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90年以来,重庆市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通过以重庆市万州区、北碚区、酉阳县为研究样点,剖析了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和景观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运用回归分析和灰色动态预测GM(1,1)模型分析了样点主要地类变化的驱动力,并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向有利方向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6 ̄2006年辽宁省建平县土地祥查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其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效益情况,定性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定量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人口增长是建平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轨迹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9年辽宁省土地变更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了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辽宁省农用地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其中耕地和牧草地下降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对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起驱动作用的社会经济因子主要有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城市化因素。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推动辽宁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文中以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为例,从农民失地的原因、对失去土地的态度及失地后再就业的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影响及制约水土镇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从政府职能与政策、社会就业保障机制及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等入手,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 1990-2000 年建设用地变化和社会经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 1990-2000 年期间,北碚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比重以及人均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2)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经济非农化率、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3)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在后 10 年间将会继续增加,北碚区建设用地将稳定增长,万州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酉阳县也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 1990-2000 年建设用地变化和社会经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得出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 1990-2000 年期间,北碚区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大,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比重以及人均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2)北碚区、万州区、酉阳县建设用地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经济非农化率、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3)3个区县的建设用地在后 10 年间将会继续增加,北碚区建设用地将稳定增长,万州区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酉阳县也将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
在同城化背景下,基于RS与GIS,以2003-2009年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依据,开展了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研究。首先对醴陵市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然后从空间分异、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方面对醴陵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用地类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发展因子和农业技术发展因子是影响醴陵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剑阁县2007—2010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土地多样性指数等方面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并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剑阁县在2007-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为明显;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是剑阁县土地利用变...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影响全球变化的因素之一,位于中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是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为明显的地区。该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对农牧交错带的实地调研结果,将引起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因素总结为三大类18个影响要素。各要素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的因素均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有关。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驱动方向和程度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和具体农牧业生产过程。在社会发展中必须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利用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良性驱动,这种驱动的结果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地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否则,将会导致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提出土地资源的类型、结构和丰度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责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导致各级政府利用制度缺陷滥征、滥用农村土地。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土地的征用量急剧增大,征地中严重损害农村集体组织及失地农民利益,引发了政府与失地农民的紧张关系,影响社会稳定。对作为制度执行者的政府在具体的土地征用过程存在的行政失范行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规范政府土地征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靠依据,为正确的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本文在对酉阳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变化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县现有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以此对酉阳县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为后期的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论述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农民土地被征用带来土地货币化这一现象对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本观点是 :土地货币化对失地农民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加速了农村地区的贫富分化 ,同时也给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要在土地货币化背景下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对征地机制、失地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 ,包括吸收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提供的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来共同致力于土地货币化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多地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农业经济占有比重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对渝东南乃至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渝东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丰都县1997-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在定性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而对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近几年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效应显著,但是参照国家生态区的标准,丰都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价,量化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从评价结果中分析出该研究区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江北区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交错带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代表研究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并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势,为制定合理措施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法。(1)丰都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闲置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投入———产出水平是影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2)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以丰都县为代表的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均用地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自1996年以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9.
清初国家的统一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为粮食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人口增长、农村经济多元化、市镇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 ;就长江流域来说 ,下游与中上游不同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形成 ,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对宽松的粮食贸易政策 ,便利的水运交通等 ,进一步促进了粮食贸易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