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政府在新加坡设置的领事馆,是它在海外设置较早的一个领事馆。1877年,清朝政府任命当地侨领胡璇泽为领事,建立了驻新加坡领事馆。清朝从闭关锁国进而认识到要在海外设置领事,英国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又让清朝政府向新加坡派驻领事,这是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的。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一些特点,也反映了清朝政府从严禁华侨回国,迫害回国华侨到企图设领护侨的转变。然而,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清朝政府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东南亚华侨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晚清朝野对外认识的不断变化,东南亚的华侨问题也逐步受到晚清政府的重视。其间,以郭嵩焘、曾纪泽、薛福成等人为代表的早期驻外使节,对华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的护侨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东南亚广大华侨的利益,在晚清政府的华侨政策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确定华侨国民身份、加强华侨社会管理和吸收华侨资本等政策的实施,是其华侨政策从禁侨、贱侨到护侨、重侨的转变。其影响是改变以往华侨与晚清政府两者断裂之关系,加强了华侨与祖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联系,同时华侨社会因之得以整合和统一,这些都有利于华侨对晚清政府政权的政治认同与对祖国之归属感,有利于华侨基于共同文化而认同于中华民族、从而发展民族国家意识。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政府保护华侨的问题上,目前较多学者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而笔者认为,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晚清政府却能一改历代中国政府敌视华侨的政策,积极推行保护海外华侨的各种措施。1861年总理衙门的正式设立则是清政府在保护华侨问题上所作出的一种具体实践之一。此后,保护海外华侨成为清政府对外交往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如遣使、海外使领馆的设置等,其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因此,对于晚清政府在保护华侨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一、在国内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1月清政府正式设置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作为办理各国交涉事务。总理衙门的正式成立是晚清政府护侨活动的大事之一,此后护侨活动及使领人员的奏派、要求,统由总理衙门调处。总理衙门的内部机构在涉外上分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五股,其中,“法国股掌办法兰西、荷兰、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巴西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保护民教及各岛招用华工诸事”,“美国股掌办美利坚、德意志、秘鲁、意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时、丹麦、葡萄牙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办保护华工等事”。由此可见,总理衙门肩负保护华侨的职责,且...  相似文献   

5.
近代国家外交护侨的主要措施是建立领事馆。随着晚清朝野对华侨认识的逐渐转变,保护和利用华侨成为清朝华侨政策的主要内容。南洋在中国周边地区具重要战略地位,也是华侨聚居之地,应当是清朝设领的重点地区。但由于朝廷对设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动不力,且外交人才缺乏、驻外使节布局失误和外交事权分散等,因此屡误设领时机,导致在晚清时期中国所设的45个领事馆中,在南洋地区仅设立7个领事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薛福成人生经历的探析,揭示其侨务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内容,从而说明其护侨主张对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关系的变化和清政府内部发展的客观要求,遣使出洋已成为必须。于是1868年清政府派出以美国人蒲安臣为首的代表团访问欧美。蒲安臣使团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它有益于清政府设领护侨,改革传统外交礼仪制度,并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潮汕地区中英交涉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代英国驻汕头领事馆档案资料,考察了英国在汕头的开港、设领及汕头新关的开设,潮汕人民的抗英活动,英国在潮州府城设领,潮州总兵方耀与英领事的关系,以及英领事被殴打等事件,以期促进对近代潮汕地区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近代外国驻汕头领事馆及领事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近代外国驻汕头领事馆及历任领事生平问题的研究,对于近代汕头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蔡家常先生在《潮汕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602页所撰“外国驻汕领事馆”一条主要介绍了设领背景,列举了9个国家曾在汕头设领,并考出了这9个国家领事馆的汉文名称及今址,还考出了7个国家领事馆的开设年份,并附有英领旧址照片。本文认为设领的不止9个国家,比蔡先生多了4个;且蔡先生所考这7个国家领事馆的开设年份并不准确,本文认为有的更早。限于篇幅,本文的考证还只是初步的,望有关专家学者能作进一步的补…  相似文献   

