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在一九八○年第一期《学习与探索》上写过《漫话写萧红》;在同年第一辑《文学论丛》上又写了《论研究萧红》;现在又写这一类的文字,就萧红研究中有分歧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共同商讨. 一、萧红的身世萧红是不是张家的人?在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意见:一派说是,一派说不是.我是  相似文献   

2.
海岩 《今日南国》2014,(11):37-37
我是靠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与欣赏坐到今天的位置上的,但凭什么只欣赏你不欣赏他?这是需要研究的.机会都是别人给你的,但反过来说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上升虽不是很快,但能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我自己曾分析过我的长处和短处,短处是文化程度低,那时没学历也就觉得你没文化.长处一是我虽不刻苦,但我很吃苦,打水扫地我都能干,在基层单位这很重要,关系到你给别人的印象和你的口碑好不好,要是你又贪又自私,就没人喜欢你.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历史卷>的执行主编原祖杰教授命我就当下"史学前沿"的问题,以数百字的篇幅谈点看法.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我的看法,任何学科的学术前沿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即使要说,也不是少数几个人各用数百字就可以说明的.其实这本不必说,今日中国史学界的一流研究,就是现在的史学前沿.若非说不可,也只能名副其实地姑妄言之.  相似文献   

4.
我是coser     
4月5日一大早,我拎起了一身行头,向北京西站进发,参加在国贸会展中心举行的梦次元动漫展. 对我来说,这不是第一次参加漫展,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已经参与了好多次,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我们好多人都是coser.  相似文献   

5.
经典解释学不一定是哲学史研究,但时下推动这一学术方向者,则多同哲学有深刻的渊源.至少,从汤一介先生的呼吁到<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等刊物发表的相关专辑,可以加强读者在这方面的印象.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疑惑:难道以往"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就不是经典?虽然我仍未读到对此进行质疑的文字,但这种怀疑很好理解.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在社会史研究已经扩大了历史学的视野的时候,重新援引这句古老的格言,即使不是愚拙之举,也是不合时宜的。但是,我要做的恰恰是这一点。我想这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我在给“政治”和“历史”下定义时,已根据其当代用法予以更新。我所说的“政治”不仅是指政府的官方行动,而且是指与权力(富科所说的权力)有关的种种竞争。我所说的“历史”不是指发生了什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忌枯燥乏味,我在趣味性上作了一点尝试.在讲到“形声字”的时候,我向同学们指出:凡从“女”旁的字在表义上有一个共同点:例如“妖、奸、嫌,娇……”我告诉同学们从“女”旁的字,除了有关妇女的特指以外,一般表贬义.这可说是构字中鄙视妇女的封建思想的反映.可能有的同学要问:“好”字不是从“女”旁吗?其实,不是因为“女  相似文献   

8.
老松是名锅炉工,在家属院的幼儿园烧锅炉.他来时我已从这所幼儿园毕业了,所以,起初我对他并不是很熟悉.直到我开始找他剃头,才慢慢与他熟悉起来. 老松个子不高,体型消瘦,走起路来却一晃一晃的,像极了体型彪悍的健硕大汉.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   花这么多篇幅来分析两篇作品,并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要引出一个更为尖端的根本性和理论问题.这就是教师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   花这么多篇幅来分析两篇作品,并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要引出一个更为尖端的根本性和理论问题.这就是教师的主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中国德育》读到这样一段文字:"道德不是一套咒语,而是一首歌;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台阶.如果是一块布,不是用来遮丑,而是用以显美:如果是一条绳索,不是用来束缚,而是用于攀登.如果它是目的,就让我们轻装上阵去奔向它;如果它是工具,就让我们轻松自如地去使用它.这样才是道德的."说得真好,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关于"道德"最富有诗意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吃应该是生活的目的,不是手段.我38岁,体会到这一点已经太晚,38年4100多餐,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不超过10碗。可悲?但我应该不是特例,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天结束后躺在床上,不记得今天吃了什么(甚至根本没时间吃)。却清晰记得办公室哪件公事没有办完,那个家伙讲他坏话,这就叫为了工作而活,为了活而吃。  相似文献   

