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共情是分享和理解他人情绪并对他人处境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中的性别差异受到了社会心理学、演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关注。尽管研究者们对共情性别差异的意见尚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来自主观报告、行为实验、心理疾病分析和生理心理学测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还是表明共情确实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可能直接来源于个体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化过程,以及个体信息和情绪加工心理特征的差异,共情的性别差异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包含激素水平和大脑机能在内的生理基础的差异,而共情中性别差异的最终原因也许可以追溯到演化上的性别原型。  相似文献   

2.
研究日语的性别差异时,不仅在男性语和女性语的性别差异上作研究,还有必要研究日语成语的性别差异.为了进一步理解日语的性别差异,拟通过日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对比方式探讨两国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了解成语的文化内涵,达到正确使用日语成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性别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分析了会话行为中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旨在促进两性交际积极、有效的顺利进行以及跨性别交际的和谐发展和语言学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恭维语一样,恭维应答语也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话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已将性别差异纳入到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之中.在他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以当代百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从应答策略和性别差异两个角度探讨汉语恭维应答语中同性别和跨性别间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展示了语言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语言与性别研究的主要成果,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在看到英语语言中性别差异的同时,提高跨性别交际的能力,避免发生误解和伤害。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针对高校学生学业成就方面性别差异进行的调查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用调查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当代大学生在学业成就(主要指学习成绩)方面的性别差异,并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本文还就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期望高校男女大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美国选举政治中女性选民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性别差异(gender gap)"现象一直是美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话题和"性别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从美国历届尤其是1980年以后总统大选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性别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在4%-12%的范围内波动),但是这一现象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本文结合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针对女性选民在2004年大选中的作用、美国历届尤其是1980年以后总统大选中的"性别差异"现象以及"女性选民"和"性别差异"现象对党派之争、竞选策略、以及美国政策中有关性别问题的突显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将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运用于外语教学与科研领域,凸显了外语教育与研究的深层次发展.行为学上的外语听力性别差异并不完全来源于神经机制的差异,预设触发机制将可以尝试从磁共振和听写临场处置能力等因素中挖掘性别差异在外语听写时功能彰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性别与科学调查研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与科学问题正在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问题.科学研究中的性别差异和"女性在科学中的缺席"现象已逐渐引起科学界的重视,促使研究者对科学研究中的性别差异存在的根源进行多角度探讨.本文围绕"性别与科学"主题,以高校在读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调查女研究生作为"圈内人"对科学研究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的认识和感受,来探究"女性在科学中的缺席"的主客观原因,并寻求积极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对103名3-6岁幼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对各年龄阶段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中亲社会行为类型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各年龄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幼儿亲社会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2、幼儿亲社会行为总体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就每个类型的亲社会行为来看,分享和安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他行为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经常会以性别及性别刻板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性与性别的研究在不断增多,并发展出了四种主要的研究取向:(1)将性别作为被试变量;(2)考察男性化、女性化和双性化的个体差异;(3)性别图式理论;(4)将性别看做一个社会范畴来进行研究。以这四种研究取向为线索来组织内容,可获得对性、性别以及人格领域有关问题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情绪性人格维度反映的是个体在做事和人际交往中表现急躁和直爽的程度。本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情绪性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情绪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的情绪性倾向更高,年龄越大,情绪性程度越低,工人农民与行政管理者和教科文卫人员相比情绪性更明显,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情绪性倾向,而急躁(耐性)和爽直特点的"双高者"和"双低者"也有明显的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认为,个体的时间认知取决于包含人格特征在内的多种因素。已有研究不能有效地考察不同性格类型的被试在时距估计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75名A/B型性格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估计法与产生法探讨了A/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估计法3种时距长度条件下,A型者比B型者估计的时间更长,差异达到边缘显著;(2)在产生法2种时距长度条件下,性别与性格类型的交互作用呈边缘显著,A型女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B型男被试产生的时距比B型女被试短;(3)在被试可以自由操纵的休息时间环节上,A型性格者的休息时间显著长于B型性格者。表明A/B型性格特征对时距估计具有影响,而B型性格对时距估计影响的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的事物指向、他人指向和自我指向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所有的人格特点都会被编码进自然语言中去,而与人们对事,对人,对已有关的词汇中就包含了人们的事物指向,他人指向和自我指向的特点,从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中各出的中国人的事物,他人和自我指向特点,分别由三个,六个和五个因素组成。文中还报告了大学生和在职人员以及性别在以上14个方面存在差异,这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格结构的行为归类假设与中国人人格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中西方人格概念的词源和内涵的分析,人格内容可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包括个体的外显行为、内心体验、动机和神经生理基础等四个方面,不同层次之间存在密切的交互关系;文化对人格的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由于对行为含义观察角度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人格结构的特点也是对文化意义的直接反映.以后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对人格、行为和适应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汉族和藏族大学生在心理品质上的差异。研究采用问卷法,从认知、能力、情绪、意志、态度和性格特征五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汉、藏族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特征上存在着差异,在情绪、意志特征上有更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成教学生在四种英语课堂活动中的焦虑水平以及性别、个性、语言水平和努力程度等因素对其语言焦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受试在所有课堂活动中焦虑水平偏高,在非形式教学活动中焦虑程度最高.其中语言水平造成了最多的焦虑水平显著差弄,个性差别引起交际类非形式教学活动的显著差异.性别和努力程度未带来任何显著差异.这些研究结果有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性格研究的理论和概况,分析了学习者性格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并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针对学习者性格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外语教学策略:一是选取和学习者性格长处相一致的教学策略,即匹配策略;二是针对性格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式教学的策略,即有意失配策略,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相得益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学生人格偏常发生率以及性别差异,对中学生正常人格特质和人格偏常特质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和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对扬州?常州和合肥地区3所中学1 350名高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结果:①中学生10种人格障碍的阳性发生率为3.6%~41.1%,最高为强迫型是41.1%,最低为反社会型是3.6%;某些人格障碍分型阳性发生率存在性别差异?②大五人格5个维度中,在神经质?宜人性和开放性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③大五人格特质与PDQ-4中人格障碍各分型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中学生存在一定比例的人格偏常问题,男女存在差异?中学生大五人格5个维度与PDQ-4中各人格障碍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独立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与自立涵义相近的一个概念.从西方学者提出的关于独立的界定、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对独立概念的反思等可以了解到西方的独立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独立与自立的异同,得到以下认识:(1)自立与独立是在不同文化、经济和政治条件下产生的不同人格构念,差异的关键在于自立是一种辩证性的人格特征,是独立与依赖对立统一的结果;(2)自立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下来的有现代生命力的人格构念;(3)自立和独立都是涉及多种心理成分和多个领域的复杂人格构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