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泽民同志提出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是两个永无止境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① 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是对近一百多年来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模式的发展实践的深刻概括 ,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框架 ,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高度体现。应该说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个人至上”或“社会至上”的两极对立之中 ,既产生了“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这两种对立的社会观和方法体系 ,也产生了“个人主义”与“极权主义”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唯名论”认为 ,社…  相似文献   

2.
对立同一思维律,是辩证逻辑的最根本的规律,它的逻辑特点就是对立同一。它是辩证思维的普遍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本文不打算讨论对立同一思维律的各个方面,意仅在侧重对“对立同一”这个重要范畴,就其内部关系和结构,作一些理论上的概述。 (一)对立同一具有自身内部的具体环节。对立同一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范畴,它自身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内部却包含着同一、对立、对立同一等三个具体环节。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中,曾两处涉及这一点:“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又说:“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  相似文献   

3.
写了一堆小说的马明高,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又写出了这样的一堆散文,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思想散文”。马明高把它称之为“思想随笔”。他说:“我很喜欢在读书与思考的相互徜徉中,写这样的思想随笔。”这是一种“闲适的智者”的写作,“极具精神品格的诗意”的写作。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是一种饱满而清瘦、自然而干净的健康的生活”。实际上,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阅读口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关系到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思想随笔,乃至对诸多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的文字,竟然一下子火爆起来了。马明高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4.
“崇文”与“载道”的艰难选择始终贯穿于中国散文的发展历史。周作人等在回答“散文是什么”的问题时提出的“表现自我”说,未能厘清“自我”仍然属于对象范畴,并非决定散文何以能成为艺术的真正关键的驱动因素。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散文观念之争实质已经越出了散文层面,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理念。1949年之后的中国现代散文理论研究,仍然停留在现代话语的转述层面,散文的创作实践继续在失范的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以来的文学史上,小品文作为白话文学最先获得成功的散文品类,曾领衔现代文学达十几年之久.从20年代初发韧,至30年代中期形成“小品文热潮”,其间可谓佳作迭现,名家辈出,堪称小品文的黄金时期.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小品文的兴盛发达,离不开“言志性灵”散文思潮的推波助澜.本文从文学思潮的角度,考察了30年代中前期的“言志性灵”散文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主张,并归结其特征:一是推崇“个人的发现”:二是强调表达的“真”:三是倡扬幽默,以闲适为格调;四是重视“笔调”与“文调”的美.最后指出,“言志性灵”散文思潮是散文的正宗,它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是一个既传统古典又具有开放性和现代性的散文思潮,应引起足够重视并成为现代散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界存在着“对立说”、“一致说”及“两相兼顾说”三种不同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些观点都是立足于一种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 ,因而难以对复杂的社会现实作出令人满意的阐释。史瑞杰博士的《效率与公平 :社会哲学的分析》(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一书 ,摆脱了学界的这种两极对立的思考方式 ,从社会哲学的宏观视野 ,重新考察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与以往所有的看法不同 ,作者认为公平与效率是一种结构性存…  相似文献   

7.
一“趋同”(Convergence),这是一个外国名词,亦有人译为“聚合”、“合流”、“融合”。以此名词表征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即“趋同论”。其要旨为:当今世界上以美国、苏联为代表的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在摄取对方的某些合理因素,从而逐步趋于接近乃至相同,孵化出一种新的社会类型。有人说此种理论为荷兰经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体的角度 ,对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散文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微观的分析。在考察了文体的历史演变后 ,文章从“文类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四个层面对文体进行了新的界说 ,并以此为理论基点探讨了 90年代散文文体的变革 :一是“时代文体”的形成及其“破体” ;二是因“主体文体”的解放而带来的散文观念和艺术思维的改变 ;三是自由随意、侧重于感觉化、潜沉的隐喻和反讽的语体取代了过去浅显僵硬的“诗化”语言。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文体研究的意义 ,并对散文文体的“自由”和“不自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理论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化理论的过去与现在谢立中“现代化理论”是当代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五六十年代曾经主导过发展问题的研究。六七十年代间,由于发达国家各种经济、社会危机的出现,不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明显停滞,以及“依附理论”等对立理论的兴起,“现代化理论”受到了一定...  相似文献   