10.
国籍法是近代西方法制文明的产物。鸦片战争前 ,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国籍问题并不是统治者关注的话题。 19世纪中叶 ,随着观念的转变 ,清政府开始向海外遣使设领 ,对华侨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政策。由于制定国籍法采取的原则不同 ,在华侨身份的界定上清政府同荷兰等国发生了严重分歧 ,使清政府在南洋等地的遣使计划一度搁浅。为争取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维护国家主权 ,在广大华侨的积极呼吁下 ,清政府同荷兰等殖民国家进行了不懈的外交斗争 ,催生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它的颁布是我国法制史、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我国侨务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关于缅甸华侨的最早记载,似只能追溯到元代,即十三世纪末①。到了明代,南洋航路已开,我国人民到缅甸者逐渐增多。至清代,不仅缅甸华侨人数又有增加,而且在缅甸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 清代缅甸华侨增进了“胞波”情谊十七世纪中,明、清政府更迭的内战曾出现向海外移民的高潮。清朝政府对人民的反抗所采取的严厉措施,更使人民流向海外。为了切断对郑成功的接济,满清政府恫吓广东、福  相似文献   

12.
1897年清政府就在荷属东印度的设领问题,与荷兰展开了交涉。这既与当地华人、华裔遭受殖民当局迫害有直接关系,又是中国早期外交官设领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吕海寰作为清政府的首席代表,纵横捭阖,对该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作用。虽然设领尝试最终未能实现,但它为1911年在荷属东印度设领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中国人发现澳洲的说法,尚未有确据。中国人对澳洲最初一点模糊认识,是西方传教士介绍过来的。明代载籍称澳洲为墨瓦蜡泥加。1866年和1876年,我国载籍才出现澳大利亚和新金山两个地名,19世纪中叶以后,在澳华侨日益增多,排华事件屡有发生。1878年,中澳官员在伦敦进行最初的接触,谈及中国在澳洲设领问题。在澳华侨于80年代也多次上书清朝政府要求设领保护。但由于英国殖民者的阻挠,直到1908年中国的总领事馆才在墨尔本开馆。  相似文献   

14.
明治时期日本外务省向世界各国派驻领事,这些领事发回的报告便于日本社会各界了解各国的商情,有针对性地调整其国家政策和经营策略。这其中有大量涉及到包括烟台在内的中国各口岸的贸易报告。研究日本驻烟领事的报告,并与东海关税务司的海关记载作对比,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和洞晓晚清时期烟台贸易的实况。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连云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简称《侨法》)等侨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侨务法规及配套政策,尽力维护华侨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扎实做好爱侨、护侨、助侨等各项工作。近三年来,归侨侨眷等主动送感谢锦旗9件,海内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感谢635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考察1879年美国驻广州领事林斡协助广东当局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购炮的个案,以探讨清末美国驻华领事制度在实际运作中所呈现的具体面相.林斡作为中间人参与购炮事件反映了美国驻华领事制度在实践上的复杂性.此外,本案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广总督刘坤一在广东海防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主导权,以及善后局和机器局等地方机构的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17.
薛福成,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和维新思想家,1890—1893年出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在出使其间薛福成代表清政府于1894年3月1日(光绪二十年正月二十四日)与英外部大臣劳思伯力签订了中英《续议滇缅等界务商务条款》,英国除让出科干等地,并归还车里、孟连两土司全权外,还同意将野人山穆雷江北英国驻兵的昔马地区三百平方英里的地界,穆雷江南即阳  相似文献   

18.
梅宝的嫁期     
毛姆英  刘瑾瑜译 《可乐》2010,(10):47-47
乔治是英国派驻缅甸的公务员,有一年回英国休假时与梅宝订了婚。按照计划,等乔治回缅甸安顿停当后,梅宝就来和他会合。然而,麻烦事接二连三出现:先是梅宝的父亲去世,接着战争爆发了,再后来乔治又被派到别的地方。过了七年,梅宝才得以动身。乔治把事情都安排妥当,准备等她一到就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1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华侨统战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历时态看,党的历代领导人为团结广大华侨、归侨和侨眷,建立了广泛的华侨统一战线,相继提出了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的华侨统战思想;从共时态看,90年来党的华侨统战工作实践经验包括,党的领导是华侨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是华侨统战工作的宗旨,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是华侨统战工作的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华侨统战工作的中心内容;从现时态看,要最大限度地把华侨团结起来,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0.
当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浴血奋战的时候,当国内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为保存反共实力而消极抗日的时候,在缅甸有一支中国的远征军正协同英军共同抗日。那便是一九四二年三月至五月的缅甸战役,即是滇缅大会战的第一阶段。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一九四二年三月上旬攻占缅甸仰光,然后分兵向缅中和缅北进攻。在仰光危急时,国民党政府以第五、第六和第六十六军编组为中国远征军,先后开入缅甸,支援盟军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