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其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曾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影响过孙中山、梁漱溟等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抵制和批判了民粹主义,确立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之间不能横插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连续胜利戒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激进民粹主义倾向的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总结,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粹主义倾向的有效克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时期,始终存在着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用民粹主义思想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处理这个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革命和建设就顺利发展,反之则遭受挫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而农民问题和资本主义问题是这一理论所包含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一理论找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同主张从小农经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划清了界限。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间,一条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决不能不顾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追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提高,而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要害。重新学习、认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其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3.
陈其胜 《云梦学刊》2006,27(6):90-9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依据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实际而创立的,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论、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论这一逐步发展过程。这一理论解决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如何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在实践上指导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刘建国 《中州学刊》2006,2(6):158-161
民粹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一直探讨与争论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思想传统,以及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外的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已为中国学术界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对于建国以后民粹主义思想存在与否及其影响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否“染上民粹主义色彩的问题”,争论就十分尖锐激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学术范围,掺杂了许多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两个密切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回答了俄国十月革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国家应该怎样进行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解决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具体形式和策略问题。但从基本内容来说,它并没有超越马恩列斯所阐述过的理论范围。“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则是过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从来没有涉及的问题,它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可以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找到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重大创新。“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有过初步的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有过成功的实践。 然而,从1953年开始,毛泽东改变了他原来正确的思想,转而批判“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匆忙实行了“三大改造”,抛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读了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其理论支柱是“生产关系决定论”、“上层建筑决定论”和所谓的“不断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奇特的历史命运给我们的现实启示:一是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新民主主义的回归和超越;二是要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建立改革开放的话语权;三是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只有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才能真正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过程中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和阶段性转换的辩证关系,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由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着不同的命运和结局,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对它的发掘和整理,使我们未能看到其独特而珍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中国革命胜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则是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于过渡的条件,毛泽东在抗战前夕就明确指出:“在将来,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和顺序上的特殊性.在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世界历史状况和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只有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理论除了革命论和社会论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后者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所起的作用是重大的,决定了整个理论的形式;同时,这个理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是肤浅的,主要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前苏联的经验,进而造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若干矛盾而最终导致了这一理论的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由于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属于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国化的产物。它不仅具体表现在毛泽东的著作中,而且还表现在他的经济建设实践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之中。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十四大精神,为了加快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回顾和正确理解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是必要的。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此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概述如下。一、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种意见认为,毛泽东经济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理论;二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概念,并对新民主主义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伟大变革的世纪,其变革之巨大、影响之深远,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角度解读,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从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追寻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因,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原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层面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能够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有重要意义。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思想。20世纪中国的伟大革命先后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两个理论,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理论。这两个理论都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内的"左"倾民粹主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混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对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抱有高度恐惧和敌视;二是对农民,尤其是贫苦农民革命性的过分强调,忽视了他们在革命高潮中体现出来的激进性、狂热性和绝对平均主义倾向;三是对土地平均问题的过分强调,在土地革命中表现出严重的绝对平均主义,在土改运动中体现出农业社会主义色彩。中共党内的"左"倾民粹主义,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没有系统的组织化的民粹派,也没有系统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想,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自觉的民粹主义思想倾向和情绪;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主流来说,民粹主义居于思想的次要地位,只是表现为一种思想潜流,这种潜流往往是在革命的高潮中,尤其是在"左"倾思想泛滥时集中呈现出来。在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参加革命的过程中,民粹主义主要体现出正面的积极作用;当革命处于激进的高潮时,民粹主义便展现出负面的消极影响,严重地危害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的思想动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2 0世纪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要应对新的挑战 ,创造新的辉煌 ,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2 1世纪也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空间。 2 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途径就是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际 ;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5.
民粹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它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本文通过思考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两大主要理论来源:斯拉夫派的思想和赫尔岑等人的理论,并把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批判的内容与当代中国国情结合,充分认识到吸收借鉴列宁思想的合理内核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先春  裴华 《江淮论坛》2000,9(1):10-15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和显著特征 ,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异乎寻常地加快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 ,又面临新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解决 ,社会主义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2 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行程 ,两次回答了这个世纪性的难题。第一次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 ;第二次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  相似文献   

17.
丁素 《中州学刊》2003,(5):138-141
中国近代以来的重大运动和历史转折 ,都始终相伴着对先进文化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国近代文化在黑暗、彷惶中选择的历史必然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是拯救中国革命和导向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之必须的中国先进文化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新的历史制高点上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贾可卿 《北方论丛》2020,(3):22-28,82
陈独秀在领导、参与以及思考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就中国革命的政治前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无产阶级党内民主等问题,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和预见性的见解,在历史和逻辑上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做了最初的铺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中国特殊国情而创立的理论,他指导中国顺利完成了建国之初的各项事业建设。可是这个理论却被放弃,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过早中断。通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断原因的探析,为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来,中国的文化发展经历改造、"革命"与建设的几次语境转换.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框架中,对文化进行有限度的改造;1956-1966年,文化的发展轨迹处于建设与"革命"之间;"革命"语境的扩张,导致1966-1976年文化的所谓"大革命";1978年以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复归理性建设的轨道,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必须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