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对研究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过程带来了启示。说明了阐释,理解与翻译三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了理解的主体是译者,理解的客体是文本,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阐释,需要理解,理解就是翻译,理解的过程就是翻译的过程。在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原文的理解是任何翻译活动的首要基础和重要环节,它不仅支配整个翻译过程,更决定了译作的质量。本文尝试运用框架语义学及翻译阐释学派的相关理论对译者在翻译中的理解过程及理解限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经贸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过程可以看做是认知的过程,意义的理解是基于认知心理的基础上的对原语的认知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隐喻与经贸英语的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运用原型理论对经贸文本进行了分析,强调在翻译中注意原语文本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气和格式。隐喻是理解经贸文章的基础,经贸英语因其特殊性而使用隐喻结构,所以在翻译中要准确理解和体现原文的含义就要很好的理解原文中的词汇隐喻,力求达到原文和译文词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译者是原文和译文的中介者,是翻译中最积极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挥其主体性。学生译者完成翻译作业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次主观能动的思维活动,其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原文的理解与诠释、翻译策略的选择、斟酌译文表达、实现翻译目的等方面,并受制于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过程可以看做是认知的过程,意义的理解是基于认知心理的基础上的对原语的认知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隐喻与经贸英语的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运用原型理论对经贸文本进行了分析,强调在翻译中注意原语文本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气和格式。隐喻是理解经贸文章的基础,经贸英语因其特殊性而使用隐喻结构,所以在翻译中要准确理解和体现原文的含义就要很好的理解原文中的词汇隐喻,力求达到原文和译文词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翻译过程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它包含有理解与表达两个基本环节。理解是表达的基础 ,表达是理解的表现形式。本文从理解语言现象、了解背景知识、分析逻辑关系及具体语境等四个方面探讨正确理解原文对确切表达的重要性 ,并提出相应的表达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识解解读:翻译中原文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即通过意义的语际转换而实现的交际活动。在以理解与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是否契合原文作者的思想,对于意义的语际转换及交际目的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客观主义语言学影响下的原文理解方法的不足:译者基于文本本身即可获得对原文的理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论述了认知与语言的关系,即语言表达的意义是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语言结构体现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方式,文章认为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本质上应是译者对原文作者基于情景的识解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8.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只有基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才能再现原文的神韵,向读者传递异域文化的"原汁原味".而要做到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就必须注重语境分析.文章拟通过对<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两种译本若干译例的分析,旨在说明语境分析对原文理解和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中国学生翻译英语原文时提高对原文理解能力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探讨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译汉翻译教学中理解原文时的体现和翻译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的翻译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步骤。在委婉语的翻译过程中,要重视对原文进行透彻的理解,判断原文委婉语的语体和感情色彩如何,也要对语言体系的转换进行研究,采用适当翻译策略在目的语境中进行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1.
浅谈语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在交际活动中对意义的理解起着决定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如此。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言语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两者同时存在 ,共同制约着翻译。语境不但对词义的取向起着决定作用 ,而且还影响到译文对原文风格和人物性格的再现。译者应根据原文风格和人物身份等因素构成的语境 ,充分理解原文并把握原文特点 ,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一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词义的理解和选择.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从原文文化语境的角度理解原文,同时还要从译语文化语境着眼,将原文信息重新表达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的语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江雪>四个译文在格式塔意象的再现和重组上得与失的分析,得出在文学翻译中对原文格式塔意象的再现比对各个语言成分之忠实更重要.无论在原文理解、译文表达还是翻译评论上,我们都不可忽视文本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翻译     
文章首先引用奈达(E. A.Nida)翻译的四个基本步骤,说明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原文,然后引入"语境"和Firth对"语境",以此观点来说明在翻译中理解文化背景对理解原文的重要性.然后,讨论如何分别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手段处理康德(O.Kade)认为的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四种不同语义对等关系,从而获得纽伯特(A.Newbert)提出的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批阅学生的英汉翻译练习时,经常发现读起来生硬、晦涩的汉语译文,有的甚至读几遍还是不知所云。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有对原文的理解问题,但有的英语原句并不很难,而译出的汉语句子还是很别扭,要是学生用汉语作文,他不会写出那样的句子。这说明,其主要原因是翻译时过于受原文的束缚,在努力传达原文的意思时,不敢摆脱原文的结构模式,只好照原文的句式写出汉语句子。这样的译文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看了觉得不象汉语,翻译味太浓,有时甚至看不懂。有的翻译家称这种译文为“翻译体”。本文试以学生翻译练习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译文为例分析这种翻译体的根源和  相似文献   

17.
理解与表达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一方面,理解是通过译者自身对原文的了解、译语的掌握及其文化修养和逻辑常识判断原文语义,选择得体表达的过程;另一方面,表达又是在进一步深化对原文的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优化译文质量。就英汉翻译来说,译文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总之,只有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翻译是译者在理解、解释原文基础上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对译文创造性叛逆的理解和反应的过程。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创造性叛逆的程度与可接受性必须以如下标准为依据:符合知识的客观性,符合理解的合理性、解释的普遍有效性,符合原文文本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19.
翻译包括笔译和口译两种。在翻译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是理解问题和表达问题,其余都是从属的辅助工作。文字翻译工作的基本规律,是透彻地理解和确切地表达原文,但又不拘泥于原文。在汉藏笔译工作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理解汉文,即所谓理解问题;第二步是译成藏文,即所谓表达问题。 本来,理解和表达是翻译工作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为了说明问题,在此,仅仅通过汉藏翻译实践工作中的一些例句,从三个方面来谈一点对理解原文问题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翻译理论常将“忠实”作为衡量文学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原文至上”原则,却忽视了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本文试图运用阐释学和接受关学等理论观点,从作者、原作、译者和读者四个方面来说明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和原文文本不可能产生一种超越时空、惟一正确的终极性理解,译者和读者的能动参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译作对原作的“忠实”只能是相对的,若仅以忠实与否作为评价译作的标准则无疑会使翻译批评具有很大的局限而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