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代文学反映了一个复合型文明体系,作为精英文化的汉语书面文学和作为民间文化的女真语口承文学分流并进,构成金代文学无比丰富的多样性形态,诗、词、文都对北宋有所继承和发展。院本杂剧、诸宫调和俗谣俚曲尤以崭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现在文学史上,对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产生了影响。伴随着民族融合的进程,女真族无比生动的口头文学以真率自然的话语方式在金代文坛上盛极一时。特别是女真族口承史诗性长篇叙事文学——传统说部的崛起,给金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因子和新的元素,极大地发展和提升了金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内涵,促进了中国文学史的架构由内涵单一的传统格局向多维多元的完备体系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2.
女真族在与汉族杂居、通婚、交往的过程中 ,其文化中的一些因素都被汉族所吸收 ,但这种吸收是以物质文化和习俗文化为主 ,并以民间交流为介质。吸收的程度也呈现由北及南的不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3.
金代文学在继承北宋文学方面与南宋同,但取向不同。苏学北盛是以女真统治文化为主导的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双向交流的产物,优势互补对金代文学雄健特色的形成作用重大。苏学北盛对于了解金人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心理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和中国叙事文学的渊源,一在神话,一在历史;由于叙事文学的渊源不同,从而影响了中、希早期叙事文学(史诗、小说、寓言)踏上不了同的发展途径,并在艺术上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6.
论金代多元一体的各民族文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各民族文学成长于汉民族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游猎文化的结合部,蕴含着游牧狩猎文化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宝贵元素,从而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国文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原始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碰撞融合是中华文明不断更新与发展、永不停顿与衰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而金代文学在中华大地上的崛起,对于多元一体的中华各民族文学互动互补、相激相融历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对于这一点,亟待文学史家在新的世纪构建中国文学史完备框架和科学体系的宏大工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并对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忽视,使得某种"趋同"的文学史意识产生着潜在影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到这种影响,还在于在这-文学史观的观照下,学界可以对如何定位多民族文学互动融合的重要性、怎样评价不同时期文学史书写中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方式、如何发现和重新审视被遮蔽的各异的文学经验,从而整合出-种更真实、更清晰的文学史视野等-系列问题作出有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奇":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根本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奇”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不断“美化”和“雅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审美特征。在不同时代、不同小说家、理论家笔下,“奇”的含义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奇”的含义,可以从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叙事、文章学等多个层面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9.
大团圆式的结局是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比较普遍的现象。胡适在《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中曾说:“中国文学最缺乏的是悲剧的观点。无论是小说,是戏剧,总是一个美满的团圆。”叙事文学大团圆的结局,在唐代已近成风气,再至宋元明清,繁荣空前。大团圆结局的作品,一般都是先悲后喜,以喜悦欢乐的气氛冲淡或消除作品的压抑悲愤的氛围。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往往是历经磨难而终得到令人安慰的结局,反面人物在猖獗横行之后,遭到应有的惩罚,即好人得好报,恶人遭恶报。这是调和主义在文学上的运用。这种“调和”的特性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说”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体系内加以考察,指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即古代中国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之一,中古中国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中国文学历史较短成就不高,现代中国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金代女真族科举考试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女真科举考试是专为女真族人设置的一种入仕考试。它始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在世宗、章宗两代趋于极盛。这种考试具有完整的应试、选拔、录用制度,为金遴选了大量治国人才,对元、清两代的蒙、满少数民族科举考试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民族教育、科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金代末年一些知名文士将写作重点放在叙述史实的作品上,诗歌之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叙事化倾向。金代诗人自然平易的风格,和曲的美学追求相一致,还采用俗语进入诗文。因此,研究金代文学就成为正确理解和评判元代文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刘杰 《东方论坛》2011,(5):76-80
源于19世纪中叶的主题学产生不久便和中国叙事文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以来主题学应用于中国叙事文学研究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主题学的引入,在研究角度、研究视域等方面对中国叙事文学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主题学对中国叙事文学在文献整理和文化分析等方面都产生了方法论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革新与新文学史的叙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重现代文化与思想观念的推动下,汉语书面语言的现代化革新,形成了多重纬度的语言观念、文学观念,并最终体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学史观念。因此,通过梳理不同文学史著作对不同时期语言革新的叙述方式,可以推导出语言革新与文学史之构成的紧密关系,继而发现语言革新在现代文学史著述模式中的构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作者同已故章培恒教授合作主编《中国文学史》及《中国文学史新著》的经过,介绍了章先生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思考,以及他提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课题的意义,评述了章先生主持编纂的《中国文学史新著》的几个重要特点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叙述的方式来展现文学史的发展过程是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法。选择何种叙述线索不仅是如何处理具体叙述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文学史家的史观、史识和史才。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编写和出版的英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按照叙述线索和叙述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叙述模式概括总结为四种,即以理论观念预设为主线,以文学体裁为主线,以重要作家为主线和综合多种因素为主线的叙述模式。同时举例分析了上述叙述模式各自的特点,并从中挖掘中国学者在构建文学史框架时所体现的史观、撰写标准和本土意识。总之,多角度、多元化的叙述模式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英国文学史写作方面日臻完善的叙述技巧和不断突破与创新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金朝是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古老民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女真人从兴兵反辽到挥师入汴,从崛起于北方一隅到占据人文荟萃的中原地区,灭辽克宋仅仅用了12年时间。就其发展速度之快、征战效率之高而言,在肃慎族系内部和外部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个中奥妙,是一个尚待深长思之的未解之谜。金代文化,在中华各民族文化和各区域文化相激相融、互动互补中,给北雄南秀、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子,增加了新的活力,大大地提升和丰富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8.
吴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扬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本文以口述访谈的形式,于2017年8月2日前往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对吴瑕进行采访,内容围绕从艺经历、师承情况、人才培养、传承思考、扬琴新作品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我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思想史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情 ,所以这一学科目前仍然面对一些尚未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例如何谓文学思想史 ?文学思想史从发生学上是如何产生的 ?文学思想史与社会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 ?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