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山学发展至今,蕴含不同诠释向度,早期是唯心、唯物之异,后来则有心学、理学之别。曾昭旭作为台湾船山学第二期代表人物,即是以心学模式来诠释船山。然其见解有所见,亦有所不见,透过心学视角,虽彰显了个体自觉的能动性,却也使船山气学与阳明心学间的分际被模糊,使人之有限被轻忽,乾坤并建之实存被刊落,弱化了船山'道大而善小,善大而性小'之意义,而这恰好是船山学对阳明学之反省所在。不仅如此,一元论、一本论的偏重,也难以把握船山两端而一致之辩证性思维,使船山易学之要旨,皆统归为乾元,而难以开展众卦不同情境之要义。  相似文献   

2.
孝经者合修齐治平之事。而归之于孝也。故曰孝为德行之全。百行莫先于孝也。后儒或疑孝经偏重于显扬。不知孝经言天子之孝。即由爱敬所推致。则尊亲者其分量之所极。而所以能致尊亲者。不出乎门内之爱敬也。夫百行之美。一有不能致其极。则于孝子立身之道有亏。使夫人刻刻有不可为人不可为子之心。而后立乎天地之中。无一事不敢不自勉。以求克尽乎人道之极。始克尽乎子道。是  相似文献   

3.
二、理气不离不杂与道器相关联的是理气范畴。船山从《周易》道器论的融突而和合的精神来探讨理气问题,并对此作了总结性的发挥,达到了宋明理学中气学派的高峰。(一)实理条理“理”是船山关注的范畴。他认为,理的基本涵义是:“凡言理者有二: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二者皆全乎天之事”。(《船山全书》第6册,第716页)。其实,除全乎天之事外,亦涉及人之事。在船山哲学逻辑结构中,理与气关系构成其哲学逻辑结构的重要内容。理在船山哲学中究竟是什么?船山对其做了规定:第一,理为实理…  相似文献   

4.
二、理气不离不杂 与道器相关联的是理气范畴.船山从《周易》道器论的融突而和合的精神来探讨理气问题,并对此作了总结性的发挥,达到了宋明理学中气学派的高峰. (一)实理条理 “理”是船山关注的范畴.他认为,理的基本涵义是:“凡言理者有二:一则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一则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二者皆全乎天之事”.(《船山全书》第6册,第716页).其实,除全乎天之事外,亦涉及人之事.……  相似文献   

5.
正船山提出并深刻论证了"依人而建极"的理论命题,从而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人本主义思想。王孝鱼认为,"依人而建极,即人本主义也。""人本主义,固亦为先生之一根本思想。"在船山看来,人是天地之心,是天地  相似文献   

6.
试论王夫之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初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的著作中有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人本思想、民本思想和人权思想。批判继承这份思想遗产,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建设,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权,仍有其启承和借鉴意义。依入建极的人本思想人与天的关系,历来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命题,古代多少哲学家都对此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在这方面,船山提出了独到见解。他在《周易外传》卷一《泰》卦中说:“道行于乾坤之全,而其用必以人为依。不依乎人者,人不得而用之,则耳目所穷,功效亦度,其道可知而不必知。圣人之所以依人而建极也。”船山认为,“道”涵…  相似文献   

7.
世人皆谓老荘毁孔子。而船山先生于百家中。独注老荘。谓其无悖于圣人之道也。谓其实有推祟孔子之心也。先生之言曰。昔之言老氏者。代有殊宗。王辅嗣。何平叔。合之于乾坤易简。鸠摩罗什。梁武帝。滥之于事理因果。支补牵会。其诬久矣。迄陸希声。苏子繇。董思靖。及近代焦兹李贽之流。益引禅宗。互为缀合。取彼教外别传。以相糅杂。是犹闽人见霜而疑冰雪。雒人闻食蟹而剥蟚蜞也。夫不观于老氏之所云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选道也。父子君臣兄弟夫妇朋友之道。有何道  相似文献   

