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经济核算中固定资本消耗价值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总储蓄等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推算国内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和净储蓄等国民经济净值指标时,总要面对一个十分重要的统计指标--固定资本肖耗.  相似文献   

2.
全社会的资金从形成到初次分配,再经过再分配形成各机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在各机构部门用于最终消费后的剩余就是其总储蓄;而总储蓄是各部门投资的主要来源,当自身的储蓄不足时,就需要到金融市场上去融资;在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国内外资本结构的改变,并进而会引起外汇储备的改变。这一切就是资金流量核算所提供的主要分析指标和数据。  相似文献   

3.
资本要素收入作为国民总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算、厘清其在政府、企业和住户之间的分配状况以及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利用资金流量表和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对我国资本要素收入及其部门分配和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的结构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居民资本要素收入长期以来高速增长,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在10%左右,但在总资本要素收入中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20世纪90年代)后下降(21世纪初)的过程;(2)居民税前、税后资本要素收入对比反映出我国对居民资本要素收入征税力度尚小,最高不超过4%;(3)伴随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资本要素收入结构由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以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为主转变为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并驾齐驱;(4)宏、微观口径测算的结果存在一定缺口,主要由劳动者报酬存在低估以及住户数据的系统性误差导致形成,国民经济核算的完善应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真实储蓄率进行了改进:一是将政府经常性支出作为制度因素纳入真实储蓄核算,解决了真实储蓄率与新国民财富体系在统计口径上的不一致问题;二是将外贸因素纳入真实储蓄核算,从对外开放风险的角度克服真实储蓄率在资源经济价值核算上的缺陷.本文的实证研究证明了制度因素纳入真实储蓄率的合理性和对外开放程度会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但是对外贸风险的线性调整方式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夏昊  孙阳 《浙江统计》1998,(11):14-15
把握居民储蓄行为及其变动规律,是国家有关决策部门亟待研究的问题。一般认为,居民储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部分,因此,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拟考察我国居民收入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以便人们对收人与储蓄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一、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的现状分析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因此居民的储蓄倾向较低。从表1可以看出,1983-1994年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为221%。但随着收入的稳步上升,其储蓄倾向也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由1983年的12.9%上升到1994年的36.0%。与…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凤  王玉华 《统计研究》2001,88(4):24-28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 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下降态势。消费占GDP的比重 ,由 80年代的5 2 %降低到现在的 46 %。近年来 ,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鼓励个人信贷消费、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等一系列举措 ,然而居民消费并没有摆脱低迷状态 ,1 998年全国消费品零售增长 6 8% ,比 1 990— 1 997的年均增长低 1 4 5个百分点。与居民低消费率相对应 ,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成为我国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居民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和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包括实物性储蓄和金融性储蓄。在我国的居民储蓄中 ,金融性储蓄约占75 % ,…  相似文献   

7.
滕牛宝 《江苏统计》2000,(12):31-32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为“龙头”的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 (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生产角度它等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从收入角度它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 ;从支出角度它等于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之和。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和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 ,而各产业的增加值又来源于其内部各个行业或部门的增加值 ,故各个部门增加值是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 ,各行业、部门增加值核算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 (或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质量的高低 ,本文仅…  相似文献   

8.
非金融企业机构部门(以下简称"企业部门")资产负债核算是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金融部门、政府部门、住户(居民)部门等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一起共同构成了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全部内容,因而其核算方法的科学与否和核算数据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程度.本文拟从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微观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核算的对比分析入手,就企业部门资产负债核算在利用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解决的基本思路和对策进行一些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储蓄增长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一般认为城乡居民储蓄,是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或消费需求)转化为积累(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居民储蓄增长模型,可以对影响居民储蓄增长变化的主导因素作出分析,从而对居民储蓄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在分析居民储蓄增长原因的基础上,选择适当变量建立模型,并对模型加以解释。一、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1.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是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决定因素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有3624亿元,到1995年增长到5749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7.7%,居民可支配收入则从1638亿元增加为39759亿元,年均增长20.6%。经济规律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高于消费的增长比例…  相似文献   

