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泰戈尔,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他首先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诗神”。其次,在他各种体裁林立的文学宝塔之中,小说,放射着光芒。他的堪同世界第一流短篇小说相媲美的那些短篇。不可否认,泰翁在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比较不错的长篇小说。可是,不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其艺术匠心考虑,他的短篇胜其长篇。譬如,他的那些著名短篇《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弃绝》、《河边的台阶》、《太阳和乌云》等等。好象是一件件天造地设般的艺术珍品,可以说在短篇小说领域里,不是“千古绝唱”也“流芳百世”。  相似文献   

2.
巴金在《随想录日译本序》里说:“我意外地‘闯’进文坛,探索了五十多年,在结束文学生活之前,我应当记下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我个人的独特的看法。”其实,巴金对文艺独特的看法不仅见之于他新时期所写的《随想录》与讲话,而且见之于他六十年来所写的大量序跋、前言、后记与其他评论。梳理与研究这些精辟见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读完《泰戈尔诗选》后,我思绪万千。是的,泰戈尔的诗总是那么丰富,有韵味和思想,极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我在读他的诗时,仿佛在和一位伟人倾心交谈。《泰戈尔诗选》收录了泰戈尔大部分的名作,当中有政治诗、宗教诗、抒情诗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看泰戈尔描写儿童生活的《新月集》。《新月集》里的诗看起来像一个个零散的故事,但是将它们串联起来,便共同展现了泰戈尔一颗纯真的童心。泰戈尔用天真稚嫩的孩童语言,写出自己对生活的反思,写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强烈地表现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总之,泰戈尔把…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在情节处理上,往往利用偶然性事件促进情节的发展,掀起波澜,吸引读者,并在深化主题和揭示主题方面发挥着不可轻估的作用。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情节及其发展的每一进程,常常使人感到意外、偶然、奇特。但是又符合现实生活和人物性格的逻辑,令人感到真实。这种在情节处理上以偶然事件吸引读者,以偶然事件反映生活真实的高度技巧、是泰戈尔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之一。在《河边的台阶》中,女主人公苦森“才不过八岁,就已经做了寡妇”。这即使是在盛行早婚的印度也会使人感到偶然和惊奇。但是,“十年一晃过去了”,(本文中的引文,凡未加注者,均引自《泰戈尔作  相似文献   

5.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撰写了有关教育方面的大量著作,如《教育改革》、《民族学院》、《教育问题》、《我的学校》、《我的教育学》、《教育与文化》、《教育的目的》、《教授法》、《妇女教育》等等。他不仅重视教育,有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身体力行在圣地尼克坦进行教育实践,创办了一所民族学校,后来在此基础上扩建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学。泰戈尔的教育思想,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而他的教育实践又体现和丰富了他的教育思想。泰戈尔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在当时的印…  相似文献   

6.
“我相信你们有伟大的未来。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站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时候,亚洲也有一个伟大的未来”,这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时的远见卓识。泰戈尔的作品,在20年代初曾被广泛的译成中文,影响了中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一生,两度访华,推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也留下了中印友好的佳话。泰戈尔的中国情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对中国人民始终怀有友好的感情。一百多年前,年仅20岁的青年泰戈尔面对英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鸦片,并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的罪行而义愤填膺,他在《婆罗蒂》杂志发表著名论文《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一文…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以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亲证,也是他"生命哲学"与"诗人的宗教"的完美体现。泰戈尔为追求他"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真谛,所表现出的无比激情与爱,至今仍照耀和鼓舞着整个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谈到泰戈尔,人们往往把他同“神秘”和“浪漫”联系起来,西方长期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神秘的浪漫诗人;许多泰戈尔的崇拜者甚至“把他想象为一个永远在感觉世界以外寻求着与无限和永恒进行交流的纯粹的神秘和宗教诗人,”我国不少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持有这样的看法, 其实,这种看法只是一种误解,误解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泰戈尔片面的了解。泰戈尔的  相似文献   

9.
仲达明 《社区》2010,(32):12-12
四岁的时候。我还在幼儿园,父亲便决定带我看书。他从家里的老书橱里抽出两本书,一本是红封皮的泰戈尔的《飞鸟集》,一本是黑封皮的孔子的《论语》,然后放进他的公文包里.带到他任教的学校宿舍。两本书,一红一黑,构成了童年的我对文学世界的最初印象。  相似文献   

