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子和诸侯阶层姓氏制度的典型特征 ,就是对姓、氏的既利用又限制 ,其具体表现就是既要通过强调“同姓”关系来收族 ,保证其有一定的统治基础 ;又要限制近亲族人的国氏使用权 ,防止王权、君权的旁落。就卿大夫阶层而言 ,宗法制度是影响其姓氏制度的主要因素 ,在宗法制度下 ,小宗家族的氏号要通过某种方式体现出对于大宗本家氏号的服属 ,这就使卿大夫家族的氏名结构呈多级制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先秦盟誓依照参加人员可分为天子与诸侯间、诸侯国间、诸侯国君与本国卿大夫间、诸侯与少数民族间、诸侯国君与国人间、卿大夫与卿大夫间等种类的盟誓 ;依照盟誓性质可分为政治性、军事性和经济性等种类 ;依照盟誓的仪式可分为血盟和非血盟两种 ;还有伪盟、重盟、强盟、改盟、和匮盟等情况。盟誓的仪程则可分为征会与定期、排序、商讨盟辞、歃血、拜盟等 11个程序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也充满了变革,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则突出 地表现为军事指挥权的下移。名义上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周王室很快被弃置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春秋列国军事领导权下移的倾向犹为突出,具体表现是,一、周天子名义上的 天下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地位已完全丧失,二、相继崛起的诸侯霸主利用旧有的军事领导体 制的某些传统,代替周天子行使名义上的武装力量的统帅权;三、各诸侯国国君手握武装力 量,成为军政首脑。及至春秋后期,各诸侯国君对军队的最高领导权逐渐削弱。国君亲自在统 兵出征的指挥制度被军将统兵所取代。就军事指挥权而言,军权下移在春秋时期既是一个普 遍现象,又成为一个无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贡、助、彻、藉,是夏商周时期征敛财物的方式。历代学者往往仅从形式上加以研究,在“实物地租”还是“力役地租”等问题上争论不休。本文从另一个角度,通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土地占有情况,以及贡助彻藉的方法和名义等问题的探讨,认为贡助彻藉名称虽不同,实质都一样,是国家产生初期,在土地人口层层分割占有的基础上,与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适应的一种财物征收方法。其名义是被封附庸向宗主分封者提供助祭财物。初级领主士向农夫征收财物,是贡助彻藉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士向卿大夫、卿大夫向诸侯、诸侯向周天子的助祭也是贡助彻藉的重要内容。而力役剥削并不包括在贡助彻藉之内。  相似文献   

5.
孙国志 《求是学刊》2002,29(4):115-120
封君制是战国时期列国普遍推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秦国的封君制是其中比较典型者 ,它上承西周、春秋时代的卿大夫食禄制 ,下启汉代的封君食邑制度。同时 ,与其他六国相比 ,秦国的封君制度融入了军功爵制的内容 ,即秦不仅仅分封子弟 ,更重要的是秦以封君作为对立有重大军功的大臣的最高爵位奖赏。正因如此 ,秦国的封君在秦国逐步蚕食东方六国直至统一的进程中均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文对秦国的封君进行逐一考证 ,以明其源流及对秦国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封制是周代特有的政治制度 ,周代通过五等爵制严格了诸侯等级制 ,从而建立起尊天子、卑诸侯的严密体制。商代则不然 ,其外服制诸侯以职事服役为主要特征 ;同时 ,无论在控驭功能、制度完善及统治效果诸方面 ,都无法与周代分封制体制相比 ,因而这从一个侧面证明 :分封制在商代尚不具备出现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无为而治”是由春秋战国之际《老子》率先提出,并为后代思想家所继承发展的一种与“有为而治”相对立的政治主张,就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而言,《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亚于儒、墨、法各家的“有为而治”,是一种更高的政治智慧。总结和扬弃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的政治管理的科学和实践不无启发意义。《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深刻的哲学基础。当时,周王室风雨飘摇,诸侯争霸的故争愈演愈烈,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与“楚为章台之宫”①,“郑伯有嗜…  相似文献   

8.
张银 《社科纵横》2008,23(3):100-101
先秦盟誓是中国古代文体中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左传>盟辞更足其集中体现者.透过这些盟辞我们会发现,<左传>盟辞的句式、用韵、修辞和结构是非常讲究的,具有很浓的文学性.<左传>盟辞反映出春秋时代的社会心理认识趋向"信任危机",社会中最活跃的主体不是诸侯和士而是这两者之间的卿大夫.另外,春秋时代的妾的地位要高于后代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9.
廉政立法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受到各国政府的日益重视。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或称财产透明制度),是现代许多国家和地区廉政立法的重要内容。 财产申报制度是指国家全体或部分公职人员将自己的财产向专门监督机构登记申报或公之于众的制度。有些国家是通过其它法律如选举法、公务员法和官员行为准则等规定财产申报制度的;有的则制定了专门法律,如法国的《政治生活财务透明度法》,泰国的《关于国家有关申报资产和负债的王室法令》等。  相似文献   

