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宗教关系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宗教和谐是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宗教之间基于平等、交流、互补和理解而产生的一种相互协调关系与平衡结构.宗教冲突是同一宗教内部或不同宗教之间将差异扩大化后采取极端措施的行动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的基础上,以尊重多元为前提进行的宗教融合将带来宗教和谐;如果从正向维度努力,宗教冲突也可转化为宗教和谐.相对于宗教冲突、宗教融合,宗教和谐是最为理想的宗教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2.
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在中亚、南亚、西亚和东南亚坐大后,不仅诱发了我国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兴起,也为美国势力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3.
完善相关法治是破解宗教管理、打击和遏制宗教极端难题的有效途径.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法治,是保障新疆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证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治理是强化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保障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宗教事务,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坚持推进宗教事务治理创新的法治建设,积极健全国家法律与国际反恐合作机制及与地方维稳法规相互衔接配套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种模式:对抗、分离与融合各自表现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某一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或隐或显的存在,并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科学与宗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界与宗教界应该摈弃前嫌,坦诚对话,用分离与融合模式化解冲突与对抗,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立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和谐宗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追求和谐既是宗教的内在诉求,也是与其世俗化普世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和谐宗教观包括: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各宗教和睦相处,多元存在;宗教与社会良性互动,和谐一体。构建和谐宗教必须做到: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宗教,坚持宗教统一和宗教平等,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遵守法律,维护宗教和谐与社会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社会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制于社会整体系统,又反作用于社会,对于社会能否和谐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解决宗教与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最好路径就是推进宗教和谐的制度化。宗教和谐制度化的内涵为宗教内部和谐的制度化、宗教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制度化和宗教之间和谐的制度化这三个层面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极端主义是以歪曲的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表现或者实施的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主张和行为,包括极端民族主义、极端环保主义和极端动物保护主义、反堕胎极端主义等,但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具有目的的政治性和反社会性、主张的异己否定性、手段的暴力型、本质的非宗教型的特征,它肇始于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坚定恐怖主义信念、发展暴恐组织成员、传授暴恐犯罪非法、勾结境外敌对势力等方式催生着恐怖主义。国家打击和遏制一切形式的极端主义,以铲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三股势力"在新疆各地大肆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引诱、教唆、胁迫他人参与暴恐活动.面对宗教极端思想侵蚀范围广,受毒害人员数量众多的问题,我国在依法严厉打击暴恐和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依法设立教培中心,对因被教唆、胁迫或蒙骗而参与暴恐和宗教极端违法活动,行为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其主...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感性的哲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并且成为社会通行的宗教法纪和崇拜礼仪 ,是与现代文明并存的文化景观。新兴宗教大多是对传统宗教的某种批判与疏离 ,由此而引起相当普遍的宗教纷争 ,其发展的路径是朝向极端保守与神秘主义。迷信是把偶然的现象本质化 ,对之顶礼膜拜 ,形成的痴迷与盲信 ,而邪教则是迷信发展或突变的极端形式 ,它们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往往以宗教和新兴宗教的面目出现 ,形成了颇具能量的邪恶势力  相似文献   

10.
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因素是一个复合体,危害新疆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与传播,这是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根源及本质,其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渠道包括借助媒体传播、假借宗教名义传播、借助校园开展渗透、以威副利诱方式传播等四种;其外显特征一是频繁制造暴恐案件并声称对事件负责以显示其现实存在,二是极力营造泛清真化氛围,三是在各重要节日、活动节点制造影响,四是歪曲社会治安事件,制造民族冲突,五是境内外勾连,利用国际舆论歪曲现实,六是制造暴恐活动不针对特定民族,七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形式多样。对此,应正视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历史根源,建立打击宗教极端现象的法律支持体系,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民族间的层次性差别,大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基层宗教人员。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是欧洲文化重要的形成期。复调的产生对西方音乐意义重大,它是在宗教强权文化统治下,在宗教与非宗教音乐遗产的对抗与冲突中,且无法找到艺术上的表现渠道的情势下,教会音乐文化内部分化并被挤压出来的结果。其从早期奥尔加农到盛期经文歌形式的发展演变,是欧洲宗教与世俗音乐文化权利话语较量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通常被视为是英国历史上的“改革时代”。教育也是众多发生变革的领域之一。在教育领域的变革中,宗教因素,特别是教派之间的斗争也起到重要作用。在宗教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非国教派与国教派在教育领域相互竞争,国教派的垄断特权不断被打破,教育的宗教色彩逐步弱化,初、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政府教育改革逐渐深入,从而为英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提高计算机网络对抗能力,是夺取信息优势和控制网络权的必要手段和途径;网络对抗训练模拟系统的建立有利于网络对抗人才的培养。研究和设计了一种网络对抗训练模拟系统,并从关键技术及其实现的角度讨论了相关子系统,包括交互式对抗训练模拟系统、对抗训练模拟支持软件系统、对抗训练模拟评估系统和对抗训练模拟信息库。该系统能够为网络对抗理论研究与对网络抗训练模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速度对抗的概念、作用和意义的分析与讨论,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速度对抗在当今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速度对抗正取代高度对抗成为现代篮球运动攻守对抗中的主流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因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的交汇而赋予了它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成为二者争夺的对象和对抗的一个主要战场。依据海陆对抗参与者的不同,海陆势力在东北亚的对抗大致可以分为中日对抗、日英与俄对抗、苏中与日本对抗、中苏与美日对抗以及冷战后美日中俄围绕朝鲜半岛的较量等几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和美国宪法渊源深厚,对质条款是美国宪法的一个重要条款,对美国刑事司法制度尤其是对抗制体系的影响极其深远。作为刑事被追诉人的一项最低限度的权利保障,对质权已经为国际公约、地区性条约和许多国家的宪法或刑事诉讼法所确认并加以保护,研究对质条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应通过对美国这一宪法权利的内容功能分析,重点探讨其在中国的合理适用,提出完善我国的对质制度从而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在举证方面的立法、司法虽然趋于完善,但质证与认证却被忽视,未能引起法学理论界的重视。因此,应加强对民事质证、认证制度的理论研究。文章在时质证的构造、质证程序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认为应亟待建设若干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矛盾既是和谐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和谐层次不断提高和促进和谐内涵不断丰富的动力之源。合作与对抗是和谐关系中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和谐是合作因子与对抗因子的矛盾统一体,合作因子与对抗因子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和谐不断向前发展。和谐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读曹禺名剧《原野》,认为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对抗是该剧人物之间冲突的根本。文章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原理为视角,再度审视《原野》剧中的矛盾冲突,认为阶级冲突只是人物矛盾冲突的外壳,其内核是文明与人之本能,理性与野性之冲突,该冲突最终导致人自身的毁灭。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了服务交锋的来源、实质的基础上,结合对电信业务流程中服务交锋的特点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电信业务流程中把握“服务交锋”的思路与方法,并以实例阐述了电信服务交锋的内容特点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