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玉坤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7-71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个重要概念,一为语言游戏,二为生活形式。前者强调了语言的不确定性、非理性,后者则引入语用环境或是社会文化环境确定言语的意义。而性别语言研究也经历了从早期的性别二元论到后期的后结构派女性主义的性别观,文章从维氏后期动态的语言观以及对待模糊自然的日常语言的方法出发,借助维氏后期哲学里的这两个关键概念讨论早期性别语言研究即性别二元论存在的诟病以及后结构派女性主义对相对二元论的一些优势之处。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英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8-86
尽管对于欧陆现象学运动知之甚少,维特根斯坦还是在他于1929年年初重返剑桥之际独立地提出了一个他自己的"现象学"版本.他的现象学观可以被归结为这样一个信条:用一种所谓的"现象学语言"来再现被直接给予的现象乃是可能的,而同样的任务则是日常-物理语言所无法胜任的.但通过对于"予料"之本性的深入探索,维氏最后却不得不承认了:再现直接经验的任何尝试都会不可避免地牵涉到物理语言的表达式,而这种牵涉恰恰是以牺牲现象学语言的独立性为代价的.这一发现最终导致了维氏对于现象学的放弃. 相似文献
3.
王大为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4,13(2):5-7
维特根斯坦在现象学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深入挖掘,从现象学的还原和本质的还原等几个侧面揭示出他的哲学中所包含的现象学因素.从"语言游戏"理论和名称理论阐述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田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2):57-60
从现象学的方法来看,自然美既不同于实体对象与观念对象等一般意向性对象,又不同于艺术美等纯意向性对象,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领域。它是一个意向性结构体,自然对象的审美意味性与娱观、比兴等审美知觉方式在其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5.
杨宝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34-39
后期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概念研究”。作为概念研究的哲学对事实和概念进行了区分,并把目光投向关于这两者所作的陈述的方式,即经验命题和语法命题的概念建构。概念研究通过“语言游戏”来达到这样的目标:让语法命题与经验命题各如其所是,让物理学命题与心理学命题各如其所是,让描述性的语法命题与解释性的语法命题各如其所是,最终反对以物理学命题的表达式为标准来攻击和改造日常语言。在这个意义上,哲学“让一切如其所是”。 相似文献
6.
7.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3-31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基础主义与本质主义美学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以家族相似性理论消解本质主义,反对将美学概念化、知识化、科学化和心理学化,主张在语言游戏与生活意义之中厘清美的问题,申明美学是一种实践活动、一种人类自由的赋意活动。后期维特根斯坦不仅在哲学上提出了新的革命性思想,同时也开启了分析语言美学和日常生活美学之路,在美学史上也有着不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徐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5):42-49
后期维特根斯坦关注日常语言的实际用法,认识到其前期逻辑分析方法的不足,并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认为逻辑分析方法具有单一化、简单化、理想化等缺点,不能如实地描述日常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因而不能满足真正哲学研究的要求。他主张真正的哲学研究运用描述和综观的方法,对日常语言实际用法作语法研究,考察不同语词的实际使用情况,注意其中的差异和类似,消除对于语言形式的不同误解,最终达到澄清哲学问题的目的。尽管遇到一些误解与诱惑,但其日常语言分析视域下的语法研究对当代哲学研究特别是日常语言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大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实质徐大建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对本世纪的西方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这种哲学并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它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论述;相反,维持根斯坦的后期哲学著作中充满了难以捉摸的格言、警句、类比,甚而夹杂着古怪的虚构...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是研究意义意向与意义现实之间的关系,彻底打破传统哲学关于主客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儿童文学及其翻译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点和要求,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11.
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日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道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86-88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日常性体现在语言表达的矛盾性上 ,即语词虽表面上有意义 ,但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语词的自我摆设活动中。自我摆设活动所形成的个个事件因而带有语言游戏性质。这种游戏性质在此后的日常语言哲学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克服。奥斯汀、赖尔都是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王亚楠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15-17
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语言用法论,突破了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意义"指称论",认为语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主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握语词的意义,强调语言使用的规则,揭示了语言和人类其他行为间存在的多维的、动态的、交互的关系,将语言的具体使用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和语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用法论本身存在缺陷,否认了语言所具有的指称外在事物的功能,而过于片面和绝对,走向了语言意义理论的相对主义之路;用法论也不能解释元语言的话语使用。 相似文献
13.
