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指出,柏拉图在他的中期对话中构造了一种有关知识及其对象的理论,其中心是“理念论”。《美诺篇》通常被认为是其中期对话的开始,它所关注的正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问题,因而可看作“理念论”的一个重要导论。柏拉图为此而提出了著名的“回忆说”。本文试图通过对《美诺篇》的细致分析,达到对这一学说积极含义的哲学理解,并说明它在柏拉图思想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阐述了一种德性正义论.这种德性正义论的要义在于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统一,灵魂转向的教育是个人正义的实现之路,而哲学家的社会实践则是城邦正义的达成之径.柏拉图的德性正义论至少具有如下教育意蕴:“认识你自己”,奠教育之基;求真向善,固教育之本;师者示范,行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3.
《克拉底鲁篇》是柏拉图关于语言哲学的一篇对话,旨在解决名称的正确性问题,即为了获得正确的名称我们究竟应该选择自然论还是约定论。柏拉图认为名称具有"教育和区分"的作用,由于名称的这种工具性,柏拉图在命名问题上经历了强化的自然论—弱化的自然论—弱化的约定论—强化的约定论这一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在《会饮篇》这篇对话中从对"爱"的赞美,到对具体美的分析,最后提出的关于"美本身"的观点。这种美的相论对西方的美学文艺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柏拉图《会饮篇》中的关于"美"的观点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层面进行了相应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与其他希腊哲学家一样延续了神话的主题,不同的是将神话拆解成了一个个元素,建构了理式论,有关爱神和美的讨论是它的组成部分。《会饮》篇描述了在爱神引领下,通过"学习"和"了解"逐步达到"以美为对象的学问"的自我救赎之路;《斐德诺》篇描述了在爱神"凭附"下,通过"迷狂"和"回忆"逐步升抵"美本体"的被拯救之路。对于柏拉图来说,本真的知识是美的知识,高尚的爱是对美的爱,美学就是哲学。  相似文献   

6.
在《斐多篇》中柏拉图基于人们拥有“相等”的概念对“学习即回忆”进行了论证,但论证错误地将逻辑在先混淆成了时间在先。在《美诺篇》中柏拉图试图利用苏格拉底与美诺的僮奴的对话实验证明“学习即回忆”,然而实验所涉及的知识属分析性默会知识,它的获得过程本质上在于发现蕴涵于认知主体相关显式知识中但又不曾为其所意识的默会知识,并将其转变为显式知识。僮奴实验虽未能证明“学习即回忆”,但其中所涉及的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过程对当代组织知识创造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分析性默会知识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分析性默会知识向显式知识的转变,即组织知识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认知主体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精神现象学》中以意识为对象提供了辩证法的经典范例。如何把握黑格尔的辩证法,历来见仁见智。伽达默尔认为“黑格尔对辩证法深度(dieTiefe)的把握是前无古人的。”①由于“柏拉图的辩证法是黑格尔经常想到的榜样(dasVorbild)”②,这就可使我们比较黑格尔的思辨与柏拉图的对话来把握黑格尔的辩证法。1  辩证法:最高等级的理性知识。比较黑格尔的思辨与柏拉图的对话,必须从探讨柏拉图意义上的辩证法开始。辩证法的概念首先出现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此前的柏拉图的对话基本上是在复制苏格拉底的观点。与…  相似文献   

8.
《国家篇》《政治家篇》《法律篇》都是集中反映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的代表性对话。柏拉图的哲学是理性的,而政治又与习俗相关,理性与习俗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为调节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柏拉图必须对理性与习俗的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话中,柏拉图以习俗“承载”理性,在保护哲学的同时,努力将常识世界纳入理性的规则中。其政治哲学的建构路径便分为理性“体验”和对政治生活的“表达”。两条路径分别对应了对话中的哲学家被要求的双重生活,即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但自始至终,在柏拉图政治哲学中,人类最高的活动依然是理性的哲学思辨,而非建基于习俗之上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9.
确认人的主体性,建构基于普遍理性的知识与生活,是苏格拉底哲学的基本主题.他的德性论以知识论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之确立为核心,开始于自我的理性反思,而展开于自我之道德实现.无论知识还是实践,都贯穿着理性的逻辑.正是这种强调知识论、伦理学与存在论相统一,洋溢着理性精神和乐观主义的哲学,超越了智者派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深刻改变了希腊哲学的思维轨迹,推动了希腊哲学的人文转向.  相似文献   

