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一般地说自秦王朝建立之后,就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是,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有一种说法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即认为自秦始皇消灭东方各诸侯国之日的公元前221年起,就完成了统一。这实际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认识,也是与历史发展不相符合的。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成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孕育时期外,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应历经三个时期:第…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目前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形态和阶段等问题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应确定在公元前221年。中国封建社会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形成期、成熟期和衰落期。这三个阶段并不表现为递进或递降的层序结构,因此,用周期一词表述更为准确。每一个周期都近似一个封闭的圆圈,这三个圆圈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螺旋曲线。在每一周期中,又必有一个王朝居于主导地位。汉、唐、明王朝具备这种典型性,它们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是三个周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王朝。全部封建社会的历史不过是这样一部兴衰史在不同层次上的重复进行,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酒圣 杜康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1,(20):32-33
杜康,姒姓,又名少康,约公元前1963年生,陕西白水人。杜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六位君主,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从弑父仇敌的手中不但重新夺回了王位,而且在统治时期政通人和。史称“少康中兴”。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话语对重述中国文学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法 《求是学刊》2006,33(3):97-100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学研究正在走向一种新的宏伟叙事,这就是以现代性为核心概念来重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文学地图。从更广的角度看,用现代性来重述1840年以来中国文学只是用现代性来重述184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的现代性话语,从大于文学的文化开始  相似文献   

5.
日本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可分为5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 945~1 95 3年的战后经济复兴时期,第二个时期是1 95 4~1 963年的战后赔偿时期,第三个时期是1 964~1 976年的援助扩大时期,第四个时期是1 977~1 988年的有计划地实施援助时期,第五个时期是1 989年以后的头号贷款国时期。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捐赠的比例低,这表明日本政府的开发援助主要是贷款。此外,大多数贷款不附带条件也是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特点。那么,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1 95 8年日本对印度的贷款是日本实施政府开发援助的开端。从1 963年以来政府开发援助…  相似文献   

6.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速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思想与秦朝的速亡刘仲一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中国大地上战火经岁,狼烟弥天。秦国凭借军事上的巨大优势,振长策以御海内,执槁朴以鞭笞天下,横扫关东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中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前言印度人民有着悠久的光辉的文学传统。学者们一般把印度古代文学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吠陀本集时期;第二,史诗时期;第三,古典梵语文学时期。这三个时期,从公元前二十世纪到公元后十二世纪,跨越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在此期间,印度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凝铸出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戏剧、小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不少伟大惊人之作。这些名著,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世界文学之林别树一帜,放射着灿烂的奇  相似文献   

8.
北京近代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所说的北京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北京在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近代北京处于政治风云急剧变幻之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碰撞、融合,使北京的近代建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式。……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直到1840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何在?学术界讨论了几十年。值此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人们回顾150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很自然地又考虑到这个问题。对历史学来说,这个问题是复杂的,但又是不能回避的。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以后,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分子,创办《新青年》,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传统与现代这一对概念有着确定的时间坐标,但不幸的是,其不能很好地与时间同步。中国史学把现代史的断限规定为上起1840年下迄1949年,然而又在属于当代的现今,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中国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苏联哲学家康士坦丁诺夫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2年第7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列举有史以来关于战争的几个统计数字时指出:从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1960年,世界上一共发生过14,513次战争,夺去了30多亿人的生命。1945年以后,发生过近150次战争和军事冲突。在这个时期内,地球上总共只有4个星期没有战争。目前全世界所储存的原子武器比毁灭整个人类所  相似文献   

13.
胡景敏 《唐都学刊》2006,22(1):145-149
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的一个命题,自晚清以来,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言说是其话语实践的重要部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时段:其一,1840年至1915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实践围绕现代化的原点定位展开;其二,1915年至1976年,则以激进的革命话语为主;其三,1976年至今,历史语境的复杂化使知识分子言说充满困惑。贯穿三个阶段的是知识分子的历史理性精神,但是由于其现代性言说疏离了中国历史和现实,所以他们的文化姿态难免尴尬。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史的研究在我国基本上是空白。本文第一次提出把国际共运史学史划分为四个时期的见解。第一时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是国际共运断代史形成的时期,即对某些年代片断历史的记述。第二时期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这是综合性国际共运史科学初步建立的时期。第三时期是1917~1956年,这是国际共运史科学由初步建立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第四时期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来,国际共运史的研究进入重新、深入和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作者在系统地概述国际共运史学史的形成和发展的同时,还对研究这门科学的各方面的代表作及其作者作了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生哲学,是指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诸如人性论、价值观、幸福观、行为道德规范等等都属于人生哲学的内容。如果说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宇宙观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那么,直接指导人们生活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则是人生哲学。中国的近代(1840—1919)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历史舞台。此时,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进步阶级,它们是中国近代维新、革命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中国近代叱咤风云的政治活动家几乎都  相似文献   

16.
一、充分认识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社会价值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自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大变动之中。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大变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大变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是大变动,改革开放更是大变动。然而,就其性质和范围而言,现在的社会大变动要比过去所有的社会大变动都要深刻得多、宽泛得多。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据法国《世界报》1980年5月2日报道: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了《1945年以后的国际共运》一书(共128页),作者是全国政治学基金会的研究员、国际共运专家莉莉·马尔库。他在这本书里描写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第二个时期是1957年11  相似文献   

18.
1840年以来的100多年中,一代代仁人志士尝试多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被引入中国。建党以来的近百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经历了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建党之前的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四个阶段。这种发展最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指导了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印度文明开始于吠陀文学时期,在这个时期以前(即公元前三千纪)还有一个更先进的文化——哈拉帕文化,或称印度河文明。从时间顺序上说,这是十分错误的。这种错误之所以发生,部分地是由于人们不愿利用考古方面的证据,以为文献材料比较可靠。考古学的目的是发现和解释历史遗物,所以考古学是为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提供证据的。这两个领域就是:一、对技术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对各种文化如何演变这一问题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20.
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公元前273~前232年)统治时期,佛教从恒河中下游地区传播到印度各地,并不断向周围国家传播。佛教作为东方发展在前列的一种高雅文化,于西汉末、东、汉初逐渐传入中国。印度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程,大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