10.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在所有文学作品的评论中,对楚辞着墨最多。刘勰在其中充分阐释了他的观点和看法,但除了《辨骚》篇,零散的分布在全书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来的诗歌评论家,在评论某个诗人的时候,总喜欢探本溯源,去研究文学史上作家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指出某个诗人“其源出于某诗人”。锤嵘的《诗品》,是这种评论方法的首创者。《诗品》评论了一百多个诗人,就为不少诗人寻出了他们的渊源所自。对于阮籍,锺嵘的意见是:“其源出于《小雅》”。自从锺嵘对阮诗的渊源所自提出了这样的看法以后,千百年来,不少诗歌评论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明朝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步兵虚无恬淡类《庄》、《列》。”清代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又提出另一种看法:“阮嗣宗《詠怀诗》,其源本诸《离骚》。”此后,有的评论家支持这一说,有的评论家又支持另一说。如刘熙载在《艺概》中以肯定的语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已经发表五十余年了.许多研究鲁迅的专家和学者,曾给它以不同的评价.雪苇在他的《论(野草)》中,竭力缩小或抹杀《野草》思想内容方面的一些消极因素;而舒芜在他的《鲁迅的中国与鲁迅的道路》一文中,则又把这些消极因素加以扩大和夸张,似乎当时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这两种看法各执一端,夸大了《野草》思想内容的某一方面,而缩小或否定了另一方面,这都不符合《野草》本身的客观实际情况.当然,我以为,过去的大多数的评论,还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对《野草》作了正确的评价,也有不少较为深刻的见解,对于我们研读《野草》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4.
《水浒》是一部思想内容复杂、在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古典名著。如何正确评价、利用这份文学遗产,是文学史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水浒》的评价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万恶的“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险恶目的,肆意歪曲毛主席对《水浒》的评论,发动了一场所谓“评《水浒》、抓投降派”的政治运动,把《水浒》描绘成一部“走资派”的外传,以影射、攻击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四人帮”的这一阴谋活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也给《水浒》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混乱。许多文章已经揭穿了“四人帮”借评论《水浒》篡党夺权的阴谋伎俩。但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评论《水浒》,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我们在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家。学界历来重视他在史书编撰和古籍整理方面的贡献,而忽略了他在史论和史学评论方面的成就。孔子对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表过评论,对于著史的态度和史学的作用提出过一些看法。他评论历史的观点、方法乃至某些具体结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 孔子对起自尧、舜,终至春秋末年的大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表过评论。在《论语·泰伯》和《卫灵公》篇中,孔子称赞尧、舜效法天道,“无为而治”;称赞禹不辞劳苦,不谋私利,以惠民为务。他赞美尧、舜.禹,但没有把他们当作至善至美的偶象加以崇拜。他说,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使人民生活安乐,尧、舜也没有完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历史评论》的评论员介绍说,历史的用途是什么?我们对往事的认识是怎样构成的?用来发现历史的方法又是什么?托希的这本新著探讨了这些问题和有关史学和史学家的总的看法,他还回答了有关历史研究的性质和目的问题。《历史的探索》研究了历史学家的传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六年冬天,著名女作家丁玲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赋《临江仙》词一首相赠。其后,丁玲又经常与毛泽东同志接触,毛泽东同志对她及其作品有过许多评论,还给她和欧阳山写了一封信,丁玲在谈到这封倌时说:“毛主席过去读过我的文章,并且同我谈论过。后来,他又读过我的文章,也同我谈论过。他对我的文章有过评语。虽然都是平常谈话,但我却把这些当成是从一位最高明的人,一个知音那里来的悦耳之音,常常铭记在心的。”(《毛主席给我们的一封信》)毛泽东同志评论丁玲作品的内容,丁玲在一些文章中提到过。我们把毛泽东同志对丁玲的有关评论加以综合考察,不仅可以看出他对革命作家的亲切关怀,而且可以看出他在评论人物方面的深刻思想。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杰出的学者。特别可贵的是,他在晚年,热情地无畏地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白色恐怖下,“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最后,英勇牺牲,“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闻先生的著作,生前已出版了不少。他牺牲后,刊行了《闻一多全集》。但当时因种种条件限制,因此,《全集》并不“全”。我们偶翻一些旧杂志,就发现了《全集》未收入的五首诗,即《渔阳曲》(载一九二五年三月出版的《小说月报》十六卷3号)、《醒呀!》(载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二十九期)、《七子之歌》(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期)、《爱国心》(一作《爱国的心》,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一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一期)、《我是中国人》(载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三期)。这五首诗,在《全集》的《年谱》中提到了《七子之歌》和《我是中国人》这两首,未介绍其内容。这五首诗,对了解闻先生一九二五年前后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都有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探讨“中国诗歌理论起源”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研究一下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产生、发展与影响,以及历代文人学者对它的评论。中国古代对诗的评论,就是从对《诗经》的评论开始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人们乘着对《诗经》的评论之舟,才逐渐地发现了关于诗歌理论的岛屿,产生了对诗歌在理论上的认识。 我认为中国诗歌理论起源的第一个美学命题,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孔子提出的这个新鲜的美学命题,是我国最早对诗的评论,也是最早对诗歌理论的完整而系统的阐发。“兴”不单指出诗可以使人振  相似文献   

20.
唐思敏,1938年生,原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62年四川大学毕业后即进入到成都川剧院工作,从事川剧评论五十余年,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戏剧》、《戏曲研究》、《戏曲艺术》、《文艺报》等刊物发表川剧评论、川剧论文数百篇,共计百万字。其评论、论文多次获得全国、省、市不同奖项,显示了他对川剧浓厚的感情与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