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息法学已是信息社会迫切需要的学问,实践中与此相关的信息立法、司法、学术研究与高校课程教学也有所展开。但是,由于其学科地位未得确立、学科归属不明,这不仅导致一些课程开设与学术研究的模糊与混乱,还阻碍了信息法学的纵深发展,不利于从信息法治的角度为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应赋予信息法学独立的学科地位,并将其归属于法学学科、定位为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试论信息法学的学科特性与知识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艺 《学术研究》2005,(8):74-78
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管理和规范问题,向传统社会领域提出了挑战,以社会信息关系为调整和规范对象的信息法学也就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信息法学作为法学新的研究领域,包涵着在法的规律和信息社会运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从事实到知识的形成、整合,信息法律关系的特点,以及所包括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3.
我国信息法学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类概述与总结了我国信息法学工作在知识产权保护、图书馆、信息安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的建构与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体系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二级学科,围绕这一学科的定位引发的争论中反映了理论与教学科研实践之间的冲突.作者认为必须以尊重中国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与规律来定位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科定位的关键是理论体系的建构,只有通过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与其相关的外国文学与国别文学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作者近年来所提出的新辩证论是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化的一种方案,有助于学科定位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5.
信息法学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法学是以信息法的现象为研究对象,从法学角度研究有关信息和法律的关系的学科。信息法学体系的形成,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信息法学的立法环境,是信息法学体系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确定信息法学的逻辑起点,关系到信息法学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它还关系到信息法学的学术导向和理论功能。  相似文献   

6.
法学研究应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规范研究,坚持实证分析与价值分析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实现整合,以期使中国法学走向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7.
用研究对象来进行学科界定,是社会学的传统做法。这种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宏观与微观的二难;学科史书写中“社会”的强势;以及将社会学理解为研究“社会”所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本身在许多社会学家那里遭到了挑战。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社会学学科定位的重新思考。社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之处就在于它独特的方法论——社会性地看待问题。比起从研究对象出发,从研究方法来界定社会学更具有可取之处。这种对社会学的再界定,必然要求用“社会性”(the social)替代“社会”(society),并将之作为社会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8.
转型经济学是20世纪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以中国和前苏联、东欧等国家的体制转型、社会重构与经济发展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它是一门以经济学为基础、不断从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中汲取养分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转型经济学的产生在于帮助人们认识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性,帮助决策者制定更有效的措施,从而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以保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对转型经济学进行准确的学科定位有利于转型经济学在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相互学习、融合与互动中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使转型经济学成为一门既具有相当历史厚度,又紧贴当代各国经济改革发展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前瞻未来、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回顾、反思和前瞻,进一步明确法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涵义,借鉴其他学科有关研究成果和选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学研究方法是中国法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法学实践教学创新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现状的比较,指出我国法学实践教学存在实习设施、硬件不足,实习流于形式化以及实习管理缺失等问题,并结合法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探索了法学专业的学分制管理、法学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体系的建构等措施,最后提出涉外型模拟法庭实践法、诊所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几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作为信息法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对信息法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信息法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课程教学运行方案的制定中,需要重点关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内容多维度发展、教学手段转变、实践教学加强等内容,同时也应当采取教学监督与评价、实施多元激励、搭建互动平台等措施,保障课程教学运行机制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要论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必要性,须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而这需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存在的误区。其一,从历史定位看,马克思主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科学的真理",而是对人类文明薪火的传承和超越的具体性真理;其二,马克思主义不是"从物质出发揭示了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再推广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论的展开。由此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人类解放的精神力量,认识当代世界的思想方法,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揭示社会矛盾的批判武器等方面,从而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掌握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主要涉及刑法、行政法和民法方面。在云计算的背景下。为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加强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已显得刻不容缓。通过个人信息犯罪的实证分析看出,我国现有的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存在诸多不足,应借鉴其他立法中可行部分,增加刑事规范内容,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大司法与执法力度.促进个人信息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4.
邓玮  董丽云 《学术探索》2005,1(5):69-72
从方法论的视角对法律研究进行分类,主要存在两种范式,即内部视角;形式主义与外部视角;工具主义。形式主义完全忽视了法律的社会约束与社会压力,陷于法律自治的乌托邦;而工具主义则忽视了法律的自主性。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克服这两种视角的局限提供了方法论的工具,本文提出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进行法理研究并探讨了具体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时下西方法学界“法学的语言学转向”的思潮的学术背景下 ,以几例法学学术研究个案中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为线索 ,结合我国目前法律语言学研究现状 ,探求其对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是正迁移 ,产生消极影响的是负迁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学习的迁移规律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达到举一反三、“授之以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法律人才的多样性需求。理工科高校具有理工科专业资源优势,其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应当是通晓法律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理工科高校应该在尊重法学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在法学与学校优势理工学科的结合点和交汇点上确定法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课程设置应该体现法学与优势学科的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当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借鉴理工科实验室教学经验,创新法学实验教学模式,关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邮电大学依托学校信息学科优势,法学人才培养凸显信息法学特色,在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理工科高校特色法学教育还存在如何在有限的大学四年中予以合理安排与协调人文、社科、理工等各类课程,以及当前师资大多数缺乏复合型学科背景等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刑事协商,是一种以对话、合作为特征的纠纷解决方法,司法实践中的辩诉交易和刑事和解均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关于刑事协商的法理基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其特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能显著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是当前信息法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我国信息法学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指出目前我国信息法学产学研首先应该建立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同时还应在导师体系、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