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先民赋予自然景观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照,山水审美逐步从某种社会功利性走向较为单纯的娱悦心理活动。山水画以其完善超妙的笔墨技法、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主题、内美静参的生动气韵、黑白相生的空灵妙境等独特的文艺审美特征,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画家在山水画中寄寓的主体精神与自然时空和谐交融的人生感悟,迄今依然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作品哲学的确立彭修银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被古希腊苏格拉底确立以后,美学问题就一直由它出来回答。然而,美学之谜就象一个解不完的方程式,一直缠绕着哲学家们,使得他们在这个是非之地不断地寻求解答美学之谜的最新原则和途径,从而在两干余年美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精神分析作品的概念,旨在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描写的小说有所区别,像精神分析批评一样,精神分析的作品也认为,文学像其他的人类活动一样可以体现潜在的动机和意义,文学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可以是无意识的过程,主张揭示文艺创作的无意识内容与特征,反映的多是压抑和受挫的主题。由于这种区别,精神分析作品表现出一些与一般作品不太相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的本质,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文学艺术是客体对人的影响的结果,也是主体对客体审美感受的结果,即人的能动的审美创造物。当然,文学艺术并不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摹拟,而是对客观的  相似文献   

5.
新诗越来越难读懂,这几乎成了老一代诗人和诗歌读者的普遍抱怨。我认为,新诗发展至今七十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几种表现形态,最终摆脱了诗歌创作的表象化倾向,并朝着诗美的纵深领域急速地开进。在新时期到来之前,现代新诗的审美倾向基本上是推崇社会美的特质。这种审美的心理社会因素使诗歌不得不日益远离诗的本质,从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6.
文艺美学的根本问题,是文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文艺对于现实的作用,也即文艺在社会中的职能。一是现实对于文艺的作用,也即现实在文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赵一东 《阴山学刊》2007,20(1):47-49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性决定其审美性。表情美、意境美和象征意味是其主要的审美特征。音乐舞蹈艺术的时间空间性、戏剧电影艺术的直观性和综合性,也是其重要的审美特点,后者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宇宙意识是最高层次的一种精神现象,它是最典型意义上的世界观,也许它是潜在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意识,但是积淀在最深处的,你可能一时捉摸不到,却不能漠视它的存在。因此,我们研究中国的审美文化,不能不首先探索宇宙意识对审美的渗透和统摄。 一、作为一种特殊宇宙观的“天人合一” 宇宙观最根本的问题是:一、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古代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一致的,但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是“道”,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天人合一”。其实这两个问题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道”是“一”,天人同一个道,所以天人可以合一,换句话也可以说,天人合一,其前提,其基础即是  相似文献   

9.
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叶,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大地上兴起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文艺批评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战线,发挥了排击旧事物、催促新事物产生的功能,大呼猛进。它的锋芒,直指林彪,“四人帮”设置的种种精神枷锁,直指以宣扬“文艺黑线专政”论为中心的《纪要》、直指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另方面,在理论上恢复和发扬了革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10):129-137
"十七年文艺"鲜明的国家、政党组织特性,形成了文艺话语的一体化特征。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下,文艺创作不断想象和建构新中国形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鼓与呼。文艺发展的组织化体现在文艺生产方式的体制化保障,文艺家的体制化,生产资料的国家控制和调配,由此实现了文化统制。作为新中国精神发展的主要形式,"十七年文艺"清晰地烙上了时代政治的印记,以诠释新政权的合法性,书写民族战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意识形态教化的有效性,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塑造了系列新人形象,形成了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学经典,巩固了党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有一些文艺工作者发表不少"新美学"之类的见解.在分析、讨论这些见解时,我们遇到了以下三个问题: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能不能离开民族优秀传统?照搬西方现代主义算不算创新?开创文艺新局面该不该连马列主义美学基本原则也冲破了?其实,这都是些老问题.六十多年前,列宁在领导苏联人民创建社会主义新文艺时,也曾遇到这些问题,并在理论、实践上作了科学的回答.今天,我们重温这位伟大导师辩证的文艺发展观,对于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是有启发意义的.一有一种意见认为,"传统的美学观念"同社会主义新文艺是不相容的;只有"打破"我国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以及  相似文献   

12.
把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文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出发,借用社会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研究文艺,这是人类对文艺现象进行社会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人们常说的文艺社会学。 文艺社会学涉及文艺与自然环境、种族特性、社会心理诸方面的关系,涉及文艺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等。作为一种思想,可以说它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法国的斯太尔夫人、圣·佩甫等人的  相似文献   

13.
一 纵观中外艺术史,在它每一页辉煌的折皱里,都闪现着更叠嬗替的新物种。如古典主义的悲喜剧,如明清的市民小说,如好莱坞电影及其后续的新好莱坞电影等等。它们是各自时代孕育的文明之花,是各自时代的艺术家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作出的独特发现。而一旦这种艺术样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心理趋势,推动着新的时代精神和创造热情,它  相似文献   

14.
文艺的本质在审美,审美性是文艺功能、价值的根源所在 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又不是一般的意识形态。文艺区别于非文艺,关键在它掌握世界的独特的审美方式。对于文艺本质的认识,不注意它的这种审美性,揭示不了文艺深层的、独特的本质规定。要是片面强调这种审美性,忽视以至完全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把文艺看成是“纯审美”的东西,主张“为文艺而文艺”,那这种认识更远离文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通常,美食家品尝食品有两个标准,其一是无毒无害,即可吃的标准;其二是食品的色、香、味,即好吃的标准。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和美味相比,人们还是把健康放在首位。同样,文艺作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它也有两个批评标准:这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政治标准,指的是文艺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政治倾向;艺术标准则是指表现作品思想的词句、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两者的关系是互为表里、和谐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这段话准确地揭示了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文艺的审美性和功利性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把人与对象的审美关系的确立看作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实践活动使对象具有了转化为美的可能性。是劳动实践使人获得了人的感觉 ,是实践塑造了审美主体 ,是实践造就了人的本质的多样性、丰富性 ,进而使人类实践创造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使对象、事物不断地转化为美 ,同时 ,人们对美的发现 ,又使人的感觉和审美意识得以塑造和升华。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辐射 ,在时间空间上张扬  相似文献   

17.
文艺的审美活动是主体感受、选择、抽象和创造客体对象的交织与多元共振。创作主体的观照方式不是直线式地将视线投向外界的客体对象,而是以主体的“眼睛”有意识地改变对象,使对象在主体有意识的作用过程中被放大、缩小、扭曲和错位,这便是文艺的审美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的输入与中国文艺﹃范畴论﹄的确立李怡段从学越是到了今天,我们越是能够深深地感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清晰地凸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复杂心态,满足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进程中实际存在着的种种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艺论争的回顾与反思王汶成勇于探索,善于探索,在探索中创造,在探索中前进,这就是十几年来文艺理论发展的总体面貌。新时期文艺理论的整个探索进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至1981年是拨乱反正阶段,1982年至1989年是改革突进阶段,199...  相似文献   

20.
马龙潜 《文史哲》2007,4(5):117-122
文艺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理论支点,正是由于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不同理解,才导致了理论界对文艺本质的不同界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当然可以赋予意识形态以新的理论内涵,但却不可以因此而改变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结构。因此有必要"回到马克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考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