10.
马汉钦  李永清 《船山学刊》2007,63(1):145-147
形神理论在向诗歌散文理论转化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首先是以“穷形尽相”说为代表的侧重“形似”的阶段,然后就是以“诗而入神”说为代表的侧重“神似”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形散神不散”是60年代初萧云儒在《人民日报》“笔谈散文”专栏的一篇短文里提出来的。他说:“师陀同志说‘散文忌散’,很精辟。但另一方面,‘散文贵散’。说得确切些,就是‘形散神不散’。”(《人民日报》1961年5月12日)在这里,作者显然力图以古代哲学中的形神论的观点来概括散文的特质,并把它提炼得精粹而辩证一些,以便大家把握散文的规律,更好地促进散文的发展。无疑,这一愿望是很好的。但事与愿违,“形散神不散”在实际的流传中却成了一条僵化的模式,窒息着散文创作以及教学和研究的发展。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一貌似公理的“形散神不散”实实在在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对比法是把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列地摆出来,形成鲜明的对照。它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文章写作技法,它在文艺创作上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很好的表现方法。列宁说:“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这种关系和趋向势必要反映到作品之中,这种事物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前研究西周国家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学者,大多承认西周有所谓国野制度:一邦之内划分为两大行政区域,即“国”与“野”;国野的对立反映了西周时代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此说颇为流行。为便于讨论,兹将有代表性的观点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论张爱玲小说的悖反现象及其文体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人说,“张爱玲是属于四十年代的”,这不仅指“她的青春,她的光辉存活在四十年代的小说和散文里”,更指她的小说散文本来就是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一部分.它们与其所致力再现的那个世界血肉相连,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5.
殷德生 《学术界》2001,(1):161-164
20世纪 90年代 ,学术规范问题被提上中心议程 ,这固然与 80年代以来“学风失范”的现实有关 ,也与人文研究的重心转移密切关联。有人说 ,80年代是“思想史”的年代 ,90年代是“学术史”的年代。这道出了一种新取向 :人文研究已由原来的侧重“思想”转向侧重于“学术”。这一转变带来了对一系列历史现实问题的质疑、反思和重新估量。其中 ,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是学术转向的第一步。有感于 80年代以来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思想会餐”的空疏浮泛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知识的误导和对泡沫学术、不正学风的助长 ,学术规范化的倡导成了学界的一致呼声。但由…  相似文献   

16.
对“国家分配论”应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财政基本理论的争论中,有如下两种倾向值得探讨:一是把西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对立起来;二是认为“国家分配论”的财政本质观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但同时又认为,“国家分配论”从根本上说仅仅是一种关于财政本质的理论,是与系统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散文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倘若没有现代传媒的中介和转化 ,西方散文资源与古代散文传统也无法演变为现代散文。说自己想说的话 ,发表知识分子个人的意见 ,从现代报刊的文化特征来看 ,既是对古代散文“言志”传统的现代诠释 ,也是现代散文重要的文体功能。同时 ,现代散文不可能回避其娱乐功能 ,使现代散文成为市民社会的消闲方式。现代散文发展中所提出的有关“幽默”的理论问题 ,以及现代报刊文体与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的对应关系 ,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我国古代庞大的诗论体系中,有两条影响极巨的理论观点,一是《尚书·尧典》的“诗言志”说,一是陆机的“诗缘情”说。 两说的蕴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学者们的见解不尽一致。 比如对《尧典》的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言志’的本义原跟‘载道’差不多,两者并不冲突。”周作人则持相反的看法,认定“言志”与“载道”分属于“两种潮流”。对诗缘情的理解也一样对立: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纯理论争论,不外乎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种是古典传统剩余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另一种是新古典传统供求理论的“技术关系”分析。马克思经济学坚持的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竞争及其博弈规则的理论;是以货币量值计量的、与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的技术关系分析无关的、从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联系中讨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中华的散文大致可分为“载道”和“言志”两种不同的散文观念和创作模式。发动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散文,基本上承袭了传统散文的这两种模式:一种从现实的功利目的出发,将散文当作“匕首”和“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这种“载道”散文以鲁迅为代表。一种则以抒个人“性灵”为目的,用冲淡平和的笔调写身边琐事,这种“言志”散文以周作人为代表。本文所论的中国新文学“闲适”散文即指后一种,具体地说,它是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周作人的影响下,经林语堂、梁实秋等的大力倡导和发扬曾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