11.
杜治秀 《统计研究》2019,36(2):50-62
本文从使用者成本的角度解析参考利率,并根据2008年SNA构建用于中国FISIM核算的账户参考利率,利用实际数据核算并分摊现价FISIM总产出;借鉴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关于FISIM价格指数的思想,结合中国存贷款特点,构建存贷款服务价格指数,并缩减现价FISIM。最后,分析现价 FISIM对 GDP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并探究不变价FISIM对实际GDP的影响。综观核算与分析结果,住户部门分摊的FISIM与净出口分摊的FISIM,会增加GDP。各机构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也因增加值、财产收入及经常转移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不变价FISIM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大于其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短缺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弥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之不足,为找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为奠定社会和谐发展之基础,我们有必要给出一份中国短缺报告。投资渠道的短缺表1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个人平均储蓄率为22.54%,截至2005年12月,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而美国税后收入的人均储蓄比率则从1990年的7%下降到2005年的不足1%;即使有传统储蓄习惯的日本人,其家庭收入储蓄率也从1990年的15%下降到2005年的5%。导致我国个人储蓄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投资渠道的短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目…  相似文献   

13.
平卫英等 《统计研究》2021,38(12):19-2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以低廉或免费的价格为居民提供互联网服务,但产出价值和消费行为却无法在GDP核算中体现。服务业产出被低估一直为学术界所讨论,在此背景下,互联网经济下创新的免费商业模式对传统核算理论的挑战成为本文研究切入点。本文在“互联网免费服务与顾客价值”的易货交易框架下对其价值核算展开研究,将互联网免费服务价值核算与数据资产核算联系在一起,使数据成为连接互联网免费服务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生产、消费、收入核算的桥梁。文章最后通过模拟核算案例表现了互联网免费服务核算对不同账户的影响,建议对住户部门的生产、消费与收入各增加一笔虚拟处理,对企业的生产、收入及资产也各增加一笔虚拟处理,且这6笔虚拟价值相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居民的可支配年收入不断增加,而消费的增长远低于收入的增长,形成高收入、低消费,高储蓄、低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居民储蓄高增长原因及分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中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1月末余额为9.8万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0%.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GDP比重逐年上升,且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2002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增长速度达到17.8%,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为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长速度为4.6%.为什么居民储蓄存款会高速增长?怎样认识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采取什么对策分流储蓄?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市:低消费高储蓄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而消费的增长远低于收入的增长,形成高收入、低消费,高储蓄、低流动现象。一、产生低消费、高储蓄的原因1、心理基础一是传统的消费习惯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起着支配作用。人们消费的出发点大多数还只是满足生活的需要,储蓄的主要用途也是保证基本生活,包括子女教育、日常开销、应付生病、意外和防老。居民存钱不是以生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险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杭斌  郭香俊 《统计研究》2009,26(3):38-43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另一方面,较高的储蓄率也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现行国民核算体系(1993SNA)将非营利机构单位分别归入到非金融企业、政府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之中,这种分类显然不利于非营利机构部门的总体数据获取,并进一步影响到相关分析与决策。因此,有必要在现行国民核算体系内单独设置非营利机构部门。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财富目标的居民储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斌 《统计研究》2008,25(2):65-70
内容提要:本文在借鉴缓冲储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关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假设:即中国城镇居民同样也有财富目标,当实际财富低于该目标时,预防性储蓄动机就会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将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与缓冲储备理论的最大不同是,本文假定财富目标与持久收入的比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当预期支出比预期收入增长的更快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流动性约束,消费者就不得不提高储蓄率。利用我国1999-2005年28个省的数据得到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一是就业率下降加大了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二是教育、医疗价格上涨过快以至于许多家庭的预期支出增长率超过了预期收入的增长速度,三是收入差距扩大抑制了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需求。本文的另外一个重要发现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消费信贷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一、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内容和作用资产负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领土上所有机构单位所拥有的资产及与之相对应的权益和债务关系的一种核算,属于存量核算的范畴.核算的对象是所有权已经确定.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有效控制.在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经济资产.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形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采用矩阵表式,主栏为资产负债项目,宾栏为机构部门,包括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国外部门,部门下设使用和来源,即资产方和负债方,采用复式记帐原则.资产负债核算是分析与观察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效果的有利工具.首先,利用资产负债表的总量数据,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资产与负债的总规模、分布结构及国民财富水平.看其拥有多少资产,承担多大债务,可以全面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财富、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