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晚唐著名诗人张祜以宫词、山水僧寺题咏诗享名。近年来,学界关于张祜生平、里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多成果,分析张祜诗歌文本,可以发掘出其诗歌情、理、趣三者交融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理论史、美学史以及美学资料、诗话选编一类的书出版了不少.它们对于黄庭坚的诗歌审美理论,或者无所顾及,或者顾及而没有抓到痒处,或者更从反面立论,说“黄庭坚忽略了诗的审美特质”,他的诗论干扰了“探索诗的内在审美特质”这一“宋代诗歌理论的主流”,是“阻碍文学健康发展的逆  相似文献   

3.
框架理论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理论是认知语义学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模式,然而关于框架理论的基本内涵学界似乎还没有定论。文章从框架理论的缘起背景、基本概念、应用举隅和现状反思几个方面对框架理论进行了重新梳理,并指出该理论存在的一些不足,以期对进一步认识和发展框架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谢枋得是我国宋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诗歌鉴赏家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诗歌鉴赏主要见诸《诗传注疏》和《注解二泉选唐诗》二书。谢枋得的诗歌鉴赏大体有宣扬忠义爱国思想、抒发个人心中感慨、鉴赏内容有所侧重、鉴赏方式不拘一格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三百余年间,诗家如林,诗集充栋,北宋有苏轨执牛耳,南宋由陆游唱高音,群星在灿,蔚然壮观。继大庸之后,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又一个繁荣的时代。宋代诗人广泛吸取了唐诗的精华和优点,经过努力形成了宋诗自己的特点,为中国诗歌史作出了贡献。宋三百年间,诗人之多,约以万计。至今仍有九千余人的作品传世,其中有诗集流传卜来的约七、八百种。宋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文人地位普遍提高,封建文化全面繁荣,印刷出版业空前发达等,都为宋代诗人大量涌现及其诗歌创作提供了条件0而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加…  相似文献   

6.
证明理论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对亚氏证明理论略予概括的评说,列举其九个方面的成就,指出其四个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精神、趣味,兴趣是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之后形成的艺术情味。兴趣与韵味有关。妙悟作为直觉的能力,表现为内省心灵,体验对象,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来的。妙悟是无数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和多种文化碰撞生成的果实。  相似文献   

8.
禅宗一反印度佛教对于众生有无佛性、能否成佛等问题进行严谨而繁琐的逻辑论证,鄙弃理性化的语言,主张“不立文字”,认为对于佛性体悟的心理活动和体验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具有个体性的,因而是模糊的、不定的。严羽的美学理论思维受到禅宗这种思维的影响,加之严羽所描述的审美心理活动和体验本身具有很强的非确定性,因而严羽的美学理论思维是“若明若冥,若空若灵,若寂若惺”的,呈现出非确定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 一无论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还是钟嵘的《诗品》,都是在与时尚风行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为了回答理论和创作提出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严羽“妙悟”说的提出也是如此。两宋诗坛诚如严羽所批评:“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看到何处”(《沦浪诗话:诗辩》,以下凡引此书不再作注)。正是在这“诗道之重不幸”的  相似文献   

10.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他继司空图“韵味”说之后提出的自己诗歌审美理论的“兴趣”说代表作。历代对严羽“兴趣”说褒贬不一,争论颇大。本文试就严羽“兴趣”说提出的现实针对性、“兴趣”说的内涵、“兴趣”说的艺术原则等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 一、“兴趣”说提出的现实针对性 北宋时期,宋诗经过欧、梅、苏、黄的开拓和提倡,显示了不同于唐诗的特色,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主流和唐人相比,突破了唐以前诗歌以“吟咏情性”为主要职能的传统,把原来许多不入诗的材料都写入诗中,而且写法上往往采用散文化的叙述手法和结构方式,以文为诗,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刘勰的《文心雕龙》,还是钟嵘的《诗品》,都是在与时尚风行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为了回答理论和创作提出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理论与批评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一个突出特点和战斗传统。严羽“妙悟”说的提出也是如此。后人可以指责严羽的“妙悟”如何玄虚、多余而没有必要,但却不能否认严羽的“妙悟”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强烈的批判精神,而不是回避现实的玄言禅语。  相似文献   

