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杰 《领导科学》2001,(5):18-19
群众集体上访问题,是当前信访工作的重点,也是信访工作的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集体上访,怎样妥善处理集体上访,是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结合远安县的实际情况,本人就集体上访问题作一点粗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特色的罢工法律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我国现阶段罢工现象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1.我国现阶段罢工及类产业行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罢工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以1996年为例,1996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企业职工集体上访和罢工事件815件。第二季度发生集体上访和罢工事件1244起,涉及职工80121人(其中罢工310起,涉及职工37338人),事件数和人数分别比第一季度上升了52.6%和50.5%;比1995年同期上升了18.9%和23.1%。第三季度共发生企业职工集体上访和罢工事件1269起,涉及职工66630人(其中罢工313起,涉及职工人数35766人),虽然人数比第二季度下降了16.8%(减少了13491人),但事…  相似文献   

3.
一、造成职工集体上访的原因 1.矛盾的积聚.职工集体上访的发生从表面看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其实它像一个重症患者一样,有一个长时间积聚的过程.如三梭公司职工上访,就是企业改制后又收回国有,职工入股股金问题没有解决,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工资、三金问题,本来是正当合理要求,但多年得不到解决,职工心理憋着一股子气,2004年4月因工资发放不及时而成为导火索,激怒了职工,造成职工罢工打横幅到市委、市政府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4.
邓水松 《办公室业务》2001,(1):31-32,30
<正> 本文所指异常集体上访,是指5名以上上访人员一起向党政机关反映共同性问题时,不是依法进行,而是采取种种非正常的行为,如缠访、谩骂、围攻接访人员,限制接待人员行动自由,围堵机关大门,围堵交通要道,集体在机关大门口静坐,行凶打砸机关办公设备,严重影响党政机关正常秩序等。 异常集体上访行为,是集体上访基础上的一种更激烈的方式。在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后,这种方式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是难以避免的。各级领导必须引起  相似文献   

5.
李武武 《领导科学》2002,(21):24-25
我曾在政府某局分管信访工作,多次接待和处理了基层单位群众突发性的集体上访,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更多的是从中悟出许多处事的道理和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感到对待群众集体上访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一、形势上再分析再预筹 从总体来看,尽管我们系统信访总体形势不错,但影响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访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完全的遏制,信访总量居高不下.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仍然比较多,而且有些上访人提出的要求不切合实际,情绪十分激动,不听从规劝,围堵在机关门口,有的冲击领导办公场所,严重干扰了省局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日渐增多,群众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由于群体上访的广泛性、突发性、动态性、明朗化等特点,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酿成更大事端,危及社会稳定,制约改革和发展进程。如何妥善处理新形势下出现的群体上访,成为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待群众集体上访应做到“七宜七不宜”。  相似文献   

8.
群众集体越级上访,最令基层干部头痛.几十人、数百人打着标语,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直闯上级政府,静坐,堵门……为了阻止事态发展,一些基层领导不得不半路拦截,或动用公安、消防人员,甚至与群众发生直接冲突,弄得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很坏.  相似文献   

9.
丁言 《领导科学》2003,(17):39-40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各种社会利益在不断地重新调整,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不断显现。部分群众的不满情绪和利益追求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集体上访这一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大幅度增加,已经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群众集体上访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分析当前群众集体上访的社会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造成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步伐,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受种种障碍的制约,国家…  相似文献   

10.
当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等异常上访增多是信访工作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虽然在客观上是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一种反映,是这个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的一种反映,但是应该看到,在主观上,基层领导在群众初访时的接访态度不够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信访工作中,接访态度表现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信访工作的成效。从2004年笔者驻京接访、劝返的84名上访对象的情况来分析,他们在基层都有过初访,没有一个人的初访是直接到北京的。84名上访群众中有69.2%对在当地初访时基层领导的接访态度不满意。据他们反映,基层领导接…  相似文献   

11.
龚新民 《领导科学》2003,(17):22-23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做好接待群众集体上访工作尤为重要。如何统筹兼顾、正确引导、切实处理好群众集体上访工作呢?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关键是要“治本”。抓源头,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群众集体上访,其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欠周密,超越群众经济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或不按政策和规定操作,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利益。二是干部作风存在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工作飘浮、行为不廉、方法简单、办事不公,从而激起众怒。三是群众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些群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信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各级政府、各部门在集体上访的处置和化解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也解决了大量的问题,但上访量却不降反升。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全面推行了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力争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效、有力地促进形成和谐稳定、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但是,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工作还不能够完全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诸多的信访事件仍时有发生,较大规模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群众信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存在的问题(一)信访形势:呈现集访化、极端化、高位化趋势第一,集体访占主体地位。近年来,到党政机关进行集体访的频率高、规模大、人数多,占据了信访活动的主体地位。其中涉军人员、原计划外民师、民工讨要工资和云南青海支边人员等集体上访的居多。第二,信访问题相对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第三,部分信访人员观念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二是愿多不愿少,三是上访不上诉,四是选择敏感时期上访。  相似文献   

15.
《决策探索》2009,(11):7-7
一是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二是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畅通和拓宽信访举报渠道,进一步优化信访举报环境。认真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认真做好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盲目决策、随意作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引起群众上访的问题。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一些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信访评估。要通过倒查责任促进落实。今后凡是发生集体上访的。要一律倒过来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前,群众信访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发性、群体性的特点。一是从信访形式来看,有书信、走访、电话、网上投诉等多种形式,其中走访所占比重最大;二是从信访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劳动社保、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特殊群体待遇等方面,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三是从信访规模来看,集体访占了较大比例,有组织的跨乡镇、跨部门的串联集体上访不断增加,上访过程中的过激行为不断发生;四是从信访层次来看,无序、非理  相似文献   

18.
被推倒的人     
杨少衡 《决策》2012,(5):95
小说《谁被推倒于地》里有三位基层领导干部,分别是县委书记柳和平,县长宋凌和副书记游胜国,三个人有着各自来历,在同一个县班子里共事。这一年中秋节,他们所任县突发群体性事件,数百农民集体上访,去了市政府。当时柳和平出差远在北京,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新县社会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被授予"全国信访系统优秀集体",实现连续13年无赴市以上集体上访,组织信访工作也连续多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单位.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组织信访工作,笔者通过实践探索,阐述一二.  相似文献   

20.
<正> 近两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调整,加之我州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而信访活动相对集中活跃,且呈多元化特点。具体表现为“三多一难”,即信访总量增多,每年上升10%左右;群众越级上访增多,尤其是赴州、省、京上访人员增幅较大;集体上访、异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