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女性主义重行动轻理论,一直面临理论上的挑战。对女性主义不断反思,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是女性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一大关键。一、“新关系论”作为分析哲学“对思想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纠正女性主义性别分析中的片面性;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平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分析,现代女性主义的性别研究,同样不可忽视这些新的理论成果;三、女性主义将“空间”和“场域”理念引入性别研究,同样具有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2.
形式与情感/行为:性别对叙述以及叙述对性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叙事学通常注重分析性别与叙述的关系,研究特定文化、历史语境中关于性别的假设对叙事形式的影响,不过,最近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开始关注叙事形式如何通过阅读行为影响读者本人的性别行为.这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探索性别意识展现方面进行的努力.本文将"行为"概念引入叙事文本的分析和阅读层面,揭示阅读某种具有明显性别倾向的叙事文本如何影响读者本人对于性别文化、性别身份的认同或拒绝.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浪潮,形成众多派别,以社会性别为基点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物,它从文学角度对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中国学术界既建立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仍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肖巍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25-30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传统教育观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性别屏蔽"现象、性别刻板印象、课堂上女性话语权的丧失、教师身份中的性别歧视、主客观对立的认识论误区、教育政策中的性别偏见等。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女性主义教育观对教育改革进行的思考,尽管也有许多争议,但这些思考本身不失为女性主义教育观挑战传统教育观和进行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学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不仅以性别身份的文化构成论变革了长期以来的性别问题和性别观念,还作为一种跨学科领域或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性别视角构成来重新审视教育管理,对现有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批判、反思、重构。从而赋予教育管理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完善、中和了两性经验并能有效指导实践的教育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是19世纪产生于西方,至今仍在发展的一种社会思潮。女性主义虽流派众多,但都主张性别平等。纵观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女性主义的性别平等经历了淡化性别差异、强调性别差异、消解性别差异三次嬗变。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将性别建构为一个分析范畴,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在学术领域的重大理论突破,却没有真正改变性别相对于阶级、种族等统摄性分析范畴的弱势地位。职此之故,重估性别与阶级、种族等分析范畴之间的关系,依然是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际上,与复杂多元、变动不居的阶级、种族范畴不同,性别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意识形态表意机制,既作为与阶级、种族并置的意识形态机器,询唤并型塑符合社会要求的性别主体,又作为能够反映一切社会差序结构的基本原型,用以表征阶级、种族等意识形态的自然性与普遍性,性别在意识形态运行中所具有的这种统合一切差序的结构性功能即是性别的表意机制。  相似文献   

9.
史巍 《晋阳学刊》2014,(3):65-69
马克思的"摘要"和恩格斯的《起源》都是探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关系的经典之作,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社会性别问题的典型作品。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眼中,两部作品却是截然分开的,后者的受重视程度空前,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的"圣经",而前者相对是被忽视的。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联和思想关联,将这一关联揭示出来,对于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丹元  曹琼 《社会科学》2007,(12):171-180
"女性主义"的话题在电影学界、文化界都有颇多涉及。如何对女性主义、女性电影及其与中国当代电影的关系做出合乎实情的梳理和探讨,当下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电影中所涉及较多的几个女性话题,文章重在对"看与被看",性别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的变迁,性别意识、性别无奈与生态平衡等命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藉此对当下中国女性题材的电影创作及其文化内涵进行系列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主流理论界对肥皂剧的蔑视态度,女性主义在研究上对性别进行了概念的解构和重建,致力于帮助观看肥皂剧的女性观众获得尊重和权利。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英译本中不乏女性主义译者。在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从新视角重读他们的译作,研究译者的初衷以及译作的效果,将与翻译研究的其他视角相辅相成。通过选取两个典型的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道德经》英译本,意在探究自由派女性主义和激进派女性主义在各自译本中对原作意图阐释的差异,特别是对性别含义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致力于对男权文化下旧的秩序的颠覆,包括对男权知识体系的颠覆,其中也包括教学方法上的革命.