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写作者或说话人直接或间接地把前代故事或诗文语句用于书面或口头作品以服务于传情达意的过程是用典,用典者所依据的前代故事和诗文语句是典故.对典故信息进行概括、提炼、选取而成的典故的代码亦即语言形式是典面或称典故词语.典面所表示的与出典语境密切相关而又与用典现实语境相合的语位义是典义.典故是形成典面、体现典义的基本出发点,因而相对于典面和典义来说,典故同时又是典源.基于同一典源.可能形成不同的典面和典义.讲究典故词语的偶对是用典的规律之一,借助这个规律,有助于我们识别理解典故词语.  相似文献   

2.
论典故词语及其使用特点和释义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作者认为,典故是被后世使用的故事和诗文,用典是由前代故事和诗文形成典故词语的过程。典故词语是由用典浓炼而成的词和短语的语言形式;典故词语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形式和意义三个方面;典故词语的释义方法有两种,即寻查典源和分析典源因素义。  相似文献   

3.
同形异源典故词是典故词语的一个特殊类别,是典源不同但字面偶合的一组词。从意义关系来看,有的相去甚远,有的意有关涉。因字面形式相同,理解时易造成张冠李戴,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别。  相似文献   

4.
由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所凝练的成语"邻女窥墙",在历代流传中派生出以"东墙"为核心的换喻式典故词语和以"邻女"为核心的隐喻式典故词语。两类典故词语在唐宋时期开始分流,"东墙"系列的典故词语在文人中流传,是艳情符号,在现代汉语产生后几乎成为死典。"邻女"系列的典故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转换生成"邻家女孩",得到公众普遍认可,成为约定俗成的公共俗语。  相似文献   

5.
典故词语的生成有一定的随意性。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择取典源的重要语素合成而得。典故词语在流传过程中,需要适应语言的经济原则,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来找到一个符合汉语规范的典型词语保存下来。典故词语规范化是其语音、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都逐渐成熟、臻于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事例着重阐述典故的构词特点,研究典故词的立目原则和方法。指出典故词是“介于词与语之间的非词非语”的一类,结构样式有的像词,有的像语。有偏正、联合、主谓、述补、述宾、状谓等多种。所有典故词基本都离不开入、地、物、事四大要素,由这些要素中的某两个或几个组成,也有少数借助语境只取其中的一个。事典词语往往结构松散,在立目上可取用典故要素提取的方式。立目时要注意尽量彰显典故,显示其与普通词语的不同,立目原则要根据词典性质而有所区分,注意方便读者对典故的查找,可吸取类书的特点,为词典编制人、地、物、事要素索引。  相似文献   

7.
英语典故性词语的来源与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英语中典故性词语的来源与汉译。根据来源,英语典故性词语分为六类:源于《圣经》;源于传说和神话故事;源于寓言故事;源于文学作品;源于风俗习惯;源于谚语。  相似文献   

8.
宋代已进入典故词发展和使用的衰微期,但墓志文中仍有较丰富的典故词,多语典词,以传承为主。用典特别是生僻典故的使用、文字俗写讹变以及泐蚀等都会影响志文的正确释读。已整理的宋代墓志文献中,误录典故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文献材料的有效利用和语言文字研究。具体校释宋代墓志中"实■""表■""俊■""捐■""卒■"等典故词语,需科学把握汉字俗变规律,深入探索典源出处,透彻理解用典之意。由此提出文字释读、典故语破解和文献校理相结合的碑志文典故词校释方法,为石刻文献整理、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典故研究是一个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学术问题。理清典故研究的历史现状 ,弄清典故的由来 ,典故概念的界定 ,典故与成语、掌故间的异同 ,典故词语的构成形式以及典源等诸方面的问题 ,对于将来典故学科的形成建立 ,也许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事过典故”即超越了过去利制所规定的旧例、常规.后人对“典故”一词的理解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指典章、制度.如南来郑樵《通志·总序》云:“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认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二是指诗文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故事、传闻、词语.我们所说的典故,一般是指后者.典故,就其来源可分为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主要是指来源于古代传说或历史故事.如唐李白《赠崔待卿…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新时期无疑是语言探索最积极、活跃的一个时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真正拉开了距离,它的身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美的素质、艺术的素质。汉语文学语言在实现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切换以后开始更多地具有了那种不可化约的文学性。从文学语言自身的特点出发,新时期作家给以更多关注的不是客观地描写生活,而是激发读者的记忆和想象,让读者在想象中创造生活。从这个角度入手,他们在句式和词语的变换、隐性夸张、语言的超常使用和语言风格的粗砺、杂色、审丑等方面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与汉族人口的流动迁徙有关,而且也跟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化和倡导有关。我国古代(特别是宋代以来)的白话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当时使用的汉语词汇和语法,因此,对这些白话文学中所见到的云南方言词语进行研究,或许有助于我们较为准确地认识云南方言形成的时期和过程。"着"字体现了云南汉语方言受到元代和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汉语语用影响的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语言在汉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通常可分为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种.汉文学作品的模糊性主要是由汉语本身的语言特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读者对原文的不同的理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论文的语言也应有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些作者写作科技论文不注意规范用词,致使语句艰涩拗口的问题作了一些剖析,论文认为科技论文的语言也要少一点枯燥,多一点美感,应该适当借鉴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写作技巧,遵循汉语中遣词造句的规律,使得科技论文的文理通顺、形象生动,更具可读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15.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6.
文学传媒视角的引入有助于探究后期创造社文坛地位确立的过程与途径,以及一种文学思潮成长为文学主潮的生产机制。后期创造社通过对《创造月刊》和《文化批判》等刊物的精心运作实现了“方向转换”,进而确立了后期创造社在中国现代文坛中的地位。但后期创造社的文坛地位在青年读者群中得到确立,并没有在文坛内部得到认同,其单维突进、惟我独尊的战斗的文化姿态与文学观念,使其“革命文学”破坏多于建设,口号大于实践,其价值也必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100年中,俄罗斯-苏联文学理论与批评曾经对中国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我们对它的接受却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在认识上也有偏差。回顾自“五四”前后至90年代中国文学接受俄苏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历史,考察它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接受、影响与转换,了解其中被我们所忽略与排拒的有价值的内容,认清苏联极左文学理论与批评曾经给中国文学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探讨制约上述接受史的文化原因,对于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及其理论基本格局形成的外部条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建设科学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的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英委婉语比较--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委婉语的相似性表现在忌凶求吉、避俗求雅、礼貌悦人及美化时政等方面;它们的差异性表现在同一事物,一方婉言,另一方直言,汉语因同音字和谐音字而产生的委婉语多于英语、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浅论王国维悲剧思想的本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因其浓郁的悲观色彩和过多的西方话语一直受到学界的批评。其实构成王氏接受叔本华悲剧理论的文化先行结构——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悲观主义思想才是重要的,同时王氏悲剧思想与晚明清初之际的悲观主义文艺观念确实有着诸多暗合相通之处,换言之,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并非西方话语的移植和搬用,而是有着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数字词是指那些在网络中出现并逐渐流行的阿拉伯数字符串。它们并未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较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文拟通过网络数字词与阿拉伯数字词的比较、分类、影响以及接受态度四方面的论述,使人们对其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