存的抽象思辨具有重要的启示。由于他主要是通过个体内在激情的迸发来实现理性与信仰的融合,因而与黑格尔一样陷入唯心主义,从而未能找到理性与信仰得以统一的现实基石。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启示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视角下进行批判性汲取。  相似文献   

2.
宋国栋 《兰州学刊》2007,(6):25-27,77
作为存在主义的先躯,克尔凯郭尔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来建构自己的关于"个体的人的存在"理论.他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与哲学逻辑的对抗;生存个体对普遍性的置换;"主观真理对"对"客观真理"的颠覆.  相似文献   

3.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观进行探讨,即对克尔凯郭尔孤独个体的哲学的讨论。通过对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孤独的个体”、个体存在状态及对存在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影响等方面的阐释来展现其独特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5,(3):25-30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他对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方法、历史哲学与宗教哲学等给予了彻底批判与颠覆,表达了对黑格尔哲学思辨抽象与忽视个人的不满。作为对黑格尔的反叛,克尔凯郭尔将哲学思考的重心转移到了对单个的人、对个体生命的体悟和沉思,开启了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存在主义之先河。研究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能够使我们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中把握黑格尔哲学的遗产以及存在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张亮 《人文杂志》2002,(6):10-15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 :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深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境界学说是对黑格尔意识理论的唯心主义继承 ,它所宣扬的牺牲与其说是出于信仰的真诚 ,倒不如说是出于理性的狡计。克尔凯郭尔的生存的政治就是海德格尔的存在的政治  相似文献   

6.
上帝权威论     
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立场上构建了宗教生存伦理学。其中,上帝居于决定性的地位,规定着人的本质以及人生意义的实现。克尔凯郭尔的上帝经历了一个从“创造的上帝”到“信仰的上帝”的转变过程,使外在的上帝逐渐变成了生存主体的主观真理。  相似文献   

7.
马亚男 《中州学刊》2003,(3):153-155
冯友兰宣扬儒家哲学的人格修养 ,并提出哲学的功用就在于取代宗教 ,而克尔凯郭尔提倡的是人对宗教的皈依 ,让人虔诚地信仰和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8.
杨玉昌 《学术研究》2005,(10):28-33
本文对慧能的"自性"和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做了一个比较研究,认为慧能和克尔凯郭尔分别通过将"自性"与佛,"主体性"与上帝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个体以终极性的意义.慧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由此决定了个体在中国和西方的觉醒及其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文本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无客体的内在性概念的本质是唯心主义,这一点是由克尔凯郭尔自己的生存境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信仰观是克尔凯郭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批判当时的正统神学和近代思辨哲学的同时 ,提出了宗教信仰的三个特征 ,即信仰的个体性 ,信仰的无思性 ,信仰是人类最高的激情。他认为 ,信仰就是个体带着天生的原罪 ,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 ,弃绝理性 ,最终皈依上帝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一书的文本学解读。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无客体的内在性概念的本质是唯心主义,这一点是由克尔凯郭尔自己的生存境遇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体与其个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宗教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人之生存的基本问题决定的。从克尔凯郭尔对人之生存的基本问题的界定来看,人与超越性的神(他者)之间的关系是根本性的,这种关系包含了肯定与否定两个环节。黑格尔对古希腊伦理共同体的分析表明,共同体通过战争、劳动、生殖这些环节,帮助个体战胜了人与超越性的神之间的否定性关系,从而得以取代神成为个体之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来源。因此,共同体是从人与超越者固有关系中取得其权力的,共同体的宗教性当在此意义上来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神哲学史上 ,克尔凯郭尔是对悖论进行生存论探究的第一人。他认为 ,基督教是关乎生存的宗教。基督教植根于悖论。对基督教而言 ,悖论是一个应张扬和加强的优势 ,而不是一个应遮蔽和减弱的缺陷。本文剖析和梳理了克氏著作中的若干悖论 ,并认为 ,他的悖论的主旨在于揭示理性和信仰的关系 :信仰高于或超于理性。理性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界限 ,“为信仰留下地盘” ,从而确保基督教的“超越性”和“生存性”。克氏从唯信论生存论的角度对悖论以及理性和信仰关系所作的思考 ,蕴涵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对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西方有代表性的宗教,禅宗和基督教对自我意识各有不同的看法。慧能的禅学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分别体现了这一点。前者主张顿悟、“人佛不二”和超度,后者则强调“信仰的跳跃”、“人与神的本质差异”和拯救。这两种自我意识既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又相互平衡、相互解构。为了适应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应当建立一种超越东西方各自局限性的新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郑伟 《东岳论丛》2007,28(2):170-174
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他在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批判的基础上确立的。他以人的存在的状态为研究对象,关注个体的人的存在状况,认为人只有在宗教信仰中才能克服恐惧和绝望,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此过程中,塑造了其哲学的非理性主义、个体主义和信仰主义的特征。他的哲学揭示了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局限性,对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梁卫霞 《兰州学刊》2004,(4):100-102
间接沟通是克尔凯郭尔整个生活和著作中一以贯之的原则,是他全部思想的一个浓缩或"代名词".他生活和思想的"间接性"引发了许多的"克尔凯郭尔问题",同时也赋予后来的研究者们自由的空间和丰富的想像力,对他的思想作出多元化的诠释.间接沟通在克氏那里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但它却影响了后来的诸多学派.  相似文献   

