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颜亮为金朝四世皇帝,女真族名完颜迪古乃,庙号海陵王,在位十二年,政绩鲜明不凡,过错也严重,故史学界对其人褒贬歧异,众说纷纭。作者仅就完颜亮于1153年3月,从金国开朝的国都上京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迁都至今北京,原辽国五京之一的燕京城,作为金朝新国都,定名为中都的这一专题,从迁都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进行论述,并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
海陵王完颜亮是金朝历史上一位特殊的人物,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在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政治上设官分职,打破选用官吏的民族界线,推行科举制;经济上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思想与文化方面推崇儒学,吸收中原先进封建文化;迁都燕京。这些措施为后继者进行封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首都是国家最高政权机构的所在地,是国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首都所在地的确定对国家的大局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成为历代统治者及其最高权力当局立国施政的首要问题.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的都城从罗马迁至拜占廷.这一果决的迁都之举不仅关涉到罗马帝国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未来几个世纪欧洲的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北魏由平城迁都洛阳,是著名的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这是一个很有研究性的问题,亦历世史学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集中就其由平城南迁洛阳之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后果两方面,作出论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新旧王朝的兴衰更迭,京师的确立或迁徒,屡见不鲜。然而,它们多出现在新王朝肇建之时,或王朝将亡的偏安一隅。惟有明代在其立国不久,永乐帝朱棣就由南趋北,遥遥千余里,进行了京都的大迁移,这无疑是明代的重大事件,抑或在封建社会里也是罕见的。永乐帝为何要迁都北京?此举对明王朝的巩固和发展究竟起到什么作用?笔者不揣浅陋,拟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质之高明。  相似文献   

6.
论北宋东京城对金上京、燕京、汴京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定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金分别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燕京(今北京)、并有短时期定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北宋东京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代表,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中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发展影响重大。对北宋、金两代都城的布局、建筑特点等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宋都东京城对金上京、燕京、汴京城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完颜亮的成长经历及人性禀赋来分析其诗词特点,着重探讨了在文化征服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其诗雄健踔厉、豪放遒劲的特点及成因,分析了其“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和其性格特征、政治抱负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封建社会的中期——金代第四个皇帝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诗人。由于他身后遭到彻底的否定,其诗作所传不多,有关资料也很少见。我们这里只是一个初步的评述,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向南迁徙是拓跋鲜卑的历史传统。孝文帝舍平城而选洛阳作为都城,乃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孝文帝的正统思想和大一统理想体现了迁都洛阳的必然性,其后进行的风俗改革则彰显了迁都洛阳的必要性。从东晋迁都洛阳之争来看,洛阳是统一帝国的都城首选。孝文帝迁都洛阳正是看中了洛阳的政治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完颜亮的汉化改革。分五大部分:理论阐述部分,提出了本文的写作中心;简述完颜亮及其对汉族文化采取的态度;结合具体史实详细论述了完颜亮的各项汉化改革措施;着重论述完颜亮汉化改革中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从公元前三十七年建立政权,至公元六六八年被唐朝所灭,七百余年中,高句丽统治者或受外部势力所迫,或鉴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曾几易其都。高句丽的几次迁都,均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史书记载,前三十七年,高句丽始祖朱蒙从夫余王室逃出,历经艰险,南下至纥升骨城,“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  相似文献   

