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永字八法"是中国古人对书法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人的聪明与智慧,对我们理解书法和提高书法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启发性和极强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永字八法"揭示了书法的整体思想观念;二、"永字八法"揭示了书法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三、"永字八法"揭示了书法基本笔画中的审美意义;四、"永字八法"揭示了提高书法学习效率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正邢海先生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对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广泛涉猎,对钢笔书法、毛笔书法苦苦钻研,此后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系和国画系的学习,更加夯实了他的艺术基础。对书法基本功的潜心钻研,铺就了他迈向书法殿堂的艺术之路,艺海无涯,学无止境,深厚的造诣让他在书法上取得了令人艳羡的艺术成就。二十余年来,邢海先生一直将书法作为其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爱好,对历代书法大师的作品,都进行了精细入微的临习。他坚持不懈地临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颜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在专著《中国人》和《苏东坡传》中站在西方人接受心理的角度阐释中国书法,提出了独到的书法美学观点。林语堂充分肯定了书法的地位和价值,分析了以“动”为核心的书法美学范畴,以西方抽象画为参照来阐释书法的性质,并且以形式分析法为基础阐释书法美学欣赏。林语堂的书法美学观维持了书法“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平衡,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书法美学观点对当今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推广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书法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书法的现代性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论述了当代书法现代性创变的背景及其必要性;对当代书法现代性创变的早期实验,以及对“文化书法”和“艺术书法”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指出当代的书法展赛是提升书法技法和形式美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当代书法的真正复兴是要使书法走进日常生活,与当代的生活环境相融合,兼具形式与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接受合理性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搞好书法创作,办好书法展览势在必行。如何认识和把握书法展览和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决定了书法创作的走向,也和每一个书法家个体的书法创作息息相关。本文一方面肯定书法展览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提出书法展览不是书法创作的唯一检验标准的观念,从而就如何处理好书法展览与当代书法创作的关系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唐代书法繁荣昌盛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书法教育的普及.唐代帝王本身就喜爱书法,对太子、诸王以及后宫的书法教育亦相当重视,这可以说直接促进了唐代书法的兴盛.唐代皇室的书法教育,不但是唐代书法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唐代教育兴盛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书法审美的根源与实质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的文化支撑儒释道的审美进行了阐释与比较,提出了书法相对统一的审美观为自然与和谐。并对书法的审美实质、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境界、审美言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书法的审美实质是"精神关照"、审美意识是"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审美方式为"直观感悟"和"味无味"。中国书法的审美境界可分为感境界、知境界、识境界、智境界和慧境界;书法的审美言意是"得意忘言"。汲取古人的智慧采用赋、比、兴的诗性语言来对书法的审美进行阐释,则是书法审美观在书法意象审美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由于一些批评者对真正的书法批评了解甚少,以至于不知道书法批评应该怎样进行,导致当前书坛尤其是某些书法报刊和书法网站上的书法批评出现较为混乱的状况。澄清“书法批评”的意义,规范书法批评行为,理性而和谐地开展书法批评,对书法创作与理论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私修家谱自宋代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点的书法。家谱的书法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书法是指家谱表述内容的书写规则,广义的书法则同时包括对家谱内容记载范围的规定。本文首先讨论家谱书法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进而探讨形成这些书法特点的内在原因,指出家谱书法的形成与家谱的收族宗旨和纂修者自身的文化修养有直接的关系。文章最后从家谱书法的演变过程,论述了家谱书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意境"的构成而言,邓以蛰认为有"形"、"意"两个基本因素;其次,结合书法意境的基本构成,邓以蛰就书法意境美的生成问题,紧紧抓住书法形象抽象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发.邓以蛰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是中国美学史乃至学术史上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1.
周俊杰先生提出的“书法新古典主义”,是近年在书法理论界产生广泛影响及普遍关注的当代书法创作理论主张。这一主张突破了传统书法以晋唐为宗法的思维与创作模式。提出宗法秦汉魏晋的崭新书学思想。本文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审美价值取向、对书法“经典”的重新审度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这一理论主张的开创性价值与指导意义。并对理论的完善及能动地指导当代书法创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低迷"、"恢复"和"发展"等不同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形成原因、持续时间以及表现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分析;对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一些思考,提出要提高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认识、提升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地位并加强中小学书法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滞后的局面,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杨沂孙的《在昔篇》是古文字书法学上的重要文献,是古文字书法学独立成科的重要标志。杨氏手书拓本对这篇流传极少的文章进行了录文,从而为书法学特别是古文字书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杨沂孙的古文字书法学理论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初步总结了古文字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历史,明确提出古文字书法的创作要与古文字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学的研究要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的研究和创作要取用新材料,用不断发现的古文字材料来丰富古文字书法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传世实物的考察,考证了悬壁书法的滥殇及其在明清建筑中的装饰作用和方式,指出悬壁书法是在明代永乐迁都之后,随着建筑风格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新的书法式样,突出了书法的装饰功能,要求书法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装饰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家族式的书法传统肇始于东汉中期以后,父子、兄弟相承授者不乏其人.魏晋时期,这种书法传统发展到了顶峰,其形成与士族注意家风的培养和家学的传承有关.魏晋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上的主要贡献有四:士族身份对书法的传播有重要促进作用;纸笔等书写工具在士族间的使用,对书法的传播有直接推动作用;世家大族在书法传承中曾经引领潮流;其时的书法理论著作主要产生于世家大族之中.从同为士族的河东卫氏与琅琊王氏的书法比较中可以看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大胆创新,如此方能适应艺术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书法的审美范畴多种多样,"筋"是其中之一.如何理解"筋"及其衍生词语对书法意象的拟人化阐释及其对书法实践的指导,既是当代书法审美研究的课题,也是书法实践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从而奠定了王书的独尊地位。唐太宗“崇王”,有下列缘由:统一的大唐帝国呼唤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的书风,这也符合太宗的文治之需;太宗书法受精通王羲之书法的虞世南浸染,太宗爱屋及乌,增加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感情;另外,又凭借道教的影响,王羲之书法终于被唐太宗推上了第一把交椅。  相似文献   

18.
就张怀瓘的书法品评观点进行了浅显地论述。在以唐太宗为首的"扬羲抑献"学书观点之下,朝野上下莫不学习王羲之书法,以致王羲之有"书圣"之誉。同时,王献之却遭到了时人的贬斥。张怀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重新评"羲献"。且张怀瓘对当时盲目崇拜"二王"书法的人进行了批评。另外,人品也是张怀瓘评论书法的一个标准。张怀瓘评论书法的态度很值得赞扬,对学习书法的人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对当今的文艺评论界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喧嚣躁动的书坛上 ,搞书法创作的人越来越多 ,甘于寂寞从事书法理论研究的人越来越少 ,而既长于书法实践又长于书法理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个优秀的小群体中 ,文师华教授是其中出色的一位。《书法纵横谈》是文教授 2 0余年来书法实践同理论研究的结晶。洋洋洒洒的 2 3万字中 ,流淌着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思索、创造 ,凝聚着他踏实、严谨、从容的治学精神。该书着重对中国书法的美学特征、古代书法史、书法理论史以及中国书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研究 ,既有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合理的借鉴 ,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中国书法的美学特…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当前很热的一个议题,在国家文化战略的背景下,扎实深入地研讨其相关问题是极为必要的。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历史,剖析了教育部纲领文件的理念,重点研究了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三个问题,并结合实际调研的成果,对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模式作了阐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