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实践美学的主体性到后实践美学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主体性 ,主体性是启蒙时期的哲学、美学思潮。主体性美学不能解决审美作为自由的活动和真理的体验何以可能的问题。因此 ,现代美学必然转向主体间性。后实践美学是主体间性美学 ,它把存在不是看作主体对客体的支配 ,而是看作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的共在 ,审美则是这种主体间性的彻底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发生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向 ,而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本来就是主体间性的。在 80年代确立了主体性后 ,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理论应当开始主体间性的拓展。主体间性文学理论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 ,不是把文学活动看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征服 ,而是看作主体间的共在 ,是自我主体与世界主体间的对话、交往 ,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同 ,因而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对生存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是在何种意义上将自己的哲学称为“唯物主义”的?它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哲学有何区别?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表现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从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入手,能够获得满意的答案。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感性”理论的批判,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感性直观”,确立“感性活动”的原则,并把感性活动看作人的生存方式;从感性活动观照物质,从而建立“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感性活动本体论“,它开辟了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追寻“存在”意义的道路,从而完成了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凸现了新唯物主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美学是意识美学,它以主客对立的二元设定为哲学基础,因而近代意识美学是主体性美学.现代发生了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转向,但产生了片面强调身体欲望、抹杀精神性的偏向."健全的身体美学"必须建立在主体间性基础上,从根本上突破心身、心物对立的哲学框架,建构主体间性的身体美学.这样,具有古典主体间性的中国古代美学就具有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技术哲学史,人们一般将它分为三个代际:第一代技术哲学源于前技术哲学史发展;第二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经典技术哲学;第三代技术哲学(和正在兴起的第四代技术哲学)可被称为当代技术哲学.可以说,技术哲学历史表现为一种从实体理论到间性理论的发展线索.把技术间性理论作为当代技术哲学的一种发展方向选择,是对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和客体间性概念的极大发挥.  相似文献   

6.
主体间性是指认知主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相互交往和交流的特性,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主体性的超越和深化.中国进入21世纪后,受哲学主体间性研究的影响,对于教育主体的研究开始进入共存与互存的天地--从师生孰为主体转向师生如何共为主体,即主体间性的平等对话.主体间性维度下的对话不仅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更是一种理解过程和认识过程,语言是主体间信息和意义的传递手段,意义不是主体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体间形成的.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是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7.
存在哲学与思辨哲学的理论分野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存在哲学与思辨哲学的理论分野也正是西方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的本质区别所在。存在哲学否定思辨哲学将人的存在逻辑化和概念化的倾向以及将人归结为理性的思想实体和认识主体的观点,把人的存在视为一个动态的充满矛盾的生成过程,这一生成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未完成性,它不能为抽象的哲学思辨所把握,而只能为与存在个体相关联的具体思想所关照。  相似文献   

8.
论梅罗·庞蒂的“身体—主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罗·庞蒂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身体—主体”问题是其哲学的核心。梅罗·庞蒂通过他的代表作《知觉现象学》的分析得出:身体(body)不是一个物,一个东西,我们不能象看待事物一样去看待人的身体。身体不是广延的实体,而是意义给予的存在。身体具有主观性特征,身体是主体,所以称“身体—主体”(body—subject)。在梅罗·庞蒂看来,“身体—主体”超越了传统的身心对立的二元沦。我们不能把身体归属于物质序列或精神序列。“身体—主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身心的融合是看不见的。然而,在表达这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时,我们又不得不采用二元论的术语。严格来讲,我们应该创造一些全新的概念去表达和描述这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思维运动主体不是人脑,而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人脑看作是思维运动的主体,虽然肯定了思维运动主体的物质性,但却忽视了它的社会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理解现存世界和人的思维,把实践看作“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将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确立为思维运动的主体,从而在思维运动主体上实现了物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虚拟是人们构成可能与现实之间的中介与媒质,是从现实中的不可能的可能性向抽象的、现实的可能.主体间性是虚拟哲学对传统实践观的"真实"挑战,它突破了现代哲学中人与对象间的基于改造和被改造的活动而激活的认识与被认识的活动的领域.由现实性向虚拟性过渡,是当今时代哲学主题的转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宪法具有根本法的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但宪法是否还是公法却有诸多疑问。从其他大陆法系和地区的现行立法和理论来看,宪法仍然具有公法属性。从美国宪法的发展来看,其宪法只规范国家行为,具有实质上的公法属性。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宪法具有公法属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电磁介质受力中的一种错误,并给出了各向同性电磁介质表面所受的电磁力和合力的普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毛细管柱SE-54柱,气相色普法测定氯乙醇的含量。面积归一法测定氯乙醇相对含量,标准偏差为0.33,回收率为98.6%~99.8%。为氯乙醇中控及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具有高度变异性,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是难点。本文描述了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引起的SARS、禽流感的冠状病毒特点,希望能为进一步这一病毒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及初步探讨了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王的名称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祖母的名称王母,男子中的强力人物因其同王母的性关系成为王父并随着家庭的出现成为祖父.王母王父因其辈份、势力和能力上的原因成为氏族组织中的领袖,于是王获得社会领袖的意义.王字的写法可能源于古人祭日用的玉版或玉串.远古时巫因在祭祀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世俗的行政管理成为世俗领袖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作为最高行政领袖的作用和地位突显,巫成为王权的附属与工具.  相似文献   

17.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8.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截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当防卫的规定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关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应解读为自我保全、优越利益以及法确证原理。否定防卫挑拨成立正当防卫应从挑拨者基准说、被侵害者基准说和防卫者基准说三方面进行把握。第三人为保护挑拨人利益实施防卫的,成立假想防卫;被挑拨者对第三人实施攻击,第三人自己以及挑拨者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实施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唆使、帮助正当防卫行为的,不应评价为共犯予以处罚;利用他人正当防卫杀人,不成立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是成立杀人罪的教唆犯。数人共同实施防卫行为的,是否防卫过当,应进行相对性、个别判断。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了中国民法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与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民法的诉讼时效和国外民法的消灭时效本质上相同,并且通过对国外消灭时效适用对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消灭时效的立法政策,立法政策决定了时效的效力规定;对象与效力之间具有逻辑性;立法技术上,以请求权为适用对象,能和消灭时效效力规定桓和谐是较佳选择。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现实,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对完善我国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的规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