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泉,经过历代提炼、重铸,贯穿于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之中.炎帝文化是时代精神形成的渊源和基础.炎帝首创农耕文化的实践,孕育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精神;炎帝历经磨难的实绩,激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炎帝利民思想的升华,形成了中华民族为民奉献精神;炎帝子孙的血脉认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女登是炎帝之母。女登是人而不是神,与神话人物九天玄女无涉。女登是位传说性的历史人物,她生活于距今七千年前后的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的交替之际。有蟜氏族一女子,与少典氏族一男子通婚而生下炎帝。文献传说,女登“感神龙首”而生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女始祖;民间传说,她发明了蜂业,为中华“蜂业之祖”,还发明了草鞋、蓑衣、围裙等物质文化。炎帝“寻母”“抬母”的传说故事,体现了炎帝的孝道精神;女登所创造的女登文化成为姜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女登祭祀中的排灯会、抬社火等民俗文化与女登、炎帝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开发和利用女登文化这一独特文化资源,对提升农民精神素质,塑造村容村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先辈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扬创新传统是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一环。作者从科技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分析炎帝的创新传说,认为关于炎帝的各种创新传说,是炎帝部落集团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十分善于创新的民族。我们今天的创新,必须像我们的祖先炎帝一样,既重视科技文化的创新,同时也重视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创新。三方面的创新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才有可能真正复兴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4.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神农炎帝文化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四大变化,即炎帝的政治地位明显下降,神农在农业文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神农炎帝文化明显丰富,有关神农炎帝的信息明显增多。影响神农炎帝文化传承的原因是民众意愿、社会政治、农业发展、时间与空间、人群与书籍。  相似文献   

5.
炎帝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兴起炎黄文化热。对于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 ,究竟是人、是神还是别的什么象征 ?通过考据学、考古学及近年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的综合研究 ,人们认识到 :关于炎帝的种种神话传说 ,不过是一种文化现象。炎帝文化实质是长江文明。长期存在于学术领域内的“黄河文明 (黄帝 )一统论”或“中原中心说” ,应该纠正为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长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两河流域的古代先民共同创造了炎黄文化  相似文献   

6.
黄帝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中游牧者首领 ,黄帝开创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 ,并对华夏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黄帝又被尊奉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创造者 ,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生、起源和许多文化方面的肇启 ,都可以追溯到黄帝或黄帝时代。因此 ,黄帝和炎帝、蚩尤 ,是传说时代中原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的三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 ,黄帝又成为凝聚古代华夏和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推进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谁是中华故地上与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血缘和文化传承关系的最早居民、谁在中华远古史上最早拥有或传播了龙文化、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等 ,论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黄帝和炎帝 ,而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8.
炎帝是传说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这一名号是一个通称,指代的是北方黄河流域某个重要部落中的历代首领。炎帝传说自战国流传以来,历经两千余年,像滚雪球一样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以及多样的地域文化杂糅于一体,在"时"与"空"的层面上完成了层累积聚。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科学性。炎黄二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华夏文明的繁荣,"炎黄子孙"的称谓蕴含着不同区域文明在与中原华夏文明渗透交融后最终认同华夏文明的历史素地。  相似文献   

9.
炎帝是传说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这一名号是一个通称,指代的是北方黄河流域某个重要部落中的历代首领.炎帝传说自战国流传以来,历经两千余年,像滚雪球一样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以及多样的地域文化杂糅于一体,在“时”与“空”的层面上完成了层累积聚.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科学性.炎黄二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华夏文明的繁荣,“炎黄子孙”的称谓蕴含着不同区域文明在与中原华夏文明渗透交融后最终认同华夏文明的历史素地.  相似文献   

10.
在多学科共同攻关的文明探源研究中,古史传说的系统整理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传说时代的古帝实为历史重大变革的化身,对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批判,不足以否定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的存在.其中,炎帝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史书上有"炎黄"和"黄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赋予了炎帝双重身份,使他既代表了生产经济出现以后的神农氏时代,又属于开启英雄时代历史大幕的代表人物之一,居于文明探源研究两个关键的节点上,纵贯距今1000至5000年前后的整个炎黄时代.炎帝不仅是中华民族悠远文化根系的标志,而且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依然极具生命活力,如果追寻其身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甚至可以连接起中华文明发展前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 ,对古文献记载中的神农、炎帝、少昊、蚩尤、黄帝等传说分别进行对比考证 ,认为 :一、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及其地域 ;二、炎帝与神农系同一氏族 ,即炎帝出自神农氏 ;三、少昊是与炎帝神农氏族不同的另一氏族 ,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时代及其地域 ;四、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分支氏族 ,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 ,正是蚩尤的故地 ;五、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山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及其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2.
炎帝文化的再现,是通过建筑、文化艺术、社会活动等形式,不断整理和挖掘其内涵,融入时代精神,并使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文化活动。经由健身设施、雕塑、文字图案、体育活动等体育元素再现炎帝文化,是文化与体育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历史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严肃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国际性与民族性相结合。传承炎帝文化精神,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与旅游业、体育产业以及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是利用体育元素为炎帝文化品牌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大约生活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时期。炎帝神农氏教民农耕,以解决时政,使生命得以延续;又品味百草,为民治病,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毅力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厚重。这种坚强的毅力和对生命的珍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的炎黄崇拜因藉政权变革的需要,具有神人分离转换的历史特征,秦朝主水德,上接周统,炎黄崇拜神性失落并几近绝迹,汉高祖初称“赤帝子”,旨在灭秦;复称“黑帝子”,旨在汉代周德,否认秦朝的正统地位,炎帝始为汉神,终遭冷落,文帝,景帝时期推行黄老政治,黄帝从天庭回到人间,转化为远古无为而治的圣君,汉武帝炫耀文治武功,祈求长生永命,主土德,封禅泰山,黄帝顿成遗授神策,羽化登仙的天帝,司马迁原始察终,整齐史故,其《史记》涵蕴宗黄大一统思想,黄帝成为华夷诸族的民族共祖和中华文明的肇始人君,王莽借助和平政变手段篡汉称帝,主土德,鼓吹尧帝禅舜,王氏代刘,黄帝又成了刘、王帝室的血缘初祖,,汉光武帝远承汉高祖“赤帝子”神话,主火德,旨在复兴汉室,炎帝崇拜重新抹上天命色彩,秦汉炎黄崇拜神人分离转换的轨迹说明,秦汉时期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神权,神权只是皇权缘于自身政治需要而随意玩弄的谶纬道具,这既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显著文化特征,也是中西封建社会判若鸿沟的主要思想标志。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成长于燕赵文化的沃土,他的思想品格、个性气质和光辉业绩蕴藏着燕赵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且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在升华.燕赵文化孕育了李大钊,李大钊也弘扬发展了燕赵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民族先祖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民族先祖地位的确认是历史地形成的,具有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原因。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但这种认定未必全面。太昊伏羲是多民族融合的代表,以"羲黄"代替"炎黄"作为我们民族的共同先祖更具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族从炎黄时期进入农业社会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炎黄文化代表了亚洲的农业文明 ,其优秀传统仍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基。因此 ,在西部大开发中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对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湖南是原始拜火教的发源地和稻作农业的诞生地,也是炎帝族中心聚落的所在地,湖南才是炎帝文化的母体。中华炎黄研究会认为山西高平是炎帝故里的说法缺乏关键证据支持,因而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凝聚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有地理、经济、传统文化、共同心理状态、爱国主义感情等等.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于炎黄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炎黄二帝.因为炎黄二帝具有"共祖"象征作用、文化纽带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所以,炎黄二帝及其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