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口对国内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历来都存在着争议。利用1996~2000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有关数据,以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进口对不同工业行业就业、工资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对重工业22个行业的就业并不显著,但是对轻工业12个行业的就业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进口对轻工业的就业影响是正相关的;进口对轻工业行业的工资水平没有影响,而对重工业的工资水平影响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S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兴建 《统计研究》2010,27(5):18-24
针对行业工资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S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模型,说明了导致S基尼系数变化的三个因素: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与行业排序变化是导致行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职工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但是近期职工流动缓解工资差距的效果逐步减弱。为了有效控制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一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工资水平增长的不合理差异,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正常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最低工资标准对其它工资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攀比效应的均衡模型,并根据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对交通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高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对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等低工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也不同。总体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对平均工资变化具有极小的正影响,并且这种正影响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分析了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与集聚和垄断的关系.结果显示:行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拉动行业平均工资的上升,但当集聚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其对工资水平出现负向效应;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对于行业平均工资有一定的正向影响,经济规模越大的行业与隶属行政层次越高的行业工资回报也越高.研究还发现,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行业的平均工资,并且在服务业中存在一定的工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以及农民工与城镇工的工资差异等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学界的关注。本研究将依据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从岗位社会保障程度来估算农民工"应该得到"的工资补偿,据此从"潜在工资"的可比口径上比较农民工与城镇工的工资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6.
前一阵子,围绕电力、金融、石化、电信等行业高工资水平的消息不断爆料。这是一个典型的“宏观算大账”的题目,而且事关收入分配这个敏感话题,于是想对此作一番“解说”。如何解说?思来想去,觉得有以下两个问题需要说清楚:第一,这些行业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工资;第二,人们为什么对这些行业的高工资表示不满。  相似文献   

7.
为了向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定工资政策、编制工资计划和进一步改革工资制度所需的统计资料,今年下半年全将进行一次工资调查。这次工资调查的内容,大致有下面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如何观察今年工资改革后的工资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工资地区差异的原因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现汉化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的工资水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工资地区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缩小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发展小型企业(本文小型企业特指小型工业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具有突出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型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低成本。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具有工业竞争力的产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以1999年为例,小型企业人均工资仅为大中型企业的一半,因此劳动成本较低。小型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因此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也较少。以1999年为例,我省小型企业人均管理费用为4364元,是大中型企业的7…  相似文献   

10.
一、城镇居民生活现状 (一)城镇居民收入状况 1、城镇居民工资收入逐年增长、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为31609人,占城镇人口的38.5%。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15805元,比上年增长12.4%,工资水平在全区19个市县中占第3位。但也应该看到我市社会平均工资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受电力生产企业和金融保险业、大型国有企业的拉动所致,掩盖了低收入行业差距。  相似文献   

11.
能否用统计分组来反映工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统计部门对外公布工资状况习惯沿用了平均工资这一指标.在计划经济年代,职工的工资水平差距不大,平均工资基本上能够反映大家的工资水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再仅用平均工资这一指标就难以反映工资状况了,甚至可能掩盖收入差距巨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研究工资问题的现实意义工资是单位发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单位对职工进行按劳分配的主要形式。工资是城镇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部分。据调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收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71.4%,2002年达74.5%。工资在乡村劳动者的收入中也占一定比例。据调查,乡村居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也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31.2%,2002年达33.9%。工资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据测算,在企业的人工成本中,工资一般占60%左右;工资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工资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即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的…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对外开放与城市工资差距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1995~2006年我国5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对城市工资水平及工资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工资增长是否应该与CPI挂钩,对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职工平均工资和CPI建立模型,研究CPI变动对工资水平变动的解释程度,同时分析GDP和汇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职工工资水平增长与CPI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调整应考虑与CPI联动,但不宜与CPI直接硬性挂钩.  相似文献   

15.
朱峰 《统计与决策》2023,(15):85-88
技术进步使我国流动人口分别流向工资较低的非常规操作型职业和工资较高的非常规认知型职业中,导致就业极化现象。女性向上述职业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这理论上会缩小性别工资差距,但现实中该差距却保持稳定。文章基于Brown分解法探讨了这一矛盾现象。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流动人口转移到非常规职业后,降低了职业分割引致的就业性别歧视,提升了职业内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因此性别工资差距保持稳定;第二,流动人口的职业转移缓解了非常规认知型、常规型职业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第三,劳动力流向非常规职业提升了其职业内工资歧视的解释力度,加剧了就业市场上的职业内工资歧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力资本对产业聚集的作用.结果显示,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抑制了传统产业聚集.这主要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对人力资本有较高的要求,传统产业的要求则较低,同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工资水平也较高,高成本抑制了具有低附加值特点的传统产业的聚集.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提高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之一。工资问题,在我国的社会制度下,是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人级阶物质福利增长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为了经常提供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研究工资政策、确定工资水平所必需的参考资料,国家统计部  相似文献   

18.
钱雪亚  胡琼  邱靓 《统计研究》2016,(12):17-27
关于工资上涨的经济影响,相对于区域层面对低劳动成本优势的持续关注,面向企业的经验研究至今不多.本文从价格直接效应、雇佣规模效应、结构替代效应三方面分解工资水平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传导路径,运用浙江省第三次经济普查形成的制造业企业数据模拟各路径上的实际影响.研究认为:工资作为劳动要素的价格,直接成本效应是普遍而显著的,但当前工资水平尚未对企业雇佣规模构成广泛影响;人力资本水平显著影响着企业是否能以资本和技术等替代劳动,形成结构替代效应化解直接成本压力.面向未来工资继续上涨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着力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积累以改善劳动供给,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以提升劳动要素效率.  相似文献   

19.
贾朋  张世伟 《统计研究》2013,30(4):37-41
 依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提升对男性和女性工资的溢出效应可以分别达到最低工资的1.50倍和1.25倍;随着相对工资区间的升高,溢出效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最低工资执行力度越大,溢出效应越明显。因此,政府通过适当上调最低工资,同时加大对最低工资法规执行的监管,将有助于低收入群体工资水平的提高,进而有助于抑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20.
将影响城市工资结构的可观测和不可观测变量同时引入工资方程,推导出空间杜宾模型,进而以空间杜宾模型为空间计量模型选择的起点,探索符合数据生产过程的最佳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空间外部性划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城市空间工资结构影响显著。市场潜能对本区域工资水平的自我强化效应突出,并且对邻近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自我强化效应明显大于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技术邻近的专业化经济对区域内和邻近区域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自我强化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支持了MAR外部性;相对于直接效应,专业化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