17.
克尔凯郭尔的苏格拉底情结,始于1841年他的学位论文<论反讽的概念>,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著作中,他详尽地剖析了苏格拉底的反讽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在<论反讽的概念>中,克尔凯郭尔与黑格尔之间已有明显的决裂,克氏总是试图摆脱黑格尔对他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克氏的这部著作无论在思维模式还是在术语的运用方面,都带有黑格尔哲学的影子和印迹.  相似文献   

18.
克尔凯郭尔并未彻底抛弃主体形而上学知识,而是以文化批判和有效性划界的方式对其进行反思。在克氏看来,主体形而上学的问题不在于知识内部,而在于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时的知识越界及其引发的个人精神危机。以此为切入点,克尔凯郭尔批判了知识越界的表现,进而分析了其根源和原因。他力图表明,越界早已成为西方哲学人类学的思维方式,人们应该借助西方宗教核心思想中的绝对悖谬,重新划定观念与现实领域的边界。  相似文献   

19.
尚文华 《学术研究》2022,(2):12-22+177
现代性确证自身的标志是现代道德个体的自我确立,个体道德上的善与生活总体的至善的断裂是现代性或现代社会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康德意图通过对良知这一最高的主观性的分析引入现代性之最终客观根据的理性自身,但这个回答可能面临着深度的虚无(主义)困境,同时,良知也可能沦为恶之绝对的开端。由于深刻地看到良知背后隐藏着的双重问题,黑格尔给出一条理性或真理自身思辨的道路,主观性的良知与抽象的善原则作为环节被纳入伦理整体或真理自身运行的道路中。在理性得到黑格尔式的绝对确证之后,克尔凯郭尔在接纳现代意识的情况下重新激活了信仰这一绝对的主观性,良知作为生存现实的起点与伦理作为生存现实整体被共同纳入信仰与罪这一生存辩证的道路之中。至此,不仅康德意义上的现代性困境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其自身的真理性也在理性的思辨和信仰的辩证道路中得到更加深入的阐释。现代性的绝对深度展示在个体之最高主观性与真理之自身运行、个体之绝对主观性与真理之临在的绝对张力之间;如何进一步在思想上深入阐释这一张力,在现实生存中落实真理意识,于思想界和现代生活而言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尚文华 《学术研究》2024,(2):27-36+177
理性的知识原则和信仰的良心原则是推动现代性的两大核心原则,两者分别表达了理性的普遍化诉求,以及现代人的绝对个体化和主观化诉求。“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地盘”是这两条核心原则之绝对差异的原理性表达:彻底贯彻,或彻底瓦解此原理是现代信仰能否重新确立的关键。克尔凯郭尔和黑格尔分别走在这两条绝对道路上:前者是罪(知识)—信仰的绝对辩证道路,通向的是现代信仰的绝对个体性和绝对主观性;后者则是知识—信仰相统一,甚至是同一的绝对思想道路,通向的是与信仰相关的现代形而上学体系。这两条道路并非如表面显示的那么对立,相反,它们都是对真理(上帝存在)如何展示在现实中,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绝对有效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