陈道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21-23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借助于语言游戏这一概念,为语言言说活动寻找到在社会活动大背景下展开的规则。语言活动的规则让语言在使用中显露出其自身的意义,用语言来研究语言,最后形成的只能是语言游戏;语言游戏为语言活动可能犯的错误做了一次全面的尝试,这种尝试是成功的,它改变了社会思考的方向,而这就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社会学意义。语言游戏为社会创建提供语言的内容和原则更新的动力,提供开口讲话这一动作持续进行下去的动力,提供开口讲话的原初动力,这三种动力是社会在创建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语言游戏说的作用,在于治理语言堤坝中的蚁穴,他是加固语言堤坝的人,以免语言这一长堤形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语法病句为人所唾弃,因为在规范的语言交际中,人们认为它是信息垃圾,是腐朽的东西。其实不然,在一定的语境中,一些语法病句如果合理利用,就可以转换为修辞现象,从而增强言语的艺术魅力,提高其表达效果。因此,从语法与修辞关系的角度来探析,语法病句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5.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2)
文章从总体上对西方哲学作了审视,认为:哲学曾有过辉煌的时代,但由于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置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把哲学推进了孤立无援的死胡同,使哲学不仅脱离了具体的实验科学,而且脱离了人类语言活动的本身,以致于哲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哲学问题的合理性等问题不断地受到人们的质疑.当代西方哲学家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批判和反对,维特根斯坦不仅背离了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而且摆脱了传统哲学的思辨特征,为哲学树立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形象——哲学只是引导我们参与语言游戏的提醒物,这就终结了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整个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6.
江怡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9
《论确定性》是维特根斯坦晚年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做出了系统思考,在当代哲学中引起了广泛深入讨论,但在各种不同视野中也带来了许多误解。这里试图根据全书的四部分内容,提出一种温和的解释,即维特根斯坦是把确定性与怀疑相对立,而不是与不确定性相对立,认为确定性表明了不可怀疑,这与基本经验事实有关,而与我们的知识和信念无关,唯有知识和信念才会存在不确定的问题。不确定性不是维特根斯坦想要拒绝的东西,而是他试图在某些信念中安定下来的东西。他承认知识的不确定性,并建议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在我们的语言游戏中被实例化。通过与实用主义、克尔凯郭尔以及当代神经科学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维特根斯坦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思想,并不会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张金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9-13
维特根斯坦是自康德以来西方哲学史上对哲学的性质问题作深入思考的又一位重要哲学家。他在后期哲学中认为 ,以往哲学总是采取心理主义或本质主义的单一固定模式来理解日常语言 ,结果导致了哲学语言的痼疾。基于此 ,哲学的任务是 :既要全面了解日常语言所描述的问题 ,获得“全貌概观” ,又要依照某种具体情境 ,对日常语言停留在“家族相似”层面上的理解 ,以还日常语言丰富和真实的“游戏”本色。 相似文献
18.
江怡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5)
危机感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驱动力。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对西方科学危机的哲学反思,海德格尔忧虑的是西方哲学的危机,而维特根斯坦看到的则是西方文化的危机,他认为,拯救危机的处方就是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直接面对现实的语言游戏,纯粹地观察和描述语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这一处方并不能从根本上拯救西方文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高秉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
现代哲学的主体意识转向是由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的知性为世界立法和胡塞尔的存在在意识中的消融所共同完成的.而存在就是被感知最为简明地表达了意识自明性探讨的意义和价值,尽管它存在很大的质疑空间.对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辩护构成逻辑的诘难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为什么对象在感觉的杂多性和流变性中维系着自身的同一;二是为什么随后的知觉可以更正先前的知觉;三是知觉自身是非完善性的,知觉自身是非自足的和未能自我解释和自我辩护的. 相似文献
20.
曹典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5-8
胡塞尔认识到了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物理学的客观主义及其演变形式实证主义,从而把对哲学的研究转向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的根基。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独特的范式是先验还原的方法。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思辨的哲学方法,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方法论视野,现象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赢得了新的思想发展空间,能实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为人类的思想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