12.
论哈佛燕京学社的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燕京学社作为一个中外合作的专项学术基金组织,体系严整,运作规范,其内部组织主体之间有着较为成功的协作与互补。这为它自身的高效运转和拥有超强的生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和迁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人才重心的南移和时代重心的南移 ,决定了迁都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 ,因而中国未来的新都应是开放交汇中心的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14.
完颜亮南迁猛安谋克始于正隆元年 (115 6 ) ,是实现其统一中国雄心的一个步骤。南迁的猛安谋克分四部分安置 :第一部分 ,将太祖等四猛安合并为合扎猛安 ,也就是侍卫亲军 ,在中都路安置 ;第二部分 ,将完颜晏等八猛安迁到山东安置 ;第三部分 ,将完颜宗贤家族安置在金的北京 ;第四部分 ,将完颜按答海家族安置在河间府。这四部分南迁的女真人共计约 42万人 ,大大促进了女真人和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完颜亮作为金代杰出的女真族诗人,所作笔力雄健,气象恢宏,浩气薄天,语言粗犷豪放,清新婉丽,语言别具一格,风貌独特。他的诗歌写作技法较为粗糙,所以其风格直率朴实,雄健踔厉,立意高远不凡,艺术表现上的朴陋,表明女真贵族忙于战争,濡染汉文化未深的本真形态;是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论金海陵王     
金海陵王完颜亮,字元功,本名迪古乃,是辽王宗干的第二子。生于公元1122年(金天辅六年),死于1161年(金正隆六年)。他在1149年杀掉熙宗完颜亶之后,当了金国的皇帝。十二年后又被部将完颜元宜杀于南侵途中。死后被降封为海陵郡王,并再降为海陵庶人。《金史》称:“天下后世称无道主以海陵为首”。  相似文献   

17.
琅邪,或作琅琊,史称越王勾践灭吴后,为进一步经营北方,逐鹿中原,便迁都于此。《越绝书·记地传》云:“勾践伐吴,霸关东,从琅琊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此事《吴越春秋·伐吴外传》说在勾践二十五年,也即越灭吴之次年(前472)。然其时勾践正忙于收拾残局,整治国土,以奠定基业,匆促迁都有悖于常  相似文献   

18.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王朝的一个著名皇帝。他之所以著名,既不仅是由于他“雅好读书,手不积卷”富有深厚的文化教养;又不止是由于他“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具有开明的政治作风;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少数民族皇帝中的以汉化为基本内容的大改革家。而在他的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之中,迁都洛阳龙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与盘庚有关的商都,文献材料主要有奄、邢、亳、殷等,考古发现至少包括洹北商城和殷墟.研究发现,盘庚既非直接从邢都迁往殷地,也不是直接从奄都迁往殷地;在盘庚为王期间,经历了从奄迁"河南"之亳(郑州商城)、又从河南之亳迁往殷地两次迁都.其中第一次迁都可能与阳甲时期商王朝国势变衰、盘庚意欲振兴商王朝有关;长期洪水泛滥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可能是盘庚第二次迁都的主要原因.郑州商城的发现表明,这里不仅是商汤之亳都所在,而且整个商代前期该城并没有被废弃,而是作为主要的政治中心一直存在着,故盘庚"复居成汤之故居"应为此地.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殷都位于今安阳西北郊一带是毋庸置疑的.洹北商城发现有大型城垣和宫殿区遗存,性质为商代都城无疑,其年代与盘庚迁殷的年代及小辛、小乙的年代相合,故其为盘庚所迁殷都的可能性甚大.殷都经历了由"盘庚之殷"(洹北商城)向"武丁之殷"(小屯殷墟)之变迁.从洹北商城宫殿区普遍存在烧土块堆积、小屯宫殿区临近洹河而建、宫殿区及周围开挖有多条水沟等现象推断,"盘庚之殷"被废弃的原因与武丁初期的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辽朝皇帝多崇奉和提倡佛教,在燕京幸寺饭僧,刻印佛经,修建寺塔,敕赐名额,作碑护持,礼敬名僧,对燕京佛教加以扶持。辽朝时期,律宗、华严宗、密宗、禅宗、净土宗、法相宗等各宗均有名僧在燕京弘传佛教,修建佛寺46所,形成北京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繁盛。不过,辽朝佛教虽然繁盛,但仍落后于中原地区。观察辽朝的燕京佛教,既要看到它的繁盛一面,也要意识到它的不足,这样才是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