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认为:《复活》的主人公玛丝洛娃的“复活”与聂赫留道夫的“复活”,殊途同归,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托尔斯泰“乌托邦式的理想”之产物;体现了沙俄时代宗法制农民的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思想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陶渊明与玄学 关于陶渊明与玄学的关系,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他是“服膺‘自然’的玄学信仰者”,他的世界观是“玄学自然观”;一种意见认为他的思想“与魏晋玄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持这两种针锋相对意见的人,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都认为魏晋玄学是当时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持后一种意见的人就将陶渊明思想和玄学严格地区别开来,并以此为基点来论证陶渊明思想的进步意义;持前一种意见的人就判定陶渊明的“《形影神》诗是消了佛道迷信的毒,  相似文献   

3.
标点一则     
“孝廉”,始见于《汉书》。当初的“孝廉”,是一种选士的科目,还是两种选士的科目。有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当初,“孝廉”是两种选士的科目。颜师古在《汉书·武帝纪》中注云:“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他给“孝”与“廉”分别作的注。中华书局,一九五六年出版的标点本《资治通鉴》,曾把“孝廉”  相似文献   

4.
《成都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所载黄灵万同志:《试论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读后颇有触发,爱就己见,与作者商榷。 一,《试论》篇首提出:“什么是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呢?”可谓开门见山,直接揭橥出该文论叙主题。但是答案却是:“我认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事物的不甚深刻的本质和更深刻的本质之间的差异、转化、流动;一是事物的一种特定本质在内外诸因素的作用下向另一种本质的转化,流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图书馆界对于古籍分类的认识极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古籍分类应沿用《四库法》(即《四库总目》分类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古今图书应统一用新法分类。主张用《四库法》的同志有如下理由:(一)所谓“对口”论。就是说,从思想性看,《四库法》与古籍对口。古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充满了封建道统观念;《四库法》是与封建时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正好反映了古籍本身的客观存在。因此,封  相似文献   

6.
一般语言学著作总是认为词汇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词的增加;旧词的死亡;词义的演变。其实在词汇发展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死词(语)的复活”。这种“复活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一些书籍和文章中也有所涉及。《新词、新语、新义》(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者在《略论新词语的特征》中谈到旧义“死而复活”;赵金铭的《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语文研究》1985年第四期)中论及“复苏词”。但都是点到为止,语焉不详。本文拟在对当前汉语词汇的这种死词复活现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巨大影响,国内外理论界是公认的。但对费尔巴哈的重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影响,却存在颇大歧义。一种意见认为,《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对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小”。对这个问题的评价,直接关系到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转变的动因和时间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认为《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夏出版)一书对马克思的“影响最大”,具体地说,即认为马克思在这一著作的影响下,在1842年春以前,已经是一个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者了。持这种观点者往往援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  相似文献   

8.
目前,图书馆界对于古籍分类的认识极不统一,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古籍分类应沿用《四库法》(即《四库总目》分类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古今图书应统一用新法分类。主张用《四库法》的同志有如下理由:(一)所谓“对口”论。就是说,从思想性看,《四库法》与古籍对口。古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充满了封建道统观念;《四库法》是与封建时代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正好反映了古籍本身的客观存在。因此,封建时代的古籍只有用封建时代的分类法进行分类才名正言顺。(二)所谓“工具”论。就是说,从目录学的角度而言,《四库法》是研究古籍的得力工具,用《四库法》便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三)所谓“熟悉”论。就是说,从读者对象而言,利用古籍的读者中老同志最多,而老  相似文献   

