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研究现代蒙古语语音变化时,学者们一直是把第一音节的短元音的变化和非第一音节的短元音的变化分开研究的,把发生变化的第一音节短元音叫前化元音;把发生变化的非第一音节的短元音叫弱化元音。 对蒙古语非第一音节元音的弱化问题,有很多学者进行了长时期的研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全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色彩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世界赋予人类的美的视觉感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表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红”的民族,但这种观念并非在朝夕间形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认知以及情感积淀过程。本文意通过对《诗经》中红色色彩词的分析,从心理文化认知视角来探究中华民族“尚红”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新疆发现有我国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时代最早的有机质类文物,如纸质文书、绢画、丝、毛织品等,其中尤其文书以数量大、保存好、底蕴深、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书中有大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孝经》《周礼》《礼记》《尔雅》等,又以《尚书》《诗经》最多。这些典籍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新疆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实证了中华文明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谷继明 《中国民族》2023,(10):49-52
在群经中,《周易》撰作最早、时间跨度最久,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称,故《汉书·艺文志》将《周易》列在最前。它包括三个部分:卦象、卦爻辞、易传。狭义的《易经》,主要就指卦象和卦爻辞。《周易》之撰作“《易》本卜筮之书”,是历代不少学者对《易经》一书性质的判定。这话本身没大问题,但关键是在何种意义上理解“卜筮之书”的涵义。近代以来有学者认为,《周易》卦爻辞不过是殷、周时代占筮记录的汇集。  相似文献   

5.
刘智(1660—1730)是清初中国伊斯兰学者,其著作《天方性理》卷首附有"采辑经书目",该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目录。本文根据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现存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并参考国外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资料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是迄今为止对《天方性理》参考文献的全面考释,对研究古代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据历来《诗经·曹风·下泉》的诗旨研究,结合《竹书纪年》今本和古本来看,《曹风·下泉》应当是美郇伯之作。  相似文献   

7.
牛宏 《西藏研究》2006,(3):33-39
《入菩萨行论》是印度著名中观学者寂天有关菩提心修学的著作,对印度大乘佛教后期的流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宗喀巴大师撰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引用《入菩萨行论》中的偈文达145处,共194颂,引用的内容和次数属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引引文之首。文章通过统计分析《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引用《入菩萨行论》中偈文的数目及内容,逐一对正出所引偈文的各个品节,并就两部论著在思想、结构等方面所体现的内容特色,进一步探讨《入菩萨行论》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流传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民间的《克孜尔》史诗和蒙古《格斯尔》同源异流之作,蒙古《格斯尔》是源,图瓦《克孜尔》中既有译自蒙古文《格斯尔》的部分,也有对蒙古文《格斯尔》编创的部分,还有自己独创的部分。基于“格斯尔”在图瓦语中的音变,格斯尔被当成了成吉思汗,从而自古流传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作为图瓦《克孜尔》史诗新篇章广泛流传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拥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后世诗词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叠词的运用也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对于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营造诗歌意境、增强韵律的美感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世诗文中也对叠词的运用加以沿袭。为此,本文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蒙古源流》是一部用蒙文撰写的蒙古编年史。关于《蒙古源流》的成书年代,历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1685年说,以汉文清译为代表;一是1662年说,1956年比利时学者田清波(Autoine Mostaert)发表了《〈额尔德尼—因·托卜赤——蒙古编年史〉导论》①一文提出此说后,很快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承认,1979年《辞海》即采用此说,196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了庆祝《蒙古源流》成书三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似乎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近年来中国边疆与族群研究中的偏重国家与地方精英的二元取向,本文强调汉藏边缘的地方能动性,不仅从边疆的一般性与汉藏边缘的特殊性来揭示族群交汇的特征,也对清末针对少数民族和与少数民族交往的相关政策中的语汇进行分析;在方法上,本文借用"藏彝走廊"的概念探讨西南边疆的族群互动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锦卫 《民族学刊》2012,3(5):60-64,94
华夏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彝族以龙、虎为图腾。在中国的英雄史诗中,史诗与"龙"和龙的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支格阿尔姓氏中龙"尔"[lu]的缘起;汉藏语系语言中龙"尔"[lu]的源流;龙"尔"[lu]是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力量;龙"尔"[lu]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内容,以解读《支格阿尔》等英雄史诗蕴藏的文化内涵为主线,对英雄史诗中龙的精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龙的精神就是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精神,龙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勇敢、无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叶南  斯琦 《民族学刊》2017,8(2):71-76,119-121
嘉绒语是一种保留了古代藏语面貌的独特语言:复辅音极为丰富,复辅音可以在元音前也可在元音后(CCCVCCC),无书面语.嘉绒谚语以特定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族群的文化认同,并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开始,嘉绒谚语的生存和传承环境逐渐丧失了土壤和空间,嘉绒谚语在年轻一代中也正处于这种状况.以笔者所调查的米亚罗为例,当地的青年人大部分人不会嘉绒话,这就意味着嘉绒话呈现出濒临消失的趋势.因此,用国际音标记录嘉绒谚语,研究嘉绒谚语的文化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缅甸与泰国跨国民族的种类,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作者通过爬梳资料和实地考察,认为缅、泰跨国民族至少有18个,主要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和南岛语系的六个语族,并对这18个跨国民族的分布与人口等情况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汉藏语系语言的接触关系 ,认为汉藏语系诸语言相互接触和影响 ,丰富了语言学上“亲属关系”这一基本术语的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17.
撒拉语和土耳其同属突厥语族乌古斯语组,二者的对比研究对缺乏书面文献的撒拉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通过和土耳其学者的合作及文献梳理,作者分析了撒拉语和土耳其语在语音方面的异同,并指出二者既有因历史同源而具有的共同点,但也有因二者在后来独自发展中所经历的不同社会环境而导致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竹枝词》 ,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贞元中 ,诗人刘禹锡“以里歌鄙陋 ,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 ,根据原民歌体制改作新词 ,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爱情。在刘禹锡和白居易等人的积极影响下 ,后人仿效其体写《竹枝词》的很多 ,且多咏土俗琐事。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成为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保存下来的古《竹枝词》中 ,有大量有关回回先民风土人情的作品 ,并因其民歌风格而使许多丰富的回回生活历史素材得以鲜活再现 ,这为我们探究古代回回生存状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包括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姻系称谓和类亲属称谓四种。由于中俄两国民族语言和文化习俗的不同,两国称谓习惯特别是亲属称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宗族与非宗族、血亲与姻亲、长幼与辈分、父系与母系亲属称谓详略、派生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刘家泰国和美国四代人的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并分析了不同国家及其社会文化对瑶族语言使用的影响。文章主要包括四部分:1.概括了世界瑶族的分布和历史迁徙,以及刘家四代人的居住地区;2.泰国和美国的刘家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泰、美社会文化对其语言使用的影响;3.刘家四代人的语言使用状况,包括:四代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家庭语言使用现状、周围的语言环境及四代人的语言使用条件和变化;4.刘家四代人的双语和多语言生活的发展和演变,总结了四代人母语与兼用语的关系。本文认为,刘家的前三代使用的语言形式是多语种类型,而第四代人的语言类型变为双语或单一语言,母语使用语言衰退,并转换成居住国的通用语;刘家四代人所使用的母语和兼用语相互竞争,但又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