13.
明天北大有昆曲,你去看吗?这是北大学生常见的一句时尚问候语.不过问我这话的人不是青年学子,而是靠写字吃饭的女友.这可是苏昆的、白先勇的"青春版的"<牡丹亭>啊,女友强调道.当然要看,还有什么说的,我本来就是戏迷.  相似文献   

14.
付劲松 《可乐》2008,(6):55-55
受一次骗,如同经历一次纯真的童年。走出楼道口,一个脏脏的小男孩拦住我,给我鞠了个躬.拿着小本本和笔.非要我给他签个名。我笑了笑说:"小弟弟.认错人了吧?"咱不是领导.也不是明星。这算哪门子事啊。  相似文献   

15.
林喦:在网上和国内的一些报纸上转载了你和一位记者的对话,你说,你的作品离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越来越远,而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这是一句幽默还是一句严肃的话题? 白天光:这些话是我和某报社的一位记者在无意中说出来的.他是想针对辽西地域文化让我谈谈感受.这个话题很大,我不是一位文化学者,也从来没有写过文化大散文,这样的话题很难驾驭.但是,我跟他提到了喜欢写什么.徐则这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本质而言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你--我"关系.我想"你--我"关系其实就是基于"对话"的关系,不是一方凌驾于另一方,也不是一方依附于另一方,而是融合彼此,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对话也就意味着平等,那么,学习已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彼此的教育,是双方的相互改造.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认清当下的教育形势.  相似文献   

17.
留学咨询的过程中,我感觉到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极看重文凭,都会异口同声地问:“这文凭我国是否认可。”记得我曾在一次讲课中谈到“文凭反证法”这个概念,现在已进入21世纪,与国际接轨,已不是什么新名词了。那么对待文凭的看法.也应该走出传统的老框框了。到大公司任职,成为“白领”是一些年轻人的追求。但当大公司应聘时,文凭不是惟一的.他们更看重的是你的工作经验与应用能力。我在  相似文献   

18.
飘雪 《北京纪事》2018,(4):103-107
朋友的一张摄影图片让我多年不能忘怀——两位老人闲坐在一处,京巴犬在旁静静陪伴,背景是一片红墙灰瓦,在蓝天的衬托下,浓浓的北京味道扑面而来.看到这照片的第一眼,我想:这里是北京,这里是我们心中的老北京.如果,不是那蓝天、红墙衬托下的京巴犬,这照片其实并不出彩.然而,因那些小小的狗,让我深深震撼.我总是觉得,安然而幸福的老人,满足而平静的狗狗,会带给人瞬间的心灵安宁.多年来,每当我走过北京的红墙灰瓦,脑海中总有这样的一幅画面闪现.  相似文献   

19.
蓝白 《北京纪事》2017,(10):69-71
如果不是因为2014年年初的冬奥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鲜有知道在遥远的黑海边,还有个疗养圣地叫索契. 就在半年前,我甚至无法想象,自己会在这个黑海边的小城待上一个月,每天沿着海岸线边走边看像湖水一样波澜不惊的大海. 这一切都因为跟2014素契冬奥会相关的一个工作项目. 索契这座城 大年初二,风尘仆仆的我从东北老家赶回北京,坐着空空荡荡的5号线,心中感慨北京要总是这样我就更爱她了.大年初三,从北京风尘仆仆地飞赴莫斯科.大年初四,再风尘仆仆地飞赴索契.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包括哪些要素?这是我国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我认为,研究生产力诸要素及其相互的关系,不能从静态出发,应从动态出发.因为生产力在生产方式中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本文试从动态出发,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高级形态的现代生产力的构成及其诸要素相互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