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明确指出,在所收的全部9353个字形中,除字头小篆外,还包括1163个重文字形。许慎所谓重文包括古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本文旨在对这五类重文字体的性质和来源作一综述性考证。  相似文献   

2.
秦汉出土文献中的古体字与《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和籀文等相比,有其特有的类型、结构和来源。经收录,秦汉古体字共80个,分3种类型。秦汉古体字虽然在结构上与《说文》古文和籀文等相同或相近,但字体却大不相同,呈现出一种正在由篆书向隶书转变的状态,分属多种字体。《说文》古文和籀文等与秦汉古体字有明确的渊源关系,后者源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东汉时,许慎著《说文解字》所分析的字体以小篆为主体,而且列出了和小篆写法有差异的大篆或籀文,以及当时他所能见到的“古文”。《说文》序里虽提及鼎彝,却没有采用一字。甲骨文的发现、汇集、整理和研究,是近百年的事情,许慎无法利用。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许慎解释古文字难免会出现错误。这类错误需要用甲骨文、金文未加以校正。现把《说文》释字错误分三类,举三十一例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汇集文字学者对《说文解字·序》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作些梳理、分析。这些问题是:关于六书,关于太史籀、籀文和古文,关于“不与秦文合得”,关于小篆,关于缪篆、虫书。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自叙》中记录共收汉字9353个,重文1163个。我们通过对中华书局1963年版《说文解字》的核查,共得到所录汉字9400个,比《自叙》中所说的多出47个。重文1267个,也比《自叙》中所说的多出104个。其中古文436个,籀文213个,或体544个,篆文36个,通人说18个,俗字15个,奇字3个,秦刻石2个。  相似文献   

6.
"婁"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王筠《说文句读》认为"文不成义,不敢强解"。分析认为将小篆"婁"自下而上读作"女中毋",其意为女子身中空无一物。"秋"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禾榖孰也。从禾,■省声"。"婁"字究竟何解,"秋"字声中是否有义,容尝试解说,认为籀文"■"字,绘出了一幅禾穀成熟,蟋蟀鸣叫和大火流移的秋天图画。  相似文献   

7.
清代说文学大师段玉裁在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校改中,广泛涉及语言文字学知识;《说文段注》的校改,涉及《说文解字》的形系统、音系统、义系统三方面的内容。形系统包括正字和重文、后起本字和初文、假借字和先起本字等,音系统包括音源、音同或音近、合韵,义系统包括总名和专名的关系、二名同实、义的聚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毛诗与三家诗用字差异及其原因.认为差异主要表现为通用字的不同、假借字与本字的不同、异体字的不同、古字与今字的不同,而诸种“不同”主要由于同一时代同一文字在写法上的不同所致,很少由于时间迁移造成同一文字的变化所致,因而四家诗文字基本上无古文与今文之别.毛诗号称“古文”是因为后人对它的解释有别于对三家诗的解释.毛诗与三家诗的文字差异体现出民间《诗》与官方《诗》的区别.毛诗多假借字应是一种缺陷,三家许多用正字则反映出时代要求,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9.
吴任臣作《字汇补》补正《字汇》。其中补字部分为补充《字汇》漏收之字。吴任臣将《字汇》漏收的古文、籀文、讹字等异体字收入《字汇补》内。《字汇补》补字部分共1 2730字,数量庞大的异体字字料,对异体字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女部”是《说文解字》中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类,起“女”终“姤”,共收258字,其中重文13,新附字7。目前世上流传的最好的《说文解字》注本莫过于徐氏兄弟的《校定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但二者也有不少的出入。从徐氏兄弟注解“女部”汉字的不同之处着眼,参校他注,遂得己论。  相似文献   

11.
《说文》段注校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存有无充分依据而擅改《说文》的弊病,将段注本《说文》的一些条目与《原本玉篇残卷》、《篆隶万象名义》等书相比照,可以明显地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类聚考察了《黄侃手批说文解字》字词关系批语,认为它们是黄侃“字体分类”的广泛应用,反映出以《说文解字》为基点的研究理念,揭示了汉字的制造和汉字的使用两个层面的矛盾,体现了汉语字词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的《说文广义》首次以专著形式研究词义引申。其词义的注释方法、体例和所用术语都与《说文解字注》有诸多相似,关于词义引申规律的论述,二者也所见略同。鉴于《说文广义》在词义引申理论及方法上的创见,语言学界应将之纳入汉语史并确立其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归属江淮官话的新洲方言,其中有许多常用词语,人们在记录时往往一时难以找到或想到本字。作为论文《〈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的续篇,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详细考释,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今新洲方言对应的本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部分汉字的说解,论述了古代羌民族在农业方面的成绩与贡献,认为麦子、谷子、芋头三种农作物都是古羌人辛勤培育的结果。古羌族从西北向东、向南迁徙,这些农作物也随之传入各地。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它建立了揭明汉字构造义理的六书理论,开创了新的、科学的、字典式字书体例,保存了大批古文字资料,同时也起到了规范文字的作用。《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训释方式,大多成为后来训诂学常用的方式。因其训释之精当,它历来广为训诂家们所倚重。《说文解字》主要从字形的分析上建立了一套形声系统,从而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古音资料,成为考定上古语音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甚少研究的字书字头编撰体例.进行了溯源研究。通过对《说文》字头编撰体例的仔细比对研究以及对各个时代字书进行的历时研究。发现后世字书编撰基本是沿袭《说文》“古籀篆”的字头编排体侧,这对以后字书字头编撰体例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形体构造与演变过程记载了华夏先民观察探索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轨迹。通过分析汉字的本体结构和发生系统,对《说文解字.木部》进行文化学考察,揭示了木文化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农业种植、房屋建筑、军事刑罚、祭祀丧葬等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四种《说文》学著作的考辨,认为清唐赞衮的《说文字原表》是抄袭之作,《说文偏旁》一书系张之洞新选,《说文解字篆韵谱》是《说文》的通俗简编本,《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是《说文》的韵编本。  相似文献   

20.
“芸”考辨     
《说文解字》是研究古代农作物词最早的弥足珍贵的资料库,可以结合其他文献古注和考古实物对其所收词语进行考辨。历代古注、字书以及当今学者对"芸"有不同的说解:"芸"被释为"香草"、"芳菜"、"芸蒿"、"芸香"、"芸薹",等等。作者根据《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注、植物命名理据及农学、中药学等的佐证可知,《说文解字》中的"芸"不指芸香、芸薹,而当指伞形科植物"前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