12.
晁说之是北宋学术史上比较有名的文人,他学识渊博、理学修养深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晁说之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现阶段对其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我国美学史上一颗闪耀着异彩的明珠.李泽厚这样评价它:“如果说,钟嵘《诗品》和《文心雕龙》还是与文艺理论混合在一起的美学;那么,司空图《诗品》和《沧浪诗话》就是更为纯粹的美学了.如果说,就文学理论的全面分析研究说,《文心》胜过《沧浪》;那么,就审美特征的把握说,后者却超过前者.”对“审美特征的把握”显然包括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妙悟说.中国古代美学对艺术的深刻悟性,使它达到了很高水平,但重领悟不重分析、重实用不重纯理论的特性又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严羽的妙语说与克罗齐的直觉说的比较,试图对《沧浪》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及其价值有所阐发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北宋庆历以来,诗坛以学习韩愈、李白诗歌风格语言为主。这种情形在嘉祐以后开始变化,李、韩的光辉慢慢褪隐,而杜甫的形象日益光大。熙宁以后,杜诗的经典化进程加快,终于在随后的元祐时代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诗?或者说,诗的本质特性是什么?这是历代诗论的中心论题。《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南宋严羽对诗的界说,对诗的本质特性的规定。严羽对诗的本质特性的这一理解,源于东汉《诗大序》。《诗大序》融合了前代诗论中的言志和抒情二说,并从先秦哲学中引入“情性”一词,用以规定诗的本质特性,形成了诗本情性之说。从此,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史上,便出现了主志、主情、主情性这三大派的鼎立。南朝刘勰、隋代王通、北宋黄庭坚等人,都继承了诗本情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严羽论诗,唯标"兴趣",以"兴趣"作为审视诗歌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兴趣"说也是他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概括。本文从"兴趣"说的含义、"兴趣"的获取途径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求获得最接近严羽本人观点的"兴趣"说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序跋说略     
“序跋”,在古文选家那里,是作为一大文章品类与其它文章品类并列的。其使用范围很广,“凡经史子集,诗文图书之类”,皆可作序作跋。序跋大都出于文人、学者、专家、名家之手,且多是精心结撰,所以序跋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写作要求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谋篇说略     
谋篇姚是谋划篇章,组织话语。在交际过程中,尤其是书面交际中,一般需要把许多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组织成话语和篇章,才能表达连贯而完整的思想,取得交际效果。因此,谋篇也就成了修辞学所关注的对象,成为修辞方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谋篇的主旨在于组织完整的话语篇章,明朗地表现一个中心思想,因此它所追求的是中心思想的显明性、话语的组织性和篇章的完整性,这也就决定了谋篇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分述于后。一、全局和中心言语交际时,一个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  相似文献   

19.
比较略说     
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比较无所不在。这种比较的存在 ,使事物的特征和价值得以确认。文化比较和历史比较的目的并非是只是判明优劣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克服缺陷 ,让人类明智。本组的六篇文章或探讨比较的理念 ,或分析中西传统思想中的底蕴 ,或评价中西方学者比较观念和方法的异同 ,或探讨异质文化共性的神奇折射 ,或评论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对于历史比较的启示 ,或分析、评价当今美国关于中国唐、宋史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比较的本质和方法问题。在这里 ,尽管各位作者具有自己的独特视野和个人的审美意图 ,但责任心和科学精神 ,以及无私的学术态度 ,始终是共同的衡量各种历史文化研究的客观标准。同样 ,尽管人们都认为比较只是一种方法 ,但下列文章却向我们表明 :它同样也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思想感情 ,一种探讨各种价值、制度、事件内在合理性的理念与利器。正因为这样 ,对比较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借此能够帮助我们确立公正的历史评判标准 ,能够提升事物原有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 ,比较也是一种价值学说 ,一种智慧 ,一种积极的、客观的价值体系 ,一种开放精神 ,一种帮助当今的人们在世界的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 ,形成文化互动的桥梁。这些 ,对于我们来说  相似文献   

20.
本色略说     
有明一代,戏曲批评特别发达,而在当时,论戏曲者无不言本色。本文试图从分析本色这一批评语词在更早时期的含义入手,探讨在明代曲体文学风格论中各家对本色的论说,见微知著,从而画出戏曲作为一代之文学是怎样一步步失去其独有的艺术旨趣走向没落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