8.
船山先生传     
船山先生。姓王氏。讳夫之。字而农别号姜(?)。故明之遗臣。清朝之逸民也。明既亡。先生隐于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其先世本扬州之高郵人。明永乐初。官衡州卫。遂为衡州之衡阳人世以军功显。及武夷公始以文学知名。中天啓辛酉副榜。先生即武夷公之季子也。先生颖悟过人读书十行俱下。一字不遗。年二十四与兄介之同应崇正壬午科湖广乡试。俱获隽焉。以道梗不赴会试。越明年癸未。  相似文献   

9.
论语载孔子言。『人能弘道。非弘人。』朱子说。『弘、廓而大之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张子说。『心能尽性。人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许多讲家。都以此两说为根据。大体上固然不错。但是道乃空空洞洞。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名状之物。人与道有什么关系。人如何能把道廓而大之。朱子并未言明。张子之说。虽然稍进一层。惟尽性的  相似文献   

10.
吴震 《学术月刊》2024,(1):11-23
在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气学、理学(道学)、心学三分构架,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一个基本预设。张载作为宋代道学的奠基者之一,开创了所谓“气学”传统,王船山的思想以重建道学传统为根本旨趣,丰富和推进了气学理论。船山理气论呈现的思想样态表明,船山是广义道学史上的人物,而非单纯的所谓“气学家”。船山学在本体论域,接受周敦颐的太极说及朱子的本体论诠释方法,以太极释张载的“太和”,肯定太极即本体。在理气问题上,船山学在“天地之理气”的预设下,坚持理气不离、理气一体的立场,同时对朱子学的理气不杂说亦有肯定,提出“气不损益,理亦不杂”说,并承认相对于气而言,理有“秩序”义,因而在工夫上主张“以理御气”,呈现出与理学工夫论相符的一面。船山学一方面坚持“理是气之理”的气本论立场,甚至认为心、性、天、理都必须“在气上说”,另一方面又引出“诚”的观念,认为诚是气的本然之体,又是天之实理,而且诚是“极顶字”,是不可用其他字“代释”的最高概念。船山学在宇宙论本体论问题上略显复杂的观点论述表明,其理气论在实质上仍属于气学形态。总之,船山学是对濂溪学、横渠学以及朱子学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许家星 《中州学刊》2024,(1):117-124
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对朱子再传饶双峰的《孟子》说加以深度剖析,从解经方法上严厉批评饶双峰过于分析的区别法“自误误人不小”,简直是“石田中求罅隙”;在理气观上,船山倡导理气不相离、理势不可截然分的理气相因观;在人心论上,船山严格辨析真心、本心与佛老之别,对双峰以人心为仁之解极表赞赏;在仁与礼乐、仁与不仁、孝与义等问题上,船山提出新的看法,批评双峰“谕父母于道”说违背了孝道精神。船山对双峰的反思与接受,表明船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对朱子后学继承与批判之上,朱子后学构成船山思想的重要来源,显示出船山学的朱学底色。  相似文献   

12.
船山评价古人,往往"苛刻",独于张横渠、胡五峰、陈白沙、朱熹等少数人微词为少,所以如此,乃因船山思想太过深刻,境界太过高远,已然至于古今难及之域界,加以信念坚确,持守严格,遂至"义不容情"。以"道眼"看"世人",不免尽有瑕渍。今仅以白沙为例而略显之。  相似文献   

13.
船山礼学思想是礼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奇葩”。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性多为学术界所忽视,船山礼学思想的本质特征之一即礼以分殊辨别人与禽:船山从礼乃“人之独”而禽兽所本无:礼以维系人道;人禽之别、壁立万仞等角度说明礼的本质特征。由礼以分殊辨别人禽可以管窥船山“礼”性:即言道必以天为宗、言礼“必以人为归”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子敔述亡考曾刻本作先子船山大人。曾刻本作府君讳夫之。字而农。别曾刻本无别字号姜斋。中岁称一瓠道人。更名壶。晚岁仍用旧名。居于湘西蒸左之右船山。自为之记。蒸湘人士莫传其学。间有就而问字者。称为船山先生。所评選。有汉魏六朝诗一帙。四唐诗一帙。古文一帙。绪论一帙。皆(?)时尚辨伪体。名曰夕堂永日。人士之赠答者。又称夕堂先生焉。王  相似文献   