10.
德性与良知的关联是中西哲学共同的重要主题之一,但这一主题往往只在伦理学的界域内得到阐明,而未从存在论层次上深入探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于良知的生存论分析为我们敞开了一种新的视域,他对于经验与先验良知论的批判使我们有必要对于中西哲学中的德性与良知的关联予以重新审视。只有从生存论的视角区分经验论、先验论与存在论良知这样三个维度,才能在此基础上探索中西哲学良知论的思想轨迹并作出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德性     
德性是个体在把握自我或处理人际利益关系过程中稳定体现出来的向善品性.作为人存在的必要精神形式,德性由多种积极的道德心理因素组成,以趋向善行为目的,是支撑个体的可贵精神力量.德性在社会生活领域具有驱动经济增长、保障政治生效、引导科技造福及促进闲暇有益等功能.在仿识典范中让个体自觉知善、通过净化环境激化人们自愿亲善、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以实现自然向善是培育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德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优良道德品质及其实现(即美德的养成)的伦理学学科。美德伦理学自身的价值合理性及其复兴的趋势对当代大学生美德教育有诸多启示。本文在对美德伦理学的缘起和复兴等理论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关于当代大学生美德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德性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但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显示:德性之维与德性之路二者之间存在着鸿沟。以德性为政治理念的政治实践并没有实现德性的价值规定,笔者对人类的德性之维和德性之路进行了深深的剖析和反思,希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实践之路能最终走出这种两难的境界,使人类过上一种积极的符合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自1958年英国哲学家G.E.M.安斯库默发表《现代道德哲学》一文以来,德性伦理在西方伦理学界迅速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德性的诠释是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之间斗争的核心。研究德性的不同诠释,我们能够认识德性概念在德性伦理中的重要性,也能通过对德性的不同诠释,深刻理解道德的本质构成,进一步认清伦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 ,它对伦理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 :一方面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 ,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 ,另一方面 ,在道德问题上他却不是诉诸“建构理性” ,而是主张一种“教化理性” ,即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 ,认为在道德上 ,理智德性表现在它能为行为提供正确的原理 ,能进行实践的思考、推理、谋划 ;伦理德性则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相似文献   

16.
化道德为德性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性乃人之为人之根本,德性是人类现代社会有序之根基,德性是个人人生价值确定的标志.德性是一种良好的内在的个性品质,而道德则是社会对个体品质的外在要求.因此,如何化道德为德性,就必须选择有效的途径.本文认为情感体验是化道德为德性的关键环节,心灵的成长重在体验.因而,必须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尤其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要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重视利用学科隐性德育资源,进而使道德内化为德性,使德性外化为德行.  相似文献   

17.
在追求善的生活过程中,为了避免直接民主引发的"多数暴政"和僭主政治对直接民主的恶意利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炼出了善与正义之关系的理论。柏拉图侧重于通过正义的哲学王或法律使善的理念现身,亚里士多德侧重于通过具体的公正谱系使正义现身。善与正义的关系本无优先性之分,但由于罗尔斯重述"正义优先于善"的论断,在反驳罗尔斯论断的过程中,社群主义重述"善优先于正义"的论断,使得善与正义的优先性之争成为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美德伦理学是一种美德中心论,在这种伦理学中,品德、美德和行为者居于中心的、决定的、主要的地位,而道德、规范和行为则处于从属的、次要的、被决定的地位。它的论据,一方面在于:做具有美德的人比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更为根本、更为重要、更具决定意义;另一方面则在于:美德是评价一切行为正当与否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公正作为德性——亚里士多德公正德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性就是品质。亚里士多德把公正德性定义为公正品质,认为它是公民行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事情的品质。公正德性是一种个体德性,但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德性,因此可以称之为“非个体的个体德性”。把公正解释为介于纯粹利他主义和纯粹利己主义之间的品德是错误的。罗尔斯的公正理论视正义为制度的首要价值,对亚里士多德作为德性的公正提出挑战,同样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孔子创立的“仁学”,体现在政治领域就是“德治”。孔子德治学说源于对殷周以来“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孔子的德治思想体系中,“仁”学是德治的思想基础,重视发展生产,提升经济是德治的物质基础,以民为本是德治的基本前提,正己正人是德治的关键,德教为先则是实现德治的理想手段。孔子德治学说的合理内核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