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美政坛"左倾化"的美国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政坛"左倾化"是近年来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导致拉美左翼力量崛起的各种因素中,美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长期以来对拉美实行霸权主义引起了拉美国家的不满和反抗,近年在拉美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遭到失败,因忙于反恐而忽视在美洲地区的责任,加之在拉美推广的民主政治体制为拉美左翼执政提供了机会等,美国的这些政策行为成了拉美政坛左倾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以威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也是一种威权政体.然而国民党以党治国政治体制试图向民主政治转型是失败的,其原因是:社会经济、政治基础薄弱,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稳定社会环境;力量整合失败引发合法性危机;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负面因素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3.
1940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草案>(简称"期成宪草")的提出,是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爱国民主人士坚持抗战立宪并举,借鉴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首次尝试.本文运用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阐明"期成宪草"于当时必然流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它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文章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国民党统治下的民国行宪之艰难,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团结各民主党派,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民主宪政的斗争历程.  相似文献   

4.
目前,欧洲"第三条道路”继承了民主社会主义实用主义衣钵,使其理论主张与政策实践变成了一场新实用主义的政治表演.尽管在短时期内对巩固其执政地位有所裨益,但从长远来看,无疑会使民主社会主义传统价值受到侵蚀,从而,最终丧失其作为传统社会主义运动所具有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中的四个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二级学科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重要地位是和这一专业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与其他二级学科专业的关系决定的.从学科体系来看,这是一个新设立的专业,其特点是专业内容具有综合性;从与其他专业的关系来看,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紧密,其特点是专业内容具有交叉性.这一学科内容具有的综合性和交叉性,要求在这一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对日本逐步侵华、中国东北和关内的关系、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以及1935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外政策的转变的具体分析,批驳了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才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重新评价了"华北事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化"概念界说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文化"概念的界说,在文化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但这种界说历来又都歧见迭出、莫衷一是.从基本类型的视角来看,有描述性定义、社会性定义、主体性定义、功能性定义及历史性定义等.有机融合其可取之处淬成一家之言,把"文化"理解为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史上的"人化"与"化人"的整个互动过程和成果的总和,将有利于人们达成对"文化"概念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罗曼·雅格布森是西方结构主义的重要理论家,他把俄国形式主义首先提出的"主导"概念放在结构主义的系统观上进行考察,提出艺术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等级系统",艺术的演变不仅仅是艺术手法的简单替代,而是各种功能地位发生变化,新的主导代替旧的主导的结果.本文试图用罗曼·雅格布森的结构主义"主导"观来分析目前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解析"新闻等级系统"的变化形态.探询娱乐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娱乐化对整个中国新闻学价值系统的影响,力图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去重新认识新闻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的重大内容之一就是以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去反对专制统治,国民党宋教仁发起的颇具声势的政党政治奋斗就是其中的典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早期领导人经历了这次大革命政党政治的洗礼,民主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对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为了实现民主政党政治,民盟与中国共产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最后却遭到了国民党的镇压和解散。历史证明,西式政党政治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后期,美国为了应付国民党垮台后的局面,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逐渐远离国民党;而国民党蒋介石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同美国进行了反"脱身"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吴满有,是陕甘宁边区时期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缘于他,陕甘宁边区曾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吴满有运动";缘于他,著名诗人艾青专门创作了叙事长诗<吴满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诗<吴满有>的诞生对于解放区的文学转型,既是有益的尝试,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不断演进,经历了从"道统"到"悲剧"的转型过程.时至近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促成了中国叙事文学批评观念的现代性转型.对《<红楼梦>评论》"悲剧"批评观念出现的前因后果及其现代性转型的意义与影响的论证,需要从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在历史与文化的语境中加以考究.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表层化"是指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中,对法治形式和法治内容理解的脱节,所呈现出来的是对法治理解的表面化、肤浅化和形式化,尤其是对法治精神理解的空洞化.法治的实现是一个融合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法律文化的总体性进程.本文从我国经济、政治和法律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法治"表层化"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法治"表层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山舰事件”后鲍罗廷的思想动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舰事件"爆发后,面对蒋介石咄咄逼人的反动态势和强势行为,鲍罗廷不顾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的"对蒋强硬、撤出国民党"的策略和诉求,执意执行对蒋介石妥协退让的政策.其主要的思想动机就是从苏联的利益出发.意欲维持一个亲苏的、左倾的、强大的"广州政权".  相似文献   

1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既是孙中山思想的体现,也是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追求.但"党国"体制下的公务员制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保证国民党的政治利益.国民党的"党国"体制对人才的需求与公务员制度的"政治中立"原则相悖,造成了意识形态化标准与公务员选拔制度的两难,进而不可避免地使得国民党的"党化"标准渗入公务员制度.因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在承受"党国"体制的巨大压力下不断地扭曲与变形.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危机存亡的严峻形势下,各界要求国民党政府缩短训政,尽快实施宪政,爆发了民主宪政运动,作为国民党元老派代表的李烈钧在其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李烈钧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真诚继承者,他主张以民主政治改革推动全民抗日救亡运动,认为民主与抗日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他扶病奔走呼号,要求国民党政府实施民主、开放政权,其民主宪政思想和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今天,<甲申三百年祭>①让所有有识之士深刻反思我国历史治乱循环的深刻教训,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找到民主是跳出"黄炎培周期率"的新路.今天,又一个甲申年里,党中央在三代领导集体重视农业的基础上,将"三农"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代表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先进性;同时,也表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是跳出"黄炎培周期率"新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政治文化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地位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事实转型,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执政意识仍停留在“革命党”的思维上。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冲破坚冰、在观念上向“执政党”转型的开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理论上向“执政党”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9.
祝天智 《东方论坛》2006,5(1):84-88,104
学界对孙中山宪政理论的内涵及其国民党对它的背离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但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对国民党的影响却缺少深入的探讨.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是国民党统治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另一方面,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又是对国民党的有效制约,其中的民主成分为民主力量争取宪政民主提供了武器.对于孙中山的宪政理论,国民党既不肯也不敢抛弃,但也不愿实行,而是采取武力压制、不断开宪政支票和不断拖延相结合的办法,这使其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政党腐败是不得了的事”的判断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国民党从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革命党逐渐蜕变为只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腐败党的史实说明了腐败的巨大破坏作用,它使国民党丧失民心,败走台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了腐败的巨大威胁,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共产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成效显著.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巨大政治勇气强力推进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这将会对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