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研究表明,从人的出生顺序可以精确预测到一个人的个性。个性如何,直接决定这个人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工作热情和意志力如何等等。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在确定新员工的工种、职位时却常常忽视员工出生顺序这个参数。笔者在此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在选择人才时要额外考虑到员工的出生顺序,同时,能否提升为经理或是总裁,出生顺序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何要走出去?少人力资源经理面临这种尴尬处境:勤奋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努力地工作,冥思苦想如何有效支撑战略、服务直线经理和员工……却常常是事与愿违,老板不满意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效、直线经理对人力资源部制定的“科学”制度不以为然、员工指责人力资源部每每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8日,在美丽的三亚,碧海、蓝天、白云、阳光、沙滩、椰林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然而,东方集团总裁王亮(注:本文公司及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漫步在美丽的沙滩上,三亚迷人的风光却怎么也让他高兴不起来。自从2005年初公司实施绩效考核以来,自己的烦心事就没有间断过,先是战略企划部和销售中心围绕着绩效指标的设定争吵不休,后来又因为绩效得分和工资结合的方式,人力资源部和研发部吵得不可开交。结果导致研发部经理在2005年7月份辞职离开了公司。  相似文献   

4.
钟仁 《人才瞭望》2008,(1):69-71
人力资源部门越来越成为企业组织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很多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划归由总经理或总裁直接主管的战略部门。不难发现,人力资源的战略地位已经得到认可。然而,人力资源部并不是企业的战略摆设,它应该提升或创造战略竞争力,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5.
管理培训的四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某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王宜在一次与业务经理的沟通中得知,该业务部门最近气氛很不好,员工没有团队精神,部门内缺少向心力,业务经理对此很苦恼。王宜决定请培训公司给该部门员工进行一次培训,以加强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6.
核心员工缘何集体“出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原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率方正科技PC部门近30名技术骨干集体加盟海信事件被媒体确认。同月,同方销售经理郝毅及另外3名曾在同方销售前三名的大区经理集体跳槽到长城电脑。同月下旬,在中国著名防寒服装品牌企业波司登刊出的大幅广告中,上海南极人20多名负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层职业经理人集体跳槽波司登内情浮出水面。同年5月,继太平洋电脑网市场总监秦刚离职后,  相似文献   

7.
高枫 《人才瞭望》2005,(3):37-38
淮安灵生是一家小医药公司,原公司业务部经理辉深受公司总裁的器重,总裁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辉为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辉也的确通过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为公司开拓业务,使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公司也没有亏待他,他很快由一个业务员升至公司中层经理,在各平级部门中也因为受到总裁的器重而颇有地位,但是由于公司的高层职位是有限的,辉高升的空间已经快到尽头了。  相似文献   

8.
A公司是一家设备制造公司,于1998年成功上市。它由三家子公司、两家分公司、一个研发中心组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下设总裁办公室、财务部、企划部、产品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和市场部等职能部门,以实现对各分公司、研发中心的管理。公司原有的考核方法类似于目标管理法,员工在年初制定上半年的个人工作计划,到年中上报个人工作总结,由直接主管根据个人的平时表现和工作总结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9.
中国嘉通资讯(EDS)将顾客的意见加入员工的绩效评量,甚至也列入员工的训练计划中。人力资源部经理林蔚珍表示。EDS的核心能力是“卓越品质服务“管理方案,这套方案是公司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关键。通过“红、黄、蓝、绿灯的仪表板”,客户、主管同时为技术服务人员打分数。从顾客的意见中,员工可以知道自己有哪些做得好哪些做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人才瞭望》2006,(8):44-45
JACK加入公司已经两年了,现在已经成为该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最近他在公司内部推360度考核法时,遇到了执行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A公司是一家民营家具制造企业,近两年业绩非常突出,员工也已经有1000多人。但是,每到调薪时期,HR经理都被搞得焦头烂额。因为各部门的经理总是会提交一长串需要加薪人员的名单,而且总会有一大堆的理由给这些人员加薪,HR经理不得不硬着头皮要求各部门经理将加薪名额控制在一定比例以内。有的部门经理比较听话,就将加薪的名额按照要求比例做了调整,而有的部门经理却直接将报告递到了总经理的面前,总经理往往不会拒绝部门经理的“充分理由”,签字同意并又交回人力资源部办理,从而将HR经理推到了窘境,没有加薪的部门说人力资源部欺软怕硬,  相似文献   