10.
陈彦辉 《学术交流》2006,(10):167-170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知识阶层对辞令的讲求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天子、诸侯、卿大夫乃至王孙、公子等拥有知识的贵族阶层,都开始重视辞令,在各种场合特别是庄重严肃场合的言谈中越来越讲究文饰言辞。在社会重视辞令、讲求辞令的背景下,春秋辞令逐步走向成熟。具体表现在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士大夫等辞令运用主体的成熟和理论的成熟两个方面,其中主体的成熟是春秋辞令成熟的基础,理论的成熟是春秋辞令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进口管理制度体系是1949年12月实施的《外汇与外贸管理法》(简称《管理法》)为基础建立的。现行的日本进口管理制度是根据修改后的《管理法》和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令制定的。主要包括:进口(事项)公布制、进口配额制、进口批准制、进口报告制、进口结算制、进口通关制、事后审查制等等。下面重点介绍:有关进口管理的法律与机构、进口配额制度、进口批准制度、进口报告制度、办理进口手续的一般程序。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积极从事封建兼并战争,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实现天下统一,都高度重视对军队的建设。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的军事制度比春秋以前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变化,各项严密峻酷、日趋完备的军事法规应运而生,是其中的显著特色之一。一、军功爵制的普遍颁行所谓“军功爵”,其实质含义便是奖赏军功,鼓励杀敌求胜。它是新兴地主阶级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士兵争取更高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当时诸侯列国实行的爵秩等级便是进人封建社会以后一种新的阶级差别的形式。早在春秋晚期(公元前483年),晋国赵简子…  相似文献   

13.
尉博博 《社科纵横》2007,22(1):128-129
本文主要回顾了西周爵禄制度的研究状况,梳理了自1900年到目前有关西周爵禄制度的论文和书籍。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论。关于西周爵制历来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西周存在五等爵制,另一种认为不存在五等爵制。前人研究的不足是对西周爵禄制度的起源问题、系统问题等没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是西周史研究中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篇言"十二诸侯",实际上却记叙了十三个诸侯国的盛衰大事。对于其"篇言十二,实叙十三"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或是认为没有把吴计入在内,或是认为忘记更改篇名,或是认为没有把鲁计入在内,或是认为没有把秦计入在内。其实"十二诸侯"是有特殊来历的,司马迁是用"十二诸侯"来代称表中的"十三诸侯"。"十二诸侯"这个固定概念的得出是与司马迁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紧密相连的。"十二"之数和《史记》各篇数目一样,体现了儒家的一种天道观,有一定的象征,寓含着天道运行之意。  相似文献   

15.
媵制源流考     
《春秋》经文曾多次提到“媵”:“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庄公十九年》)“卫人来媵。”(《成公八年》)“晋人来媵。”(《成公九年》)“齐人来媵”。(《成公十年》)何谓“媵”?“三传”解释不一。《左传》:“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公羊传》:“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姪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谷梁传》:“媵,浅事也,不志。……媵,礼之轻者也”。其中以公羊说对后世影响最大。认为“媵”是当时的一种“礼”,这是“三传”的共识,但在礼的轻重、媵的对象、来媵者的范围等问题上,彼此看法差异很大。这固然与“三传”的来源及传授家法不同有关,不过,由此也不难看出作为一种古老礼俗的“媵”早已属于不  相似文献   

16.
正据英国《快报》报道,近日,一封信搅动英王室,90岁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夹在了两个敌对的儿子中间。56岁的约克公爵安德鲁给母亲写信,要求让女儿碧翠丝和尤金公主从事全职的王室职责,获得君主拨款支持(君主拨款是资助王室成员工作的公共资金)。信中,安德鲁抱怨当查尔斯成为国王时,自己的两个女儿有被剑桥公爵和  相似文献   

17.
钟纯 《唐都学刊》2023,(1):49-55
“士孝”是儒家知识分子所尽孝道的道德伦理要求与义务。就《孝经》而言,儒家的孝道思想体系是有次第、层级的。对比天子、诸侯、卿大夫、庶人孝的内容,“士孝”具有独特的伦理意义。在“善事父母”方面,“士孝”具有普遍的赡养义务,对双亲具备爱、敬、顺等特殊情感;在“为教以孝”方面,“士孝”不仅要协调内在的家庭、家族和睦关系,更要将“孝”的内容外推于社会、国家,从而实现“移孝作忠”的政治转型。在文化、价值多元的当代,我们应借鉴中国古代“士孝”的伦理意涵,为当今社会新型家风建设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刘勇 《今日辽宁》2007,(3):24-25
约公元前1000年的—天,周王朝的第二代执政者周成王突然想起—件事情:“父亲周武王当初分封的众多诸侯,能否同心戮力地保卫周室呢?”想来想去,他决定在岐山之阳举行个诸侯盟会,以加深与诸侯之间的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  相似文献   

19.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一些诰语、誓词、谈话记录等,是研究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尚书·周书》今文十九篇,提供了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分封诸侯、营建洛邑乃至平王东迁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第一手史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人是如何巩固其新生政权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 《诗经· 緜蛮》 的事义指向,现存多种说法,有的附会政治教化,有的逻辑关系错乱,只有举贤选士之说较为合理.文本主人公身份的确定,诗歌关键章句所透露出的隐含信息以及符合情理的推测阐释,都证明了其与周代举贤制度有关.周代举贤制度主要是"乡举里选",大致分为"诸侯贡士"与"乡里选士"两大系统,《緜蛮》 一诗的事义呈现倾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