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难以进人中国主流新闻研究的视野,更少有人将之与中国的新闻奖做对比.新闻奖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该文另辟蹊径,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新闻价值、报道题材、思维方式、写作特点、奖项设置等方面入手,为我们打开一扇独特的视窗来探析中西传媒新世纪的价值取向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闻叙事语法指新闻报道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形态、逻辑与原则。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叙事语法的特征表现为:1.事件序列形态上呈现出核心事件复线与卫星事件藕型相交模式;2.事件组合逻辑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3.事件组合原则为揭露事实真相,呈现人生百态。这些特征是普利策新闻奖特稿新闻文本的属性使然,更确保了其新闻文本预警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纸新闻写作中暗含着不容忽视的文学审美追求。普利策新闻奖获奖文本中凸显出来的文学审美因素至少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印刷媒体扬长避短的必然选择、现代受众接受心理的客观需要、新闻文体源自文学的历史渊源、报纸推进深度报道的现实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多元文化主义的视角,以1979~2008年度普利策奖新闻特稿奖作品为个案,对普利策奖特稿长达30年的性别与女性形象传播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研究发现:普利策奖新闻特稿奖作品中的女性新闻人物多为受犯罪伤害和病痛、贫困折磨的女性,以弱势群体、下层阶级为主,呈现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整体形象,选题多与生、老、病、死相关,悲剧居多。其中不乏闪光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弱势女性的抗争进取和美好心灵。女性所受的伤害多集中在男性暴力、种族压迫、经济穷困、暴力凶杀等方面,暴露了美国司法系统的一些重大缺陷和社会救助系统的不完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对女性和性别传播重视,尤其是对女性生存状态非常关注。这种关注与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有极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1979年至2008年的普利策奖特稿奖作品以悲剧报道为主,具有鲜明的悲剧审美特色:注重表现悲剧中闪亮的人性光辉;悲剧报道的目的在于激发受众心灵深处的悲悯性、悲愤性和悲壮性;传达出一种沉思之美。普利策奖特稿的作者大都是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面对社会悲剧,能以强烈的悲剧审美意识加以报道。普利策新闻奖评奖委员会将这样的作品推上普利策新闻奖的领奖台,反映了普利策新闻奖评奖委员对新闻工作者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种赞赏和认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了传统新闻媒体的相对劣势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之后 ,提出了北京邮电大学新闻宣传媒体上网分两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 ,先把现有的报纸消息、图片新闻等搬上网络 ;第二步 ,逐步建立较完善的网络新闻宣传机制 ,办好网络新闻站点。为此 ,学校需要加强对网络媒体传播规律的研究 ,重视对网络媒体设施的投入并提高网络媒体工作人员的政治、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的崛起是世纪之交大众传媒领域最为深刻的一场革命 ,也是近几年来新闻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从“狼来了”的第一声惊呼 ,到“冰封的冬季”时的冷静 ,再到重塑“与狼共舞”的信心 ,反映出理论界在网络媒体研究上的三次转向 ,本文从这三个阶段梳理了近年来新闻理论界对网络媒体的主要研究观点 ,并指出了三个亟需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理论研究准备仓促、明显滞后网络实践 ,研究人员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功底不足 ,研究方法固守传统模式、缺少借鉴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特稿写作奖"起,特稿(Feature)导引了"报纸杂志化,新闻特稿化"的趋势,逐渐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特稿的写作,比较常见的是断裂行文式.试以南香红所写的特稿为例,以跳跃性、片断性和细节性这三个特点为切入点分析南香红特稿作品断裂行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新闻成为网络媒体传播意识形态的主力军。然而,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随之出现,如官方网络新闻媒体公众影响力羸弱,非官方网络新闻媒体辅助不力;网络新闻受众群体扩大,复杂性增加,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受威胁;网络新闻"把关人"职能缺失,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复杂的网络环境等。有效利用网络新闻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官方新闻与商业新闻的互动传播;提高议程设置的能力,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加强教育与完善法制法规并举,全面提升网络新闻"把关人"的道德认识、意识形态认识;进行价值理性的引导,提高国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第29届成都新闻奖评选工作于2012年2月28日落下帷幕。2011年度成都市优秀新闻获奖作品也于2012年3月16日出炉,在纸质媒体送评的60篇稿件中,共评出一等奖7件、二等奖13件,三等奖20件。这些作品在价值导向、时代意义、表达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特色。本文以此次评选出的一等奖新闻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新闻报道在成都市的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体现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