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国革命中之孟雪维克主义》(以下简称“《争论问题》”),是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分发的公开批评陈独秀、彭述之右倾机会主义的重要论著。《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记为1927年2月,周永祥《瞿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瞿秋白为了宣传中共六大精神,根据他提交给中共六大的书面政治报告《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改写而成,现收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标明的时间为“一九二八年”,没有月份日期。姚守中等说:1928年“夏秋在‘六大’后,把政治报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改写为六万字的通俗读物,并在莫斯科出版”(姚守中等:《瞿秋白年谱长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这里的政治报告书名应为“《中国革命与共产党》”)。这里说“夏秋”改写,不知何据是夏还是秋,抑或夏秋间,也不明确。中共六大…  相似文献   

3.
许广平在《鲁迅年谱的经过》(见《宇宙风乙刊》第三十九期,一九四○年九月出版)一文中曾说:《鲁迅年谱》是“三个人执笔,许先生总其成”。她引用了许寿裳给她的一封信:“年谱第一段(自一岁至二十八岁即至一九○九年)已由岂明兄[按:即周作人]编来,……第二段(一九○九一一九二二)[按:“二二”疑为“二五”]由裳动手,……至于民十五(一九二六—一九三六)至逝世十年间,则请弟代续,将来署名仍用裳名可也。”就是说,《年谱》中一九二六—一九三六年部分,许寿裳请许广平执笔。这部分也的确为许广平所写。许广平在文中曾提及许寿裳把《年谱》的第一、二两部分寄给她看,并把这两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瞿秋白为了宣传中共六大精神,根据他提交给中共六大的书面政治报告<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改写而成,现收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标明的时间为"一九二八年",没有月份日期.  相似文献   

5.
正新版《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一卷首页插图瞿秋白照的页后"瞿秋白简介"中存多处问题,笔者现指出并加以商榷。"1928年去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和共产国际六大,当选为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按:这里的"中国中央政治局  相似文献   

6.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该刊资料室收集整理的《沈从文研究资料目录之一(1924—1948年)》。这是近年来关于沈从文研究资料中较为详尽的一份目录(共计七十条)。但仍有一些遗漏,现根据笔者收集到的1926—1947年关于沈从文研究资料的目录做如下补充,供有关研究工作者参考。 《闯仔穷祸哉》(记者)——《世界日报副刊》1926年8月1日第2卷1号。 《闯祸以后》(亦文)——《世界日报副刊》1926年8月5日第2卷5号。 《代表了“骆驼”》(周作人)——《语丝》1926年10月第89期第5册合订本。 《沈从文(传略)》(沈岳萌)——《日出》1930年第1期。 《国内文坛消息(十七则)》(小萍)——《读书月刊》1930年12月1日第1卷第期。 《沈从文论结婚》(朱雯)——《申报·自由谈》1933年1月8日。 《最近之沈从文(青岛通信)》(式烨)——《老实话》1933年8月21日第1卷第3期。 《沈从文的偏见》(马儿)——《新垒》1933年10月15日第2卷第4期。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底几个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作者阿多那斯基,译者石夫,1923年3月1日发表在中国旅欧党团组织在巴黎编辑出版的《少年》第7号,1924年8月1日再次发表在中共中央在上海编辑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3期。关于这篇译文的作者"石夫",国内有关成果至今尚无明确结论。至今有两部著作提到了该译文作者。一是姚守中等编著的《瞿秋白年谱长编》,在1924年8月1日这天写到:"同日翻译普列汉诺夫的《辩证法与逻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几个规律》两篇哲学论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二是朱钧侃等主编的《总想为大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青年》最早发表的新诗,现有的一些现代文学史及论文中,一般都沿用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的说法:《新诗第一次出现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作者三人,胡氏之外,有沈尹默刘半农二氏;诗九首,……”因此往往把四卷一号(1918年,1月)“三巨头”的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始作,新近出版的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也是如此以为,而且特地作了这样的说明:“1917年《新青年》第3卷第4期上虽已有  相似文献   

9.
“苏老泉”是苏洵之号,还是苏轼之号?自来就有争议。自宋以来,多有称苏洵号老泉者。甚至有将苏洵文集《嘉祐集》称为“苏老泉”文集的。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的苏洵文集(东莱标注老泉先生文集》十二卷,是宋代吕祖谦编,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吴炎刻本。由此可知宋代吕祖谦就称苏洵为“苏老泉”了。另,《苏老泉文集》十三卷本,有文十二卷,诗一卷,并有凌蒙初《苏老泉文集序》和凡例、本传,是明代凌蒙初的朱墨套印本。  相似文献   

