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三期上朱春荣同志撰写的《先秦无官学说》一文提出很多资料,读后颇受教益。但对他提出的“先秦无官学”的观点,与我们所认识的很不一致。本文即提出我们的看法与其商榷。 先秦时期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历经夏商周三代。学校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凡具备教师、学生、场所三条件即可称为学校。以孔子开创的私学而论,它也只具备这三个条件,和官学所不同的,只是它由孔子个人所办,故称私学。而官学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成为显学,读经习经蔚然成风,官办学校亦以儒家经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但由于官学能力的有限和日渐衰废,私学中长期以来教授儒学的传统以及通经入仕的利禄诱惑,使私学成为普及和推广经学的主要承担者,由此也促进了私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私学历时近三千年,私学与官学伴随而行,既有其自身的特点,又有着与官学所共同组成的教育系统具有的特点,私学对传承我国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私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古代私学管理产生的原因、特点,从而探索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教育史的人,大多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肇源甚早,起码在四周时已有官学,春秋时官学瓦解,孔子等才开创了私学。笔者认为:先秦并无官学,本文便试图对此略抒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学界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5.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官学处于衰败之中.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几乎为私学所取代,私学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但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五代十国的私学发展也很不平衡,私学发展主要在南方地区.通过五代十国私学的介绍,旨在揭示其在教育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金代图书流通的重要渠道,图书通过颁发或买卖进入学校流通,金代的官学当中以经史书籍的流通为主,私学中流通的图书种类则较为丰富。金代学校渠道的图书流通虽然呈现出不平衡性与阶段性,但在促进金代图书的出版与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办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关系的思考王北生,胡自力我国的私人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此后,私学与官学并存发展,相互补充、促进,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2年把私立中小学全部改为公办,至此,公...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私学的产生与对私学概念的界定是密切相关的。无论孔子是否是私学的首创者,其主持的活动是春秋时期最大的私学活动,因此,私学的发展历史,一般以孔子私学为首要标志。先秦时期的私学,主要以儒、墨显学为代表,孔子的儒家私学与墨子的墨家私学在教育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汇聚而成先秦时期私学发展的几个特点,对后世私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学校及其制度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条件,明代的学校有官学和私学两类,培养了许多人才,为维护明朝统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明代的教育,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明朝前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认真总结明代教育及其管理方面的得失,对我们当今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魏北齐的统治者高氏十分重视儒学教育,但因为没有给儒士以崇高的地位,也因为其他各种原因,东魏北齐的官学呈现出衰败的气象。与此相反,这一时期的私学和士族家庭教育格外兴盛。官学和私学以儒学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士族对子孙的教育多以文学为主,也夹杂史学和儒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北魏自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中原 (大致相当于今河南 )地区的官学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地方官学在政府的提倡下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地方官学体制 ,为隋唐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 ,中原地区的私学也方兴未艾 ,实施不坠 ,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我国专门学科的研究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举考试作为智力测验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才入仕的主要标准使科举制成为人们最自由的竞争工具,科举制使“学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也使读书做官的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广大臣民被卷入应举考试。科举社会中,面对共同的教育市场,官学的不振客观上促进了私学的蓬勃发展,而科举制造就大批士人充当教师则使私学的大发展由必要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尚书.周官》与《周礼》二者关系是:周公致政前“制礼作乐”,作《周礼》;天下稳定后,巩固平静成王执政据《周礼》的纲要向群臣宣告说明,遂有《尚书.周官》。在早期中国文化精神的演进历程中,道与学不断从官府向民间下移,在春秋战国时期具体体现在诸子私学的兴起。孔子儒学既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公卿王官学,对西周所代表的礼乐文化又有着历史性地突破,自觉和直觉的道德理性主义是孔子儒学的历史新特色。  相似文献   

14.
北宋王朝自开国后八十年间,专重科举,不注意兴办教育。而由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不适世用。同时,国家又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胡瑗、孙复、石介“三先生”勇敢地提出兴办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整治国家,无疑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三先生”的教育活动为北宋统治阶级培养了一大批济世治国的人才。同时,他们对北宋学校教育及书院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某些成果成为北宋和北宋以后朝代官学及私学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明代从中央到地方有较为完备的官学教育制度:国学和府州、县学。与此同时,私学遍布全国各地。“家学”则为私学中最为广泛、常见的民间教学机制和形式,遍及千家万户。它是以家族和家庭为基本范围,从纵横网络中开展的基础教育活动。明代史籍有关“家学”的记载颇多。诸如:“刘钦,曾祖考学翁仕元为恒山知县,祖考奇登至治癸亥进士,考季道……廉介有声,母曾氏.昆弟三人皆传家学……。”“公姓章氏讳格……少承家教治毛诗,攻举业……。”胡瀚  相似文献   

16.
李梦阳是明中叶文学复古运动的领军人物,名列明代文学史上的“前七子”。由于李梦阳在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学者在研究李梦阳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他的文学思想和活动,甚少涉及其余。其实,文学只是李梦阳整体学术的一部分。李梦阳对书院文化的参与,揭示明中叶书院文化发展的其中一个面向。南宋士大夫基本上有两种看待书院的方式。一是进入国家体制成为官学的一部分,二是让不完全认可官学教育的改革家试验其有别于,但不一定和官学对抗的教育理念的场所。李梦阳著作中和书院有关的篇章,证明其代表的正是前一种观点。李氏把书院视为官学的延伸,剔除了理学私学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国家体系的附庸。  相似文献   

17.
中唐以来,官学衰微,私学兴盛,庶族兴起强化了家族教育需要,促进了私学的家族化。族学是儒者家族兴办的学校,是家族化私学,是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宋儒的思想特征与时代需要,宋代族学形式有义学、书院、义塾、家塾等,以跻身科举为主要目的,兼顾天下关怀,以经典与宋学著作为主要教材,强调教师的家族化与名士化,并吸取佛老建构族学祭祀。不论族学的形式、目的、教材、教师以及祭祀,都凸显出鲜明的家族特色,宋学学术特征以及家族重建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完整的体系,造就了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童蒙教育的普及和繁荣。其体制不仅有官学,而且有相对完备的私学,这当中寺学的成就更是引人注目。寺学教育的发达不仅体现了敦煌独特的区域文化,而且其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民众受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院是在综合和改造了官学和私学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书院教育与朝廷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拥有教育的相对独立.古代书院教育的独立品性主要表现为“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人材,传道济民”的人才标准,书院生徒“成己成物”的价值定位以及学术独立与讲学自由.在中国教育史上,书院以其独特的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秦代以降,历代封建王朝几乎都曾设有专职官吏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如秦代“典客”,汉代“大鸿胪”,隋唐时期“鸿胪寺卿”等等,但是,设立一个中央机构专管民族事务,则是从清代理藩院开始的。 理藩院,初名“蒙古衙门”,设立于崇德元年(1636年)六月,崇德三年六月更名理藩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称理藩部。理藩院在清朝历史中占有一定地位。意大利格拉迪尼·彼罗曾说:理藩院“所关注的是中国北部以及中亚各国家及人民的关系问题,正是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