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43年1月中英中美间签订平等新约,中共方面反应热烈。为了体现新约的精神和扩大新约宣传,中共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内、外政策。中共庆祝和宣传新约采取的这些措施产生了深远的国内外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法新约》历来被认为是个不平等的条约。事实上,条约是否平等应从缔约双方利益得失的角度进行衡量。而清政府实际上无论是在陆战还是海战中,军事上都处于劣势,镇南关大捷也只是局部胜利。《中法新约》中虽然有不利于清政府的内容,但就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和整体利益来看,条约的签订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清政府在军事上是失败的,而在外交上是成功的,即《中法新约》基本上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3.
论宪法的平等保护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和禁止歧视是现代人权法制的支柱。在国际社会,平等作为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分为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既约束法律适用机关,也限制法律制定机关。而且在美、印等国的宪法判例法中,平等保护原则已有了针对不同的歧视理由分别适用的严格审查标准、中级审查标准和宽松审查标准。在中国,自古以来仅主张法律面前的平等,忽视了法律的平等保护。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专门的人权法,确认平等保护原则,确立适用平等保护原则的底线标准,并通过可操作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4.
从比较法的角度分别对欧盟和中国两性工作平等法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目前两性工作不平等的现象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扩大法律保护的领域,对传统观念的更新、法律适用和诉讼制度的完善等.  相似文献   

5.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中基会存废之争.国民政府内部的分歧在新约缔结后日趋激烈,陈立夫为首的强大力量主张借助新约的历史契机,彻底铲除"国耻"色彩的中基会.中基会出于自身利益和维系中美文化合作交流的考虑,始终坚决反对撤废,并寻求美国外交支援,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中国国家利益.美国政府意图保留这项文化投资,经过利益权衡,其对策经历了不表态、公开弹压和停止干涉三个阶段的变化.中基会存废之争的缘起、经过与结果,暴露了新约的缺陷,体现出新约对战时中国社会和中美关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是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与戊戌变法相比,除了因为政策上的相似和趋同,还因为两次改革都促进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培养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及法制社会等理性精神,因此,被认为是戊戌变法的继续。  相似文献   

7.
平等和禁止歧视是现代人权法制的支柱。在国际社会,平等作为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分为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既约束法律适用机关,也限制法律制定机关。而且在美、印等国的宪法判例法中,平等保护原则已有了针对不同的歧视理由分别适用的严格审查标准、中级审查标准和宽松审查标准。在中国,自古以来仅主张法律面前的平等,忽视了法律的平等保护。通过修改宪法和制定专门的人权法,确认平等保护原则,确立适用平等保护原则的底线标准,并通过可操作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保障其实施。  相似文献   

8.
清末法律移植活动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修律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法制现代化始终贯穿着法律移植。清末修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活动 ,其指导思想、方式、手段、过程都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无条件遵守需要法律具备相应的精神和社会必须给予的教育,这两点缺一不可。法律并不是具备了所谓的“法律”名称就需要得到遵守。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法律的遵守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法制社会的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现代法律需要社会成员无条件地遵守,也只有在遵守法律之中,社会成员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惟有两者的互动,才有法制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现了等级和阶级性,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中都充斥着不平等的思想。实际上,就对古代法律平等问题的考察而言,应该区分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在立法上,古代法律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体现了一定的等级性。而在司法上,古人始终认为应该坚持"一断于法"的司法平等主张,上下贵贱皆从于法。法律在司法领域得到普遍的适用就是司法平等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的三大理论体系对中美关系的解读既有现实性,又有非现实性。其解释能力的优势与不足说明任何理论都不是万能的,但经典理论因其能把握住国际社会的部分内在真谛而使解释能力相对较强。成为经典理论的基本条件是把学术性而非政治性放在首位。这些理论对中美关系的准确把握和偏差认识也启示中国:在实践中必须考虑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不因关系顺畅而盲目乐观和平面观之,不因遭受重创而失去冷静和悲观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待中美关系、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国际社会出现国家间关系重组和利益的重构。中美日关系十分复杂,在东亚乃至世界有不同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美日同盟对中国形成极大的挑战。中国对外政策正在显示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02~1903年的中美商约谈判过程中,伍廷芳与张之洞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他站在健全中国法制的基础上,力主中国有条件地接受专利互保一款,运用以下谈判技巧:争取管理权,延缓条约执行日期,缩小保护客体,易"专利"为"专制",降低保护层次,规范外国人注册程序等,对条款内容做了有利于中国的修改与补充.另外,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语言优势,在交涉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约》的酝酿促使美国约束驻华士兵犯罪,并经国民政府单边许诺,于1942年事实上确立专属管辖权。《新约》谈判期间,双方认为驻华美军司法管辖权与废除治外法权无关,加之担心影响《新约》的积极意义,遂将其条约追认推迟到《新约》缔结后完成。战时驻华美军专属管辖权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并非《新约》的倒退、治外法权的复活,但由于美国军事司法体制的缺陷以及中方干预权的缺位,美兵犯罪非但无法根治,反而加重了中美关系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小布什第一任期内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是小布什政府的第一任期。在这四年中,受台湾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存在着较大幅度的摆动。具体看,中美关系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四个阶段,大致上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W”型。本文对小布什政府第一任期中美关系的四个阶段从演化过程、演化特点和演化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第二任期小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台湾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可能影响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美在越南对抗的缘起是复杂的.从美国方面来看,它根源于美国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和"多米诺骨牌理论"以及冷战背景下对抗中国、维护其世界霸权的需要;从中国方面来看,由于中国政府重视中越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对国际主义坚定信仰,中国领导人坚决反对越战期间美国对中国造成的军事威胁.然而,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中美两国领导人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以朝鲜战争为前车之鉴,凭借外交智慧,借助于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使两国间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相似文献   

18.
影响当今及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当今及未来国际关系中极为敏感而又举足轻重的大国关系之一,处理好中美关系对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双方在经贸问题、反恐问题、人权及台湾问题等方面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也有着明显的分岐。中美双方能否积极扩大合作,尽力缩小分歧,将直接影响到当今及未来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术界比较系统地考察了“9.11”事件后的中美关系,包括分析了“9.11”事件以来中美关系的积极方面和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中美关系有望继续保持合作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和仍将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美国学术界的这些研究总的来说是比较客观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当然,美国学术界在上述探讨过程中亦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中美文化差异是美国普通民众对西藏问题产生误读的内源性因素。造成美国民众对西藏现实情况误解的深层原因包括中美西藏观的不同、历史背景的不同、制度文化的不同和宗教自由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