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语篇中拥有大量篇幅的转述引语,其目的在于增强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转述引语的性质与功能随着语篇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它们的研究应建立在具体的语篇和语境上,"转述动词构成了转述最直接的交际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语篇意义的语用功能"。本文重点探讨转述动词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独特性及其作用。本文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对转述动词进行了分析,发现报道者在新闻报道时遵循客观的原则,多用"说"、"根据"、"表示"、"……指出"这类具有中性色彩的转述动词,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转述动词同时也渗透着被转述者或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从这些转述动词的隐性意义上,可以推导出报道者或被转述者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情态动词具有的体现言者态度以及标识言者与受众心理距离等语用功能,进而考察新闻语篇中非源指向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通过词频定量分析,发现:传统理论对新闻语篇中情态动词表明源指向的解释没有足够的实证依据;没有表明源指向的情态动词大量出现在各类英语新闻语篇中并且可以得到合理的语用阐释。非源指向情态动词体现了报道者的言者态度、调节着新闻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积极行使着舆论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预设不仅包括语义触发的命题,也可被看作推动语篇动态发展的说话双方所共享的知识。在新闻语篇中,预设帮助构建主位和主位推进模式,并实现语篇深层结构的连贯。由此,新闻语篇得到有效建构,信息流的推进更加明快、简洁、连续、顺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情咨文为例,分析对比其中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情态意义和所实现的人际功能,初步探讨政治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5.
英语新闻语篇的语篇功能在于利用文字传达新的信息,因此新闻英语如何用词就成为实现语篇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动词的选择、词性的转化、习语和典故的活用、比喻及外来词语几个方面来讨论新闻英语的形象用词,有助于提高读者对英语报刊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6.
评价理论中的介入评价系统关注语篇中各种人际意义协商的态度,对其语言实现资源的选择体现了语言使用者的立场和态度。对新闻语篇介入系统的研究发现,媒体通过单声和多声融合的语篇策略,利用词汇语法结构在信息传递中或打开或关闭语篇的对话空间,隐性表达舆论倾向,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意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篇的角度对名词化隐喻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表明名词化隐喻能使英语新闻增强语篇的衔接,突出新闻的主题和体现其导向性。  相似文献   

8.
批评语言学(也称批评的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于1979年首次提出来的.本文以“The New York Times”为例,从语境和语篇结构分析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的影响,帮助我们对新闻报道的语篇进一步进行批评性分析,更有意识地解读文章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英语的功能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新闻英语的次语体--广播新闻英语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加深对新闻英语文体特征的总体认识和对其次语体文体特征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了解.研究应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使用几个方面对在BBC新闻网上传播的有关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及其它地区的SARS疫情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的两篇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深入讨论和分析了广播新闻英语所独有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引语是来自他人的话语,可以为我们提供看待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性和角度,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和进步。不同类型的语篇,引语的形式和功能是不一样的。以新闻评论语篇的引语为研究对象,对此类语篇中引语的发话人、经常采用的语言标记以及引语的语篇功能择例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新闻评论语篇是论说性的,是就某一论题展开论述,阐发观点的。这类语篇中的引语的功能都是围绕着论述这一中心展开的。其功能主要有:引入论题;引入论据;引入其他观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配价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维吾尔语动词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它们的下位分类及兼价动词。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不仅仅体现在译者翻译的目的之中,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新闻翻译叙事话语的事实建构。通过引入聚焦转移和语言变异的"重写策略",进一步再现了译者在意识形态操纵下对译文话语的意义掌控。  相似文献   

13.
动词在构成英语的衔接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重要而独特的,主要表现在同类性和同延性衔接关系中,包括属于语法手段的“替代”、“省略”(同类关系)和属于词汇手段的“同现”、“复现”(同类或同延关系)等。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动词的时、体变化所形成的衔接机制。通过其独有的时、体形态变化,动词还有可能与其他词类(如名词)构成跨语法、词汇的衔接。这后两点或可解释某些以前被认为没有衔接机制而语义连贯的语段。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氏文通》动字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氏文通》的动字论主要包括动字的概念、分类、语法特点和用法等。其中内外动字的区分缺乏可操作的依据,而且汉语的句、读又不像马氏所说的一定有语词,散动和坐动的区分也没有实际意义。可见,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还是应当从汉语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15.
从配价角度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语言的发展,一部分传统的不及物动词带上了宾语。从配价角度探讨这种现象,认为这种格式的出现多是准二元动词由介词引出的必有成分或少量一元二位动词由介词引出的可有成分变换位置做宾语的结果。这种现象本身正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尚未定型的语言现象。目前而言,宜视人们接受程度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典型的黏着语,清代满语派生动词常常会因为词干与附加成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体。置于满语词根与词尾之间的中缀,在结构上具有非独立性的特点,有着一定的语法意义。中缀的使用,不仅是元音和谐的要求,也是语法意义和语言表达的要求,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依据语义配价理论考察常德方言动词 ,可发现与普通话动词对价语不同的语义要求 ,这些具有语义配价特色的方言动词可按与普通话形与义的差别分为四大类。方言动词系统、词义系统与普通话的不同以及语言习惯的制约是造成语义相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对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新闻话语并不是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在语言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社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英语新闻为主导的世界舆论每天都在影响甚至操纵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从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的英语新闻话语意识形态分析模式体现了社会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将为分析和解读英语新闻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提供可操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方言动词的重叠形式既有中嵌式,也有动词短语的重叠。常见的形式主要有:V不V、V没V、V一V、V就V、V都V、V是V、V也V、V了又V、V1V1V2V2、爱V不V、VXVY、XVYV、要V要V、要V不V、V倒V倒、V起V起等。其中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格式,也有颇具特色的组合。文章简要分析了几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