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志》武功县淮水祠建置年代考李瑾河南大学中文系一、问题的提出古代渭水流域曾经存在过祭把“淮水神”的民俗,这一依据仅见于《汉书·地理志》武功县下有“淮水祠”一所的记载。这是一条孤证,除此而外的任何史籍都没有提及武功有过“淮水祠”的记录。兹转录《汉书·...  相似文献   

2.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蠡测——以《诸子略》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历来为学者所重视,有关研究著作甚多,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后出转精。该著强调《汉志》是一部汉代学者校雠东汉以前文献后的学术编目,只有从社会政教的角度去"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才能对《汉志》的著录体例有透彻理解。如《汉志.诸子略》各家的书目著录便反映着各家的学术发展史,而小说家书目之著录突出了小说家与黄老道家和汉代方士的关系,符合汉代小说家特点和作品实际。因此,《通释》对于学习和研读《汉志》,考察东汉以前文献和学术发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4.
论《汉书·艺文志》之不立史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志》不立史目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意义上的史学观念尚未成熟,比如《汉志》中史籍虽多,但却分散于各目之中;门类不具,史学体系尚未建立。而先秦史官传统更是直接影响了史学的成熟。在经学昌明的汉代,史学不可能脱离经学而独立。因此,《汉志》不可能将一门并不存在的学问立目。  相似文献   

5.
<正>《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此后历代相继仿效,称为"艺文志"或"经籍志"。而《汉志》中关于小说的定义也以其经典性和权威性长期影响着后人的小说观,后世很多人的观点是对《汉志》小说观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杜撰儒法斗争,大搞影射史学,把儒家搬作法家,法家搬为儒家,这样的例子很多,把荀卿说成是“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又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荀卿是法家还是儒家,《汉书·艺文志》早有明确的答案。《汉志》把《孙卿子》著录在儒家者流,从来就没有人反对过,因为《汉志》分别流派是比较科学的。《汉志》分别儒家者流的标准是“游文于六艺  相似文献   

7.
论慎到的势、法、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慎到及其在法家学派中的地位《史记·孟荀列传》载:慎到,赵人,曾游齐稷下学宫。慎到生卒年代已不可确考。《孟子·告子下》曾记载:“鲁欲使慎子为将军。”赵注:慎子名滑釐。焦循《孟子正义》认为“釐”与“来”通训,“来”与“到”义同,据此判定慎子名滑釐,字到。《汉书·艺文志》慎子条下班固自注:“名到,先申、韩,申、韩称之。”申不害相韩昭侯,卒于公元前337年。慎到如比申子早,也要长孟子若干岁。可是《盐铁论》又载,慎到在齐宣王和齐湣王时游稷下,比前一说晚了几十年。这里我们从《汉志》说。  相似文献   

8.
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小说的阐释出发 ,结合语源学、目录分类学的分析 ,阐明了“小说家”的内涵。同时 ,通过《汉志》小说家的著录、遗文及先秦、汉代相关资料的分析 ,指明“小说”作为一种文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规定性。最后 ,简略分析了《汉志》小说家的内涵和指称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说”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一词在《庄子》中首先出现,后为《汉书·艺文志》借用而成为诸子十家之一。“小说”一词的原始含义本来鲁迅先生早有定论,然而近些年又有学者提出异议。《庄子》与《汉志》中“小说”的含义有同有不同,均非指虚构性故事。但《汉志》“小说”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文体特征,为后世虚构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吴敬梓对释道“异端”颇为不满,在拙作《吴敬梓修先贤祠考》(载《南京师院学报》78年4期)中已曾提及。但因该文重点在于考证吴敬梓修复、祭祀泰伯祠的事实经过,以说明他的崇儒思想,而对他在《儒林外史》中不满释道的表现并未详加阐述,今再为文论说。在我国封建社会中,释道二教虽不断被封建  相似文献   

11.
1、史官演变考略《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案许君此训,本于《汉书》。《汉志》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志》之说,又出自晚周。《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故史官即记事官之说,由来尚矣,而历来鲜有疑之者。清季学者中,唯  相似文献   

