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传开 《江淮论坛》2005,1(5):54-58
马克思是在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氛围中登上哲学舞台的,因而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马克思始终站在时代实践的高度,批判地审视一切传统哲学,并最终冲破了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樊篱,创立了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即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解释人,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并注重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系列著作中完成的.这个逻辑进展的过程与马克思哲学创立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熊彼特的文集<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从预言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导师四个角度,对马克思或马克思学说做了一个相对完整而概括的论述.本文对此略做管窥.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观,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形成明确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在时问上是重合或同序的,在逻辑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力量前提和方法论原则.面对全球化的浪潮,马克思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观,对于今天的"全球化"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价值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日益依赖他人,但在现代分工体系中与他人日益疏离,这种"现代性"困境,引发思想家对交往意义的重视.马克思认为,人只有在交往的世界性的普遍发展中,才能超越动物的生存条件,从而超越这一困境.不同于当代交往哲学,马克思以"关系"为本体,从人的本体活动层面,说明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获得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成为现实主体,以及通达他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突出了人与人在劳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交往,从人的需要的"相互性"视角,对社会交往"相互性"作了哲学概括.本文认为,对社会交往"相互性"合理性辩护的根据不应是唯经济的,同时还应得到政治、法律、道德上的正当性辩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篇章里,重温了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完成了的人道主义"是通过不断社会改造,取得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邓喜道  卢太耀 《学术探索》2001,(Z1):131-133
本文认为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一书在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及其本义两个方面误解了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并不是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的产物,而是从市民社会揭示人的生成、实现而产生的结果;是一种从实践活动来理解感性世界和人的生成、存在、发展和解放的新哲学.恩格斯的误解根源于他直观的反映论和物质本体论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7.
<57-58手稿>并不是一部脱离其它社会领域抽象研究经济现象的纯粹经济学著作,而是马克思经济学和哲学结合的典范.第一部分,提出马克思写作<57-58手稿>的理论基础是新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并考察了部分西方经济思想家对马克思经济学中这一基础的领悟和理解;第二部分具体考察了在<57-58手稿>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方法论体现;最后,本文认为<57-58手稿>的内在精神和研究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方面具有重大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建国 《江汉论坛》2001,1(9):35-3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蕴涵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新精神和真精神的纲领性经典文本.<提纲>从阐述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入手,论述了哲学基本形态的理论特质及其功能差异问题,说明了马克思哲学是拥有改变世界功能的主体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彭兴伟 《兰州学刊》2004,23(3):70-72
本文试图将席勒与马克思作一个比较研究,着重介绍了席勒的<美育书简>和马克思的<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很多学者都把<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作一部美学著作来读,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因此这也不是比较的着眼点.两位思想家追求自由的共同理想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19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论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内涵.以此为基点,从历史性、必然性和相对性三个方面逐一论述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相对的和动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