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楼梦>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大致可分为四个翻译期:即发轫期、断残期、编译期和全译期.文化传递也从无到有,从部分到全面.本文着重分析一个编译本和两个全译本,指出中国文化传递的真正开始是以王际真的编译本为标志,而杨译本和霍译本则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全面传递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谢惠媛 《船山学刊》2003,(4):97-100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思想。作为外来宗教和文化,佛教进入中国后,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从而建构起与印度佛教相异的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伦体系。本文将以三国两晋至唐代为时间域,通过忠孝之辩,分析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对话、争辩和契合,进而阐释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和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程玲 《江淮论坛》2013,(6):178-182
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和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探析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中医英译是一个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间的多重文化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文化认知可在中医医著语言的修辞、文体、词汇和句法等方面对中医英译产生影响。进一步提出译者在中医文化身份定位和文化认知培养方面提高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韩晶 《广西社会科学》2009,(11):107-111
在许多情况下,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篇中主观性的常用策略而不具有语言系统的规定性,它们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有理据的不同选择。形合、意合的语用效应包括文体特质效应、主题烘托效应、思绪彰显效应和时代标志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总的趋势走向信息化、标准化、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人姓名的英译应规范化,采用现代汉语拼音系统,推广《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采用“-”将双音名隔开,制定切实可行的《姓名法》或其他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物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预设在文物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英译者可根据文物文化传播目的和对象的不同以三种方式处理文化预设。文化预设可保留时采用直译、音译或二者结合的译法;文化预设需显现时可采用加注、文内阐释等增益手段;文化预设需迁移时可采用调整信息重点、删减缩合内容或灵活改写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谢惠媛 《江淮论坛》2003,52(6):98-101
本文以三国两晋至唐代为时间域,通过忠孝之辩,分析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对话、争辩和契合,进而阐释儒家思想对佛教忠孝观的影响和佛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语典故文化是邯郸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成语的翻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也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在成语翻译的过程中,结合邯郸旅游文化的特点,运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从而加速邯郸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汪东萍 《学术研究》2020,(12):34-40
《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特色词汇是凝聚中国文化,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2016—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所有中国特色词汇,按照中、英文化对应情况分为文化完全对应、文化部分对应和文化完全不对应三种情况;然后依次对中国特色词汇的专有名词、缩略词、成语、典故和比喻词的文化对应与翻译策略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72%采取了保留中国文化意象策略。这一策略促进了富有我国执政理念、文化底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涵的中国特色词汇更好地走出国门,让世界各地读者都能了解中国情况,熟悉并欣赏中国文化,有助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获知它在血缘的小团体性、宗法性之外 ,在传统社会以其忠孝的文化观念 ,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 ,忠诚于民族国家 ,传承至今日 ,适应时代要求 ,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促成要素 ,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探索因素 ,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 ,我们应当珍视它 ,需要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冬 《兰州学刊》2009,(1):89-91
儒家学说以家庭伦理本位出发,建立起其独特的“忠孝”统一观;韩非从法家立场出发,致力于打破儒家学说,建立法家思想系统。文章主要探讨韩非如何从两大方面破儒之“忠孝”观而维护“君”与“法”的绝对性。文章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韩非从“利”的现实角度来揭破儒家父子、君臣之延续性;第二部分则分三点探讨韩非对儒家“忠孝”观之乱“法”性质的揭露。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孝文化存在的基础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新时期如何使“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下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孝道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行为,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伦理。在地球村里,中华孝道源远流长,备受各国尊崇。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孝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鸟类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译者在英译时应该把它与诗人的情感、诗词的主旨联系在一起,把它作为文化语境的一部分进行分析。从文化的视角讨论鸟类意象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英译策略,有助于向目的语读者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严峻,数目较大、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面临的社会文化环境较差,是其基本特点。受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农村孝道文化衰微,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老龄化问题。以传统孝道文化为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社会实际,重建农村孝道文化是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孝道曾被视作天经地义。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甲午战后,孝道开始受到人们的非议。非孝者并非反对子女对父母的敬爱,而是认为传统孝道主恩,使子女丧失独立人格;孝道造成了中国家族本位,不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孝道中的亲亲原则,不利于建立法治国家;孝道中的移忠作孝,成为帝王专制主义的基础。他们主张父母子女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爱与平等的基础上,父慈子孝应该是对应的。而拥孝者则认为孝道是道德的本源与起点,孝道的根本精神在于珍重生命,激发人们爱与感恩的情感。父慈子孝是道德义务,而非对应的权利。正因如此,就不应该因为传统孝道中的一些偏颇,或被帝王利用,就根本否定孝道。  相似文献   

17.
儒家孝论的发生及其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振宇 《文史哲》2002,(6):47-54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 ,一种文本一经问世 ,文本作者就已丧失对它的阐释权。注重自然亲情、追求人格独立与平等的原生儒家孝论 ,自秦汉以降便走向了它自身的反面。愚忠与愚孝一同诞生 ,强调子女对父母尊长绝对无条件的顺从是秦汉之后孝论最大的特点。愚孝风气的产生 ,与建构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因此 ,如何创造性地回归原生儒家孝论将是关系到儒家孝文化能否真正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孝文化对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道德观念依然是当前农村居民处理父子关系、婆媳关系、代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但呈现出民主、平等的时代特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孝道德文化的发展需要把握:第一,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以新的孝道德观念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第三,加强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在形式上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来做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的弘扬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本保障。面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文化,建设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英汉语言对比,是翻译的核心。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各国人民的交往和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要求我们进一步开拓分析对比的领域,深入不同语言的研究。本文拟从词汇现象,句法现象,文化和思维的不同阐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