12.
曾亚兰 《云梦学刊》2007,28(4):35-39
屈原作《湘夫人》抒发约黄昏而不见之哀怨,托二妃神话以寄犹冀一遇之意。杜甫步尘屈原,作《湘夫人祠》抒发湘妃祠破败荒凉之慨,借苍梧遗十艮以寓眷恋不忘之意。时代变迁,湘夫人祠庙貌沧桑冷寂,杜甫落魄楚地,谒祠凭吊屈原和湘夫人。其《湘夫人祠》犹近体中《湘夫人》。屈原与杜甫似乎命中注定要走在一起,两个冤魂,抒同一情怀,悲凉之身,沉同一条江。屈原《湘夫人》与杜甫《湘夫人祠》乃借他人酒杯以浇自己心中块磊,这是因为他们从湘妃苍梧遗恨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正是:湘娥即屈原,屈原即少陵。  相似文献   

13.
江西傩神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文《明代五种傩神考》(载《争鸣》(赣)1992年第2期),曾谈到江西在明代傩神庙或傩班祀奉的傩神,有欧阳金甲将军和傩神太子。这两位傩神的庙(祠),现仍保留在万载县、萍乡市和南丰县。最近通过考察得知,江西民间以往祀奉的傩神,尚有吴芮、明宣宗、东岳、岳王等。现在分别叙述于下,以对前文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秦人应是少皞氏族的一支,从以下几点作一探考: 一、主少皞之神:《史记·封禅书》和《汉书·郊祀志》皆云,秦襄公始为诸侯时(前770年),“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按照“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原则,秦人所祭少皞明为氏族神,或至上神兼宗祖神。  相似文献   

15.
<正> 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王逸是从《九歌》与沅湘巫歌间的密切关系来考察它的作者和写作年代的,所以得出了《九歌》为屈原所作,作于  相似文献   

16.
从《武功县志》的编纂义例探究康海的方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曾与李梦阳、何景明、王廷相、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著有《康对山先生集》、《(氵片)东乐府》以及杂剧《中山狼》、《王兰卿》等。《武功县志》是其撰修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志书。 康编《武功县志》,成于明正德十四年秋。吕经野、何景明先后为该志作序,盛称“绪理要会,粲然明备”,“覈事显义,用昭劝鉴”,堪称“志之良  相似文献   

17.
一、据《四库提要》卷三五《四书类一》载:“《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宋真德秀撰。德秀字景元,浦城人。庆元五年进士,中词科,绍定中拜参知政事。”今案:真德秀拜参政在端平二年,非绍定中,《提要》误。 考《宋史》卷四三七《真德秀传》称:“绍定四年,改职与祠。五年,进徽猷阁待制知泉州……。逾年,知贡举。已得疾,拜参知政事。”案绍定凡六年,次年改为端平纪元,《提要》之说本  相似文献   

18.
在对赋体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尽管《汉志.诗赋略》"杂赋"与《文选.赋》二者所面对的作品有多寡之别,但在分类做法与编次原则上有较多的相同点。分类方面,二者在以作品题材为标准的同时,还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为依据,为特殊赋类命名的做法也相似;编次方面,二者均从儒家的价值体系出发,以政教功用为原则。《文选.赋》的分类与编次当受到《汉志.诗赋略》"杂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楚天云雨不须疑──李商隐与女道士相爱的几首无题诗考析陶光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有些是写与女道士一段隐秘恋史的。本文即对其几首与女道士有关的爱情诗进行考析。这首先要从其长期被注家们曲解的三首《圣女祠》诗说起。一、三首《圣女祠》诗的启示第一首《圣女祠》诗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据日本学者山下寅次考定,谓《论语》编纂年代为纪元前479年(孔子卒年)至400年(子思卒年)之问(《史记编述年代考》附《论语编纂年代考》),这与杨伯峻先生“《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的论断不谋而合(《论语译注》)。这就是说《论语》的成书距今2300年。在2300年之前,我国就出现了儒学的开创之作。“这部书所写的人物,是以孔子为中心,在我国文学史上,以写一个人物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