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承包权①转让经发包方同意的限制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此外,物权法还应规定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权,但受让方的范围不宜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地承包权的出租后,承租人所取得的权利是物权化了的债权,其租期的限制应当符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物权法草案(四次审议稿)允许农地承包权有条件的抵押是对现行立法的重大突破,是切实可行的,其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有其特殊性和灵活性;设计农地承包权的继承制度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的现实,又要保持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是指利用政府行政力量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户自身对市场化土地流转认知薄弱,深厚的念土情结,使得农户自发推动土地流转难以实现,从而,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流转过程中村两委对农村、农地、农户较为熟悉,对国家农村政策和农地流转政策较一般农户也较为了解,在政府主导的农地过程中"村两委"是连接转入方和转出方的纽带,应发挥积极作用。农地流转必须以农户的利益为根本,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户失地后的再就业为基点,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利用实地调研的1 010份有效问卷对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中农民持有的流转态度进行研究,得出性别、年龄、社会身份、人均耕地、子女是否外出打工、主要收入来源、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承包期限认知、谈判对象、签约对象、流转前后经济转变情况、收入来源变化情况、地域等因素影响了农民的流转态度。最后,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体制,建立良好的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因地制宜地寻求合适的流转方式等建议,以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能够为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建设及政府监管制度的建构提供经验借鉴的国家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有特色的政府对农地市场监管方式,并从中得出几点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推进,农地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农村地区货币化的拓展必然带动农地的货币化。经过货币化的农地,具有融资和获利的功能,农地的资本化和证券化运作将成为必然选择。农地金融的这些创新形式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合理的模式——转让模式、股份合作模式以及证券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农地流转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经济人行为假设、成本—收益等经济理论工具,对农地流转的产生进行剖析,分析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流转的主体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产权流转是城市化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地产权流转中,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如土地流转中的各种参与主体以及如何平衡各种关系.笔者试图运用各种资料就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主体进行分析,解释不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对土地流转中需要坚持的一些原则,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调查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为基础,从中国农户农地经营现状、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分析中国农地流转发生的基本制度背景和经济背景,阐明中国农地流转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农地流转发生的必然性,指出农地流转是农民自我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农地流转合法有序地进行,运用法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内农地流转在思想观念、基本制度、运行机制和流转动力等方面所面临的多重障碍。分析表明:从宏观规制方面坚守农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完善农民权益保护层面的利益协调,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安排好农地流转配套机制,这些都有利于进一步构建高效、规范的农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地流转中,契约的非正式化、短期化以及流转对象差序化与政府政策倡导的契约正式化、长期化和农地规模经营存在一定程度背离。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中农户的契约选择与农户对农地的控制意愿强弱密切相关,农地控制意愿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户的禀赋效应强弱决定的,而农地产权认知是农户禀赋效应的重要决定因素。文章从农地转出户与转入户的关联性入手,构建了一个“产权认知——禀赋效应——控制权强弱——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提出波纹环形圈的决策理论,并以减弱农户对农地的控制意愿为桥梁,从调整农户不正确的认知、加快标准化合同拟定、积极发挥村干部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利益权衡的调节作用、加快培育村民主动投入到村级事务及村级产业发展的事业中来的组织性和自治性等4个方面提出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我国中东部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以湖北赤壁市和浙江嵊州市农地流转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两市农地流转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在流转速度、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等方面存在共性,而在流转水平、流转形式和流转约定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水平、市场意识、劳动力转移、土地依存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本文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路,以土地流转为核心问题,对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社会保障、再就业的意愿,以及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最终给出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农地流转开展社会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农地流转的基本保障,农地流转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发展新的形势下,基层政府要发挥在土地制度变迁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转变和强化政府职能。在农村土地流转体制变革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具体来说,在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必须合适地明确自己定位,优化现行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行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定位,加大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力度,发挥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在土地流转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地撂荒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引起政府重视。基于已有研究,提出农地撂荒分析框架:农地撂荒是农户在诸多局限约束下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选择,关键是局限的调查与分析,重点是对农地流转市场和基于农户劳动力和资金两要素替代的生产资料服务市场、农业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河南省某村季节性撂荒案例,考察其局限条件及局限转变成本,得出结论为该村撂荒最有效的对策是发展整合性的农资和农业劳动力服务市场,促进纵向一体化;而该村将要推行的"百亩种植大户"对策成本高、效果差。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省为例,基于647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地流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经营特征、农村金融市场特征4个方面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其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方向及强度,分析农地流转背景下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行为带来农户金融需求分化趋势,农地流转价格过快上涨对农户金融需求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快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已经十分紧迫,农户普遍面临缺乏抵押融资能力的困境。农地流转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分化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户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有效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则是当前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农地经营制度是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本体的,承包责任制虽是农地流转不可动摇的体制基础,但其初始设计与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和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基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分析,从两者冲突的对应性出发,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家庭承包制,建立完全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采取相配套的法律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安徽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意愿是影响农地流转意愿的第一大因素,而农民城市生活感知是仅次于户主文化水平的第三大影响因素,家庭劳动力负担率与农地流转意愿呈显著的负相关。此外年龄、家庭人口数、外出务工率和农户类型对农地流转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转变城市社保差别化供给机制,对进城农民"放权让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剖析陕西3个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践中存在的4个问题,提出了深化农地经营权流转的7个方面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