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林平乔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26-30
朦胧诗人的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英雄主义特征。这种英雄主义以政治狂热与殉道欲望为表征,以充满忧患的人文关怀、怀疑批判的反叛特质、以人为本的理性仰望、永不绝望的理想坚守、敢为人先的勇毅精神、决不屈服的刚硬态度、责无旁贷的承担意识为内质。它源自精英文化的濡染,呈现出让人灵魂震颤的精神高度,在圣洁的殉道献祭情怀中闪耀出终极关怀的光辉,表现出诗性的崇高与悲壮。 相似文献
4.
潘延芬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63-65
要学好日语 ,除了掌握其语法知识和必要的词汇量 ,并训练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外 ,还应该了解日本人的语言特性。日语与其他语言相比 ,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朦胧风格。本文列举了日语的几种朦胧表现 ,并对其风格的形成原因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毛庆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继《古朴的文学》以后,刘毓庆又向学术界推出了他的力作——《朦胧的文学》。很早就得知他的研究计划,老实说,一直为他担心:文学史本来就不好写,何况有关著作已出了不少,能写出自己的特色来吗?会不会名力文学史,实则是社会史、思想史、文学理论史或资料长编呢?仔细拜读完全书,我感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该书是一部地道的断代文学史,它紧紧围绕两汉四百年间文学的继承、发展和演变展开介绍、论述与分析。该书确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现代意识。该书的作者立足现实,以现代理论和意 相似文献
6.
康侠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88,(2)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其意境在于朦胧;景朦胧,情朦胧,情景交融笼统于朦胧。作者在闲适而又苦闷、渴望光明自由、不愿同黑暗丑恶同流合污的同时,也感到曙光渺茫的复杂感情下,描绘了淡月、薄雾、远山、微风、荷叶、荷花、清香交织而成的美景,把淡淡的喜悦,悠悠的哀愁,溶进朦胧的月下荷塘。 相似文献
7.
陈铁镔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古人说诗无达诂,谢榛在《诗家直说》中讲:“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薛雪在《一瓢诗话》中也讲:“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这虽然道出了诗歌创作与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但讲得概括,只是指出了一些现象,并未能揭示出问题的实质。确实从古到今研究诗歌,在发掘主题(theme)、 相似文献
8.
朦胧诗大胆冲破了当代文学在思想上的禁忌,成功地跨越了当代文学史的禁区,实现了对“五四”人本主义文学传统的承接;朦胧诗作品最终的指向与文学接受的规律是一致的;朦胧诗的语言表现正是对那些传统手法的有力冲击和突围;朦胧诗人们追求艺术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本质也正是我们的思想对生命的郑重关照。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规定看,个税申报有一定专业性。高收入人群中,很多人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及相关知识去处理报税事务。最简便的办法,当然是出钱请专业人士打理。虽然2007年是第一次操作,市场前景难以预料,但从长远看,代理申报个税市场业务量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11.
季棠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文革”结束后不久,新诗的浪峰凸勇,标志新时期文学的初步兴起。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些年轻诗人的作品出现了朦胧化的倾向,这令人惊诧不已。评者也褒贬不一。现代诗毕竟要发展,但盲目的放任它的走向,则利小弊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诗歌创作中这一令人疑惑的现象作一些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宁宓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3)
朦胧: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特色宁宓用(雁北师范学院)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作品中往往升腾起阵阵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这里称之为朦胧。朦胧,可以说是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主要特色。费·索洛古勃短篇小说《环》中老人的幻觉,他的另一短篇《小矮人儿》中那位亚美尼... 相似文献
13.
正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精算师是金领中的金领,有着钻石领的美誉。一听到钻石领,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迟小磊女士笑着说:精算师真的被人们夸大了。仅从字面上理解,精算师是不是就是整天与数据、公式打交道的人?迟小磊又一次笑了,现在系统这么发达,只要事先按一定的规则或逻辑设置,通过系统运算就可以完成。其实精算师的作用体现在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为公司管理创造价值。通俗地说,就是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和系统思考,预测未来化的轨迹。是发现者更是解决者迟小磊在国内外保险行业工作了22年,拥有北美、加拿大、中国、中国香港等四个精算师协会的会员资格,两年前她开始参与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教科节编写工作,并作为中国精算师协会代表,担任国际精算师 相似文献
14.
罗钰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第四次文代会以来,诗歌园地,百花齐放,出现了一派群芳争艳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竞相勃发、各呈姿态;其间,也便出现了一些青年诗人写的所谓“朦胧诗”。这些诗大都是想象奇特,感情隐晦,语言也有的比较怪异,形同谜语,读了往往使人如堕烟海,不知所云,真乃是“海客谈瀛洲,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框架和刻意经营的变幻中,如同一种“问题解答活动”似地展开着。人所面临的是一个无法度量的世界,要理解它的势不可挡和神秘的力量,他只能感到绝望。他所能做的一切只是去检验他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及审查他的检验的各种结果。每一次命中注定的与对手们——自我及世界——的对抗,确实都带来了一系列相互排斥和自相矛盾的关系。形形色色的谜,它们看起来非常清晰但最终还是一片混乱,甚至使人无法穿透他的世界的各种令人困惑的关系。这种种“谜”,是哲学的和神学的,是心理的和社会的,它们延伸到人类生存的所有领域,这些领域都包含在人的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16.
视觉传达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归纳从而准确地表达创作意图。在读图时代,图象不仅改变了先前那种通过文字描述获得感知的模式,也改变了大众对造型艺术静观凝视的观察方式。笔者试图通过再设计,用微弱视觉变化的手段得到丰富但模糊的综合感受,让模糊的创作理念变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7.
胡王骏雄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02-106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歌迎来语言的审美转向,“拒绝隐喻”的诗歌语言风暴甚嚣尘上。作为“朦胧诗人”之一的杨炼,在其出国后仍旧醉心创作,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将笔触最大程度地深入人类处境的诗歌艺术追求。杨炼的海外诗歌充分呈现了语言的内在张力所创建的韵致深远的诗意空间,诗人精于运用隐喻并融入个体经验的生命体验,创造了不同于国内诗坛倾向平面化叙事性风格诗歌语言的“后朦胧”诗语,取得了独有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朱振琪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2)
李商隐的朦胧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读者对他的朦胧抒情诗在理解上见仁见智,甚至连一些专家学者也步入迷津,没能探到诗的真正旨意。只要认真地对诗人的身世、思想、遭际及其所处时代做一番研究,就会知道诗人不至于沉沦于大量地去表现卿卿我我的恋情中去。 相似文献
19.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词人.在当时慢词盛行的风气之下,小山却醉心于令词的创作,且取得了最高的成就.小山词不同于他人的艺术境界可以概括为词境的朦胧深美,具体表现为:渺远朦胧的意境创造;惆怅蕴藉的寄托手法;浅处皆深的语言风格.正是小山词朦胧深美的意境创造,推动了词体由代言体向个性抒情的转化,也使得词这种娱宾遣兴的卑微文体具有与诗一样感物赋情的品格.小山对词体的意境开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刘常轩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元素,此外,他坚持用英语写作,体现了他诗歌中凯尔特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依赖与对抗。他在保持与本民族的联系同时,借鉴了其他文化尤其是基督教的精髓,使其诗歌具有了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