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坝州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对于打造当地藏羌文化走廊,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概述了阿坝州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分析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其红色旅游资源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四川羌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发展了独特的羌民俗文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同时带来旅游区民俗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但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给羌族文化带来沉重打击,依靠羌文化发展起来的民俗文化旅游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让羌族的文化基因延续下去,羌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不该停止,更要通过可持续的开发模式来保护和传承原生态的羌文化。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3,(9)
甘堡藏寨是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羌乡的一个藏族村舍。从成都出发经闻名国内外的都江堰往九寨沟方向行驶,约185公里便到达藏寨。甘堡是藏语山坡上的村落的意思。整个藏区自古将甘堡称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甘堡历史悠久,至今约有2500年历史。据当地藏族老人介绍,春秋战国至晋朝属维州属地。阿坝是羌人  相似文献   

4.
我院干训部1981年恢复司法专业的招生。第一期司法班,已于今年七月上旬结业。 这一期司法班有藏、彝、羌、纳西、汉等五个民族的学员,分别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5.
桃坪羌寨羌族传统音乐文化之当代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理县,它作为民俗旅游开发点,是羌族传统音乐“当代化”的典型,笔者通过对桃坪羌寨的实地考察,对羌族传统音乐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从音乐表现形式的嬗变、音乐风格的嬗变、音乐功能的嬗变、羌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空间移位四个方面对羌族传统音乐的“当代化”进行解析,目的在于希望更多的学者来关注羌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一部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河洮岷地区处于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其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极具经济开发价值。地方政府要深刻理解《规划》要求和精神,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战略平台相结合,用足、用活这一政策,促进河洮岷地区民族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1978年9月,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藏彝走廊"概念。在此基础上,近年学界又提出"藏羌彝走廊"、"藏羌彝文化走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分属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经济学领域的相关概念,并在有关著述、公文、媒体中得到广泛使用。为了避免在概念理解上产生分歧,促使人们准确使用"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文章对"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提出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藏羌彝走廊"及其相关概念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积极发展民族体育事业,提出了以“贯彻实行一法两纲为方针,以参加举办‘民运’、‘青运’为龙头,以发展体育产业为后劲,以突出藏羌民族传统体育为优势”的独具特色的体育发展路子,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的竞争力评价模型,整个模型共包括4层、27个指标,其中包含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硬实力指标17个,区域软实力指标10个。通过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相关指标的整理与标准化,本文初步计算出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竞争力的基本水平。根据测算结果发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区域竞争力在2013年-2017年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实际的测算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区域硬实力,藏羌彝走廊的区域软实力的发展相对来说滞缓,但同时代表着文化资源情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5年间有较快的发展。文章进一步对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竞争力的测算数据进行分析,旅游产业、金融投资、产业结构以及文化发展逐渐成为了影响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川西北民族地区,系指今阿坝藏族自治州以及今绵阳专区之平武、北川等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川西北地区的历史,是以藏、羌为主体,包括着汉、回等族在内共同发展的历史。 明朝在川西北民族地区推行的政策,出发点虽然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它对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也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藏区民间法文化现象的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间法的视角 ,对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藏族传统法律文化现象作了分析。认为民主改革前后藏族法文化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 ,而且它们与国家法的关系不完全相同 ,因而其社会地位和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方式也略有差异。只有正确认识 ,方能科学对待  相似文献   

12.
强盗、游侠歌属“鲁体”民歌,即山歌。早期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以玉树地区为盛。它是高度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民歌。研究侠盗歌、游侠歌的形成和流传,对于深入研究藏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水草肥美。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哺育陶冶着藏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形成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形式。本文从地域文化的特色,外来文化影响、拟兽及图腾崇拜、藏族舞蹈的独特审美意蕴等四个方面来探寻藏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以求对藏族舞蹈文化的深层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近代是甘南藏区教育变革的重要时期,民族精英在教育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重视汉文化的学习,创建民间文化团体,革新寺院教育,极大促进了汉藏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分布在藏彝走廊东南缘的川西南藏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他们敬先祖,祭山神,驱邪除秽,驱鬼杀鬼。在他们的民间信仰活动里有一系列的敬祖祭神仪轨。包括纳木依藏族的牛王会、尔苏藏族的射箭节和还山鸡节以及为亡灵指路仪轨等,无不体现出敬神灵远鬼邪的民间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从青藏高原迁徙到滇西北的纳西族,其宗教文化、民间艺术、语言等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文章论述了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澄清了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在美术学、色彩学、文化学、文艺美学的理论基点上对民间美术色彩的结构和本质作一种现代阐释 ,进一步探讨民间美术色彩和自然、和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杂居,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社会。本文通过对天祝藏族自治县汉、藏民族杂居村落藏族生活民俗变化客观而真实的描述,试图为变迁社会中民族精神文化的融合及整合规律的探寻提供可资参考的个案资料。  相似文献   

19.
独特而神秘的雪域高原造就了藏族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富有民族气息的民俗文化。青藏铁路为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提供了便利而舒适的乘坐条件,如何客观分析青藏铁路对藏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如何保持其特色和发扬其优势成为又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冶力关是地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潭、卓尼、康乐等县境内的国有林区,现已转型成一处新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因地域环境特殊,藏文化、伊斯兰文化、秦陇文化在此地交映生辉,形成多彩的民俗风情。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促进了这一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