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师生间知识和情感的交往活动。对于“教师口语”课堂教学来说,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情感。口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力争做到:对教学工作要满腔热忱,要当好”课堂气氛”的调控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并发挥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同时,教师要经常保持良好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与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行为进行的。因此,在师生的课堂和日常交往中,教师除了需要熟练地运用言语行为进行交往之外,恰当地运用非言语行为,对于课堂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脑科学的发展十分令人瞩目.大脑杏仁核的"情绪记忆"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据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采用渗透法和台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应用生动的语言、改革考试手段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当代公共英语教学现状,采用行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选取“书面作业形式”这一问题展开行动研究,对公共英语书面作业的收交情况、完成质量以及作业形式自定是否可行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指出作业这种非言语交流方式所反映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主体关系,是课堂上师生言语交流的有效延续。通过书面作业.不同的个性和智力背景构成师生交往的“精神场”,从而使作业具备知识操练与师生对话相结合的双重功能,由此才能拓展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的层次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固然可以理解为无声的心智交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体现为师生间的“言语对话”。由于理解上的种种失误.在具体的实践中.师生间的课堂言语对话还存在着不少有待于纠正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学习动机,人际交流,情感互动等角度探讨了教师非言语行为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并以实验论证了两个假设1)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气氛呈正面相关关系.2)教师能够通过录相反馈及学生反馈改进自己的非言语行为,从而改善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非言语交际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语言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书面语和口语上。非言语交际在整个交际中的作用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并开始引起外语师生的注意。所谓非言语交际是指人们不用语言和文字而是用一些“无声的语言”,如手势、体态  相似文献   

8.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非言语交流谭晓玉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量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师生非言语交流在此系统中对教、学双方乃至整个教学活动产生着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学目标的最终实...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的。其中言语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但作为辅助手段的非言语行为在师生信息交流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早研究非言语行为的是美国的一批人类学者,如博厄斯、萨皮尔、拉巴尔和埃弗龙等。他们第一次明确提出:人的体态运动实际上是一些能够破译的密码,诸如眼神、表情、手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是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的特点,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信息的交流;语调、表情、姿势助说话以及直观教具的多通道联系作用。从不同角度探索了非言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作用,并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进行了小结。言语——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功不可没。但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改善我国当前师生关系的现实需要.要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教师是核心,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转变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行动研究的角度,通过课堂教学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一名青年英语教师和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成对研究。结果表明,多维度“教学-交流(反馈)-反思”模式,能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师生问的教学反馈,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银亭 《新天地》2011,(9):185-185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非言语交际是交际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非言语交际来创造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及时做出教学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教师体态语言的研究,在国内,迄今基本上是一个空白的领域。虽然也有零星的论文发表,但就笔者所掌握的信息看,还未见有专门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系统的探讨。如今,这一“空白”被李振村和庄锦英两位年轻同志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填补上了!这使我感到惊喜和欣慰。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布信息的手段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人们很早便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应当说,这些研究及其所获得的成果对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变革和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外语教学课堂的互动,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多种媒体和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的介入,改变了传统课堂.当代外语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等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建构、合作"互动式"的过程.多模态话语分析,为语言教学研究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引入情境,活化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有意识地引入情景来活化课堂.教学情景可分为语言描述情景和辅助联想情景.创设情景要符合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水平以及学生的情感发展和需要.引入情景前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我国师生平等交流的“绊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交流的媒介。课堂上教师话语的膨胀及学生话语的失落,形成了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导致师生间交流的障碍。这是教师与学生间权势关系(不平等关系)在课堂上的一种反映。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一些现实因素的作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对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个性发展及师生关系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要想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情感交流,就要消除教师话语霸权,还学生话语权,实现师生话语权的共享。  相似文献   

19.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一种同质的态度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激励、创新与整合功能.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情感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基本对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对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界提供的创新教育、创造性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宏观上,有利于现代大语文教学观的确立;微观上,有利于语文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创造性及潜能的开发等。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能使创新教育和创造性教学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