15.
船山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垂于来今以作则者也"(<读通鉴论>卷二十),因而研究历史的目的就应当是"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读通鉴论>卷六),把历史作为镜子,"以为力行求治之资"(<读通鉴论>卷未).如他曾说过:"读史者鉴之,可以知冶,可以治德,可以知学矣."(<读通鉴论>卷二十)因而,研究历史的态度应当十分严肃,"求安于心,起顺于理,求适于用"(<读通鉴论>卷末);而研究历史的方法,也必须实事求是,力戒虚夸,对历史人物的功罪是非的评断,不能仅着眼于"一时之利害",而应当"通古今而计之",(<读通鉴论>卷三)力求写出"天下之公史"(<春秋家说>卷三).因此,船山秉持"推其所以然之由,辩其不尽然之实","因时度势察心穷效","宁为无定之言,不敢执一以贼道"等鉴史的方法,对历史"引而伸之"、"浚而求之"、"博而证之"、"协而一之",从而"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论"(<读通鉴论>卷末).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评点《水浒》,在序言中首标“三境”之说.联系金氏的《西厢》评、唐诗评、古文评,可以看出,“三境”说的观点贯穿于金氏一生的文学批评之中,成为富有美学意义的基本指导思想.剖析“三境”说,有助于我们认识金圣叹美学思想“杂糅三教,一以贯之”的特点.一 金圣叹在《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一》中,以庄周、屈平、司马迁、杜甫、施耐庵、董解元(后又改为王实甫)为文学史上的“六才子”,并概括其创作特色道:此其人,……心之所至,手亦至焉;心之所不至,手办至焉;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  相似文献   

17.
管子学商斠     
第四篇内业道满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诗云天生蒸民有物有则百姓日用而不知耳一言之解上察于天下极于地。蟠满九州解谓了察推及也蟠旁薄之貌谓得其鱼躍花发水一言会悟上天下地充满六合鸢飞流无荓道也何谓解之在于心安。谓得其心之所安孟子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则居之安即此意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以功用言之安以效果言之惟能治然后能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有官体之心有神明之心故曰心以藏心  相似文献   

18.
<正> 《楚辞·远游》篇,自汉代以来,注者虽多,解释各异。王船山先生博览群书,独辟蹊径,解为玄言,以昭示内丹之渊源,阐述屈子之怀抱,并认为屈子在楚怀王时期退居汉北所作。指出屈子彭咸之志虽夙,而引退存身以待君悔悟之望,犹迟回而未决,故达生知命,远害尊生,畅谈王乔之仙术以自砥砺。船山身世,颇似屈子。献身大业,抱负相同,注释本篇,实多自道。其自强不息之精神,以探讨黄老养生之学而益彰;待机而动之抱负,因研王乔炼气之法而更显。屈子与船山,均为生活中之强者,盖有坚强之体魄,始能保持坚忍不拔之精神,两者实并行不悖,无可置疑,臆测者或未肯全面体会作者之精  相似文献   

19.
王船山在继承前儒知识论和心性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心、性、知、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知知性”和“性发知道”,从而指出本体之知的两层内涵。船山提出“道因言生”论,强调语言在开显、澄清道体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默识”和直觉也是通达道体的途径。通过辨析知与识、意与念之微别,船山强调了“识”与“念”对于文明教化、文化记忆和道统传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礼学思想在学术界多有关注,但其遵礼实践的逻辑展开在学术界缺乏探讨。船山遵礼之道的逻辑开显表现为如下几个层次:即作为遵礼之礼的"礼"彰显为人道而为人之独;作为遵礼之理的"理"贯通于气、礼之间,并与人息息相关;"礼"与"理"贯通:彰显了遵礼的必要理由而最终得以逻辑展开。船山遵礼之理的逻辑展开,实质上彰显了礼、气、理之间的相互贯通与度越,背后实质上凸显了船山遵礼实践的必要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