10.
吴海林、李延沛编《年表》(黑龙江出版社1981年版)于北宋朱松、刘子羽生年附缺,谨为补订。朱松的生年该书第197页对朱松的生年付阙。朱松是朱熹的父亲,可据朱熹著述中考其生年。按:《朱文公文集》卷94《皇考吏部府君迁墓记》谓朱松“十三年(绍兴)三月辛亥卒于建州城南之寓舍,年四十有七”。其卒年绍兴十三年即公元1143年,据此逆推,朱松当生于公元1097年(北宋绍圣四年丁丑)。刘子羽的生年该书第197页对刘子羽的生年亦付阙。  相似文献   

11.
《鲁迅书信集》的编者在编校、整理本书时下了很大的工夫,纠正了过去书信编刊上的一些错误,考订了一些书信的写作时间。但还有几封书信的写作时间有误,现试作补订如下: 一、第16封——致许寿裳,署“八月廿九日”,应作“五月廿九日”。这封信中说:“顷蒙书,祇悉,……《新青年》第五期大约不久可出,内有拙作少许。……”(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下同) 此处提及的“《新青年》第五期”,当为四卷五号。本期《新青年》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出版。鲁迅收到后,于六月十七日寄许寿裳。当天的《鲁迅日记》(以下略称《日记》) 记有:“上午寄季市《新青年》及二弟讲义共一卷。”  相似文献   

12.
1921年秋,我党第一个出版机关——人民出版社.就将署名孔剑明译的《法兰西内乱》列入了“马克思主义全书”十五种之一。1922年7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马克思主义学说》一文,引译了部分《法兰西内战》。1930年在《萌芽月刊》“三月纪念号”上,为纪念马克思逝世四十七周年和巴黎公社六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 三十岁 二月十七日 编就《瞿秋白论文集》,并写了长篇《自序》。 二月二十二日 上海工人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瞿秋白坐镇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的暴动指挥所——启迪中学——指挥。 二月 写就《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的著名小册子。四月,在武汉公开出版。瞿秋白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前途、动力、领导权、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小说月报》第十七卷第七号(一九二六年七月)开始连载,同年十二月第十七卷第十二号续完。署名舒庆春,自八月号起,改用笔名老舍。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年《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新青年》第7卷第2号 1920年1月1日按:诸家目录著录皆同。《美利坚之宗教新村运动》李大钊《星期评论》第31期 1920年1月4日按:《张传》未著录年代日期,另又著录一题为“《美州的新村运动》《人道月刊》第2期1920年”。《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卷一《送沈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仅为校“疾”、“子不”三字。据《文苑英华》二册卷二七八第1411页原诗,尚有“室”作“堂”、“掉”作“棹”之异文,为李氏所未校出。我以为“室”作“堂”无关紧要,不校亦可,但“掉”作“棹”对理解全诗关系甚大,决不可漏校。诗题中之沈秀才即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见《长江集新校》附录  相似文献   

17.
1923年10月,胡适在致友人的一封信里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这三个杂志各自代表了什么时代,胡适在信里未做说明。我现在对《时务报》和《新民丛报》所代表的时代也略而不论,仅对《新青年》以及接续《新青年》的《向导》及其所开创的时代,做一简要的论述。《新青年》月刊原名《青年杂志》,于1951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创刊,1922年7月终刊,共出版了9卷54号。第一、二、三卷由陈独秀主撰。从1918年1月第4卷1号起,改  相似文献   

18.
《古风》(一作悯农)二首是中唐新乐府诗人李绅早期的重要作品,对于研究李绅的创作以及后来与元白发起的新乐府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其编年,研究者看法不同,如卞孝萱先生发表在《安徽史学》1960年第3期的《李绅年谱》把它编在贞元十八年,而卢燕平《李绅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则编在贞元十七年。那么  相似文献   

19.
《药》试析     
一《药》写于一九一九年四月,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五月《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五号,现收入《鲁迅全集》第一卷。这篇小说以一九○七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被杀的事件为背景,反映了一九○七年至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现实。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把侵略魔爪伸进中国,清朝统治者则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地剥削、愚弄和镇压人民群众,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但是,中华民族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对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  相似文献   

20.
自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除创办有《新青年》、《响导》、《前锋》、《劳动周刊》、《工人周刊》、《先驱》、《中国青年》等刊物外,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后,为适合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还指派瞿秋白创办和主编《热血日报》。该报创刊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四日,社址设在上海宝山路。报为十六开,每日四版。每日除有“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