12.
王捷 《人才瞭望》2005,(5):98-98
在一些基层经理和员工心目中,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管管招聘和人事档案等杂事。后来,设立了人力资源部,有了人力资源总监,招来一批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上来就大谈战略,说是要成为公司发展的战略伙伴。左一个战略,右一个战略。大家还没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又开始大谈特谈企业文化,说人力资源部是公司文化的倡导者和代言人。到后来,又说要做公司的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再后来,又说要当基层经理的管理助理。  相似文献   

13.
最近,有几位部门经理发出了这样的抱怨: 经理A:“唉,我手下的几个人整天不努力工作,心不在焉、拖沓散漫,真不知道人力资源部当初怎么会给我招来这样素质的员工,真是倒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方引青 《人才瞭望》2007,(6):100-100
“对人才的投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优秀的雇主始终将培训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供职于新加坡一家著名房地产集团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徐明说。  相似文献   

15.
脸谱公司创业之初,一度为人才青黄不接而着急,于是总裁扎克伯格便让人力资源部对帕罗奥多附近的人才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却让脸谱公司的高层大跌眼镜:帕罗奥多的高级人才中以女性居多,而之所以近期辞职人员过多以及应聘者减少,竟然与女性结婚生子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谢付亮 《人才瞭望》2005,(12):100-100
中国企业从“人事”观念转变到“人力资源”观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于是许多公司为了充分挖掘“人”这座金矿,纷纷挂起了“人力资源”的大旗。开始了新理念下的辛勤工作.并且逐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应该继续下去。但是.笔者却在工作经历中屡屡发现这样的问题:公司人力资源部高举专业大旗进行鼓噪时,却在实际工作中逐渐显露出本部门人员自身道德的严重不足和匮乏。例如:人力资源部员工代人打卡,人力资源部员工频频跳槽,人力资源部职员肆意造谣、中伤公司员工,人力资源部主管损公肥私、中饱私囊,人力资源部出卖公司机密等等.举不胜举,已经到了必须“警醒”的地步,甚至可以说必须严加管制了。下面,笔者将具体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06,(5):50-50
G是某企业生产部门的主管,今天他终于费尽心思地完成了对下属人员的绩效考评并准备把考评表格交给人力资源部。绩效考评表格标明了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合作态度等情况,表中的每一个特征,都分为五等:优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  相似文献   

18.
冯玺玲 《人才瞭望》2003,(11):27-28
———超过90%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自己培养———北大背景的员工约占20%———50%的员工拥有公司股份方正把自己的公司文化定义为“知识企业的典范,知识人才的乐园”。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目前大约有1700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用一体化管理结构。所谓一体化管理结构,就是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各事业部人事经理,各区域人事总监和分公司人事经理在业务链上都统归北京总部的人力资源总监来管理。据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总监陈伟先生介绍,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在全国一共有30个HR经理,加上助理约有60人从事HR工作,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以…  相似文献   

19.
正泰集团始创于1984年,主要经营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建筑电器和汽车电器六大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占近30%的市场份额。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标兵,正泰的快速发展再次引人关注,2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80%以上的员工满意度和不到3%的员工流失率,正泰的迅速发展坚持怎样的管理理念?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汤彪经理有如下精彩说法。  相似文献   

20.
《人才瞭望》2005,(5):53-53
在软件业称霸一方的“微软”,凭借其拥有一批优秀软件人才的优势,开发出了一套适用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软件。从此,微软的人力资源部不再有繁杂的纸张、厚重的材料,员工的培训发展、福利、休假、薪酬、业绩考核等事务全部由互联网及系统软件代替,全球员工查找信息,只要输入自己独有的密码,各种信息一览无遗。这种手段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并使人力资源部完完全全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你的企业E化了吗”这已成为时下许多人力资源经理关心的问题。在这一领域,微软可谓是E化道路上的领航者,它正引领着一种新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