9.
鲍照组诗《拟行路难》写作年代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鲍照组诗《拟行路难》写作年代,过去研究者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作于二十岁;二是认为《拟行路难》不当为一时一地所作。持第一种意见的人,根据是末首诗中有“余当二十弱冠辰”的诗句,仅此一句来考定整组诗的写作年代,未免单薄。持第二种意见的人,是根据十八首诗中反映的多种思想和生活来判定的,稍近情理,但总觉不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复活》为论述重点 ,对托尔斯泰的“道德自我完善”提出一种新的评价 ,认为“道德自我完善”值得肯定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并认为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 ,有一种被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肯定和继承这些道德准则 ,对我国的道德建设依然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两年,栾昌大同志先后发表了《关于文艺本质探讨的几个问题》、《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两篇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本性(本质)论,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他在《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说辨析》中说,马克思把文艺看作意识形态形式,“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明显的片面性”;他认为,从文艺的整体来看,“说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比说它是意识形态形式之一更合乎实际”。我们认为这种看法虽有一定的启发性,但其基本观点是否正确,却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问题,理论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例如,《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二期发表的雷国珍、黄象品二同志《关于我国过渡时期提法的新思考》(以下简称《新思考》)一文,就认为,“我国过渡时期的起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完整的表述应是:由  相似文献   

13.
《高老头》(1834年)是巴尔扎克《人間喜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关于《高老头》中的“父爱”問題,历来为許多人所爭論。归納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高老头》中的父爱,“表现了人类的崇高至性”;也有的人贊賞高老头把他的“全部人类感情都集中在女儿的慈爱上”,有的甚至把高老头的父爱捧为“父爱的基督”,竟以高老头自命,說什么“我就是高老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什么?学术界曾有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阶级性、实践性.他们以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话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另一种意见认为是革命性、科学性.他们以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的论断为依据,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时说:“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  相似文献   

15.
义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给义项立一界说?目前辞书学界对此尚无一致的意见,认识仁智各异。 第一个歧异是:在字典词典中,单义词有没有义项?或者说,单义词的右项能不能叫“义项”?一种意见认为: 在词典中,词的语义域是通过若干义项的分列来表达和说明的(单义词则只通过一个义项)。(徐青《词的语义域和词典》,《辞书研究》1981年第1期) 在词典中,一个词的义项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蒋绍愚《古汉语词典的编纂和古汉语词汇的研究》,《湖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一个词只含一个义项的是单义词。(刘伶等编《语言学概要》而12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相似文献   

16.
莱蒙托夫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逝世已经140周年了。但是他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却以其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技巧至今仍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皮却林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在如何分析和评价这个艺术典型的问题上,确曾存在着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必须“揭露他行为的卑鄙,玩弄女性的骗术,自我分析的虚伪性”。(《论毕乔林形象的个人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的散文诗《雪》,现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主题应如何理解,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雪景,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读鲁迅散文《〈雪〉》,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批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认为李何林同志关于《雪》于情景之外“还有所象征”的说法是与作品实际有很大距离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可参看陕西人民出版社《鲁迅〈野草〉》注解)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中描写了男女主人公聂赫留道夫与玛丝洛娃的“复活”。批评界对前者的“复活”一直没有什么争论,一认为他复活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只不过是作者"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而己,对于玛丝洛娃"复活"倒是时有争论。  相似文献   

19.
去年,有幸参加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概况》的审稿会议。在审稿过程中,曾就甘南藏区解放前(具体地说在一九五八年民主改革以前)的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封建社会,主张者较多;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基本上是属于封建社会前期,即农奴制阶段,主张者少。所以,讨论结果以前一种意见而定论。那么,解放前甘南藏区社会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一九八一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中这样写道:“解  相似文献   

20.
《边城》问世半个世纪以来,在其艺术表现方面多数人是肯定的,但就其思想价值看,从《边城》发表伊始,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刘西渭《咀华集》;另一种则说它“就其所表现的生活虽然令人神往,却远远脱离现实”(汪馥泉、王集丛《一年来的中国小说——沈从文的<边城>》).到了50年代,甚至有的评论家“有意无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无论这两种意见是如何的争辩,都存在一个无可非义的前提,即都承认《边城》表现了一种原始的朴素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