女性主义教学法主张建立师生间民主与平等的关系,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领导和控制学生的课堂权力现状.以女性主义的上述教学理念为指导原则,设计了一次独特的社会性别参与教学让学生走进与社会性别有关的特定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自我感知与觉悟来完成社会性别角色意识的成长.通过对这次教学实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体会女性主义教学的原则反对权威,强调平等,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地理学发展动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娜  董慧 《理论界》2013,(5):70-74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变革,社会问题不断激化,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些引起了西方人文地理学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女性主义地理学致力于追求性别平等并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至今已有30余年,其理论和实践不断走向成熟,并逐渐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目前国内对女性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较少,而女性主义地理学对中国地理学和女性问题发展均有重大启示,因此笔者认为应对其加以深入研究。本文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出发,对其内涵、主要研究内容展开阐述,并尝试对其发展动态加以总结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王欢 《兰州学刊》2009,(7):109-112
女性、社会性别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女性主义者关心的话题。经济全球化是与就业结构的深远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此期间女性就业的转变同样复杂和多样。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男女就业参与度、男女失业率、男女收入以及性别分工的变化,这对分析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女性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激进自由派女性主义、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理论犯了和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同样的本质主义错误,走向了同样不平等的性别等级制的极端道路.#后现代女性主义站在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开始了女性主义的理论方法和方向从宏大叙事向微观分析的转变,但同时又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沼.本文在反思激进女性主义理论倾向错误的基础上,借助德勒兹微观政治学理论中的分子哲学和"生成女人"理论.拓展出躯体微观分析的新视角,这个视角是一种既能逃离激进女性主义的本质主义陷阱,也能避免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相对主义错误的分析方法.躯体微观分析将打开躯体-身份-气质-角色-地位之间通过性别神话建立起来的意义链条,为性别特征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开放空间.以此形成的性别非固定性的理念将破坏男权制性别的身份分类,消解在性别问题上的本质主义和两分化的思维模式,探索和开创出一个多种性别特质的、多元的、包含着一系列问色的性别色谱体系.  相似文献   

17.
始于二战后的国际发展援助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现化代进程的同时,却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日益贫困。在女性主义学者构建的社会性别分析语境下,妇女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中心议题之一。随着减贫、可持续发展、善治及社会性别平等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优先目标,女性主义对发展援助与妇女参与减贫、可持续发展及公共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发展援助的有效性,而且也是对发展援助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近年电视剧《潜伏》的白日梦情结,反顾上世纪70年代麦克罗比的少女杂志《杰姬》分析,由此来切入后现代女性主义,可以发现它的立场是,以往女性主义的全部策略,都是建立在“女人”这个一成不变的范畴之上,故而后现代女性主义是以颠覆传统性别、性向中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社会等级秩序,引为己任.诚如朱迪斯·巴特勒所言,今天对妇女的歧视仍在继续,但是性别研究也关注性别身份等一系列新问题.这可见,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看来,性别歧视的对象,已经从笼统的妇女,转移到形形色色的“第三者话语”了.由此关注这些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事实上也成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罗蔚 《兰州学刊》2005,(1):85-88
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当代伦理学中反主流规范伦理学中的一支.它将女性身份作为反思西方社会生活的一个符号代码,试图以性别分析方法剖析伦理学领域内性别权力的运作,以结束使女性受压迫的伦理意识和谋划,达到更合理的对伦理道德的理解.同时它批判了规范伦理学的普遍主义理论体系与论证方式,质疑了主流伦理理论的基本预设与价值建构.女性主义伦理学探究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当代伦理学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女性主义的探究为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20.
性别意识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风起云涌的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但在多数梳理那一时期文学批评的论著中,则被遮蔽或淡化了。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性别意识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坐标,突出文学的两性平等价值,推动了文学创作和理论的繁荣,并为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辩证汲取奠定了基础,促成了性别意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逐步呈现出价值取向明晰化、评论话语语境化及批评方法多样化的特色,是一种具备了连贯性、